甘肃省武威第九中学、爱华育新学校、武威十三中等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美国内战前,北方和南方之间的矛盾聚焦于(    )

A . 领土扩张问题 B . 国外市场问题 C . 奴隶制存废问题 D . 殖民地归属问题
2、2017年5月,我国首款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客机试飞成功,充分体现了中国制造的水平和中国“智造”的能力。飞机这种交通工具最早的发明者是(    )
A . 富尔顿 B . 斯蒂芬森 C . 卡尔·本茨 D . 莱特兄弟
3、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这种“新动力的发明”应是(    )
A . 蒸汽机 B . 内燃机 C . 发电机 D . 飞机
4、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林肯拯救了美国。其中“林肯拯救了美国”是指(  )
A . 打败英国殖民者,赢得民族独立 B . 制定宪法,建立联邦制国家 C . 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 D . 组建大陆军,起草《独立宣言》
5、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带来了火种,近代也有一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发明耐用白炽灯泡,给人类带来便捷的“火种”,让人们告别了蜡烛和油灯。这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是(    )
A . 瓦特 B . 爱迪生 C . 诺贝尔 D . 本茨
6、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城市生活方式取代了原来的农村生活方式,城市成为工业文明的象征。人们把这种变化称之为(    )
A . 工业化 B . 城市化 C . 现代化 D . 国际化
7、归类法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学习历史的方法。如果我们把“圣马丁”和“章西女王”放在一组,那么下面历史人物可以归入此类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1 B . 图片_x0020_100002 C . 图片_x0020_100003 D . 图片_x0020_100004
8、关于民族解放运动,人们如此颂扬着一位女英雄:“年轻的女王率领她的章西勇士,次次冲锋陷阵,一次次击溃强大的英军……直至壮烈牺牲。”这则故事发生在(    )
A . 印度民族大起义中 B . 拉美解放运动中 C . 中国义和团运动中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9、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不包括(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建立海军和新式陆军 C . 废除农奴制 D . 发展文化教育
10、从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主要内容上看,它主要为资本主义发展直接提供了(    )

①自由劳动力

②原料

③资金

④技术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11、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顾部分保守贵族廷臣的反对,宣布废除农奴制度,他称“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 . 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B . 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 . 摆脱国家民族危机 D . 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12、《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内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这场内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依据是(    )
A . 消除了种族歧视 B . 维护了国家统一 C . 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 . 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13、1775~1783年,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赢得了国家的独立;1861~1865年,美国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这两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
A . 都是由林肯领导 B . 都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C . 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 . 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14、19世纪中期,一座巨大的“冰山”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这艘航船的前进。这座“冰山”指的是(    )
A . 西方列强侵略 B . 殖民统治 C . 国家分裂 D . 幕府统治
15、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对这一变化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    )
年份 1880 1900 1910 1920
产量 0.04 0.21 0.46 0.94
A . 蒸汽机的改良 B . 火车的诞生 C . 内燃机的应用 D . 电灯的发明
16、下列图片人物中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是(    )
A . B . C . D .
17、牛顿去世后,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里一向是王公贵族的墓地,牛顿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牛顿之所以受到如此礼遇,主要是因为他(    )
A . 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 B . 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C . 提出了启蒙思想 D .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18、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进步的推动。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基督教神权统治的根基遭到沉重打击。这一打击主要来自于(    )
A . 伏尔泰的启蒙思想 B . 达尔文的进化论 C . 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 D .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两大动力技术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造成了巨大的生产力,给人类文明带来深刻的影响,所有这一切,都是18世纪的工业革命所望尘莫及的。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项目

186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890年工业产量位次

2

4

3

1

1910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

材料三:19世纪下半叶,天皇率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许多高官认为日本只有“脱亚入欧”(即脱离落后的亚洲,进入先进的欧洲),才能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

材料四:日清战争重组了东亚国际关系,欧美列强在东亚的强权秩序被削弱,东亚国际关系体系不情愿地接受了日本,清国失去了对朝鲜的独占权和国土台湾。

(1)阅读材料一,写出“18世纪的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两大动力”。
(3)材料三的表格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4)材料四描述的日本“破例来之陋习”“求知识与世界”的这场改革名称是什么?在这次改革中,日本在社会生活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5)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说日本的这场改革有哪些消极影响?
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又称为“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阅读材料,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欧洲对美国的担忧一直持续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然而长期以来,美国并未对欧洲发动进攻,也没有在经济上将欧洲挤垮,是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材料二: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其规模涉及欧、亚、非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整个战争伤亡3000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1000多万,350万人成为终身残废。战争消耗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经济损失约3000多万美元。一战物质财产损失相当于拿破仑战争以来100年间全世界所有战争开支总和的10倍。

(1)材料一中“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战前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
(2)大战爆发后,哪个国家为了自身利益背离了原先参加的军事集团?反映出一战的性质是什么?
(3)“火药桶”指的是欧洲什么地区?哪一件事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火药桶”?
(4)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甘肃省武威第九中学、爱华育新学校、武威十三中等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