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期末专项复习卷(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二)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6%,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0.4%这一文字表明了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
A . 人类活动不会引发水土流失  B . 人类活动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   C . 人类活动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石灰岩地区特有的溶洞,是由于(        )作用形成的。
A . 冷和热 B . 流水 C . 动物植物
3、我国的平原大多都是(      )形成的。
A . 人类填埋 B . 河流搬运 C . 海水冲刷
4、土壤中蚯蚓的主要作用是(        )。

A . 给植物提供盐分 B . 使植物的根更容易伸展使空气和水更容易进入土壤 C . 分解动物、植物残留体
5、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是(         )。
A . 沙砾 B . C . 粉沙
6、为了防治水土流失,人们不会采取( )的方法。
A . 植树造林 B . 退耕还林 C . 开山挖矿
7、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    )。
A . 土壤中含有水分 B . 土壤中含有空气 C . 土壤的密度小于铁块 D . 土壤易溶于水
8、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了,这是人们利用了(    )使岩石爆裂的特征。
A . 冷热作用 B . 流水作用 C . 植物作用 D . 动物作用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面积较小 B .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C . 中国的地势是“东高西低”
10、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时,下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如果我们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家具下面 B . 如果我们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C . 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迅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二、判断题(共7小题)

1、养护植被、改造河道、水库蓄洪等措施,能有效地预防我们的家园遭暴雨袭击时受到的灾害。(      )
A . 正确 B . 错误
2、从地形图上看,地球表面是极为平坦的。(    )
A . 正确 B . 错误
3、地球内部的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一样,在不断地运动。(    )
A . 正确 B . 错误
4、河水流出沟谷后,随着坡度的变缓,河水的流速也逐渐加快。(    )
A . 正确 B . 错误
5、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
A . 正确 B . 错误
6、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会看到有分层的现象产生。(    )
A . 正确 B . 错误
7、同一条河流里的鹅卵石,上游的岩石一般比下游的岩石更光滑。(    )
A . 正确 B . 错误

三、综合探究题(共2小题)

1、把晒干、碾碎的土壤倒入水中,搅拌静置后,会看到沉积物分层现象。请将沙砾、沙、粉沙和黏土分别填入下图中相应的框内。

2、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研究。

研究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的实验设计。

研究题目:      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

实验假设:      ,土地受侵蚀程度大;      ,土地受侵蚀程度小。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不同条件:      

相同条件:      

实验过程:(可以用示意图表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期末专项复习卷(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二)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