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期末专项复习卷(一)生物与环境(一)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 )。
A .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B . 卧龙自然保护区
C . 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2、假定在一个由草、鹿、狼组成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的数量将( )
A . 迅速上升
B . 上升后下降
C . 保持相对稳定
3、在生态瓶中放置动物和植物,应( )。
A . 先放动物
B . 先放植物
C . 一起放动物和植物
4、设计并制作的小生态瓶要长期维持稳定,应该注意的是( )。
A . 开放、透明
B . 生物种类和数量配比合理
C . 置于较弱的散射光下
5、制作生态瓶时,小鱼的数量( )。
A . 越多越好
B . 越少越好
C . 适度放养
6、农田、苗圃里的植物,株与株之间,行与行之间,都留有一定的距离,这主要是为了获得合适的( )。
A . 温度
B . 水分
C . 光照
7、蚯蚓适宜生活在( )的环境。
A . 阳光充足
B . 高温干燥
C . 阴暗潮湿
8、由蛇、蝗虫、高粱、青蛙可以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A . 高粱→蝗虫→青蛙→蛇
B . 蝗虫→高粱→青蛙→蛇
C . 高粱→青蛙→蝗虫→蛇
9、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盖住,加少量的水。这个实验设计( )
A . 是科学的
B . 是不科学的
C . 无法判断
10、菜场上有的绿豆芽发黄,主要原因是( )。
A . 缺少空气
B . 缺少阳光
C . 浇水太多
11、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
A . 阳光
B . 温度
C . 水
D . 空气
12、在做探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选用两颗一样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一样的容器里
B . 一个容器里不加水,另一个容器里保持适量的水分
C . 一个容器放在阳光下,另一个容器放在冰箱里
13、播到土壤中的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
A . 种子不完整
B . 土壤太干燥
C . 以上都可能
14、“小草→蚜虫→瓢虫→小鸟”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 )。
A . 小草
B . 蚜虫
C . 瓢虫
15、数百年前,我国的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变成荒山,主要原因是( )。
A . 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B . 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
C . 长期旱灾,赤地千里
二、判断题(共10小题)
1、一群蚂蚁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形成了一个蚂蚁群落。 (
)
A . 正确
B . 错误
2、做一个生态瓶,首先要装水,然后把田螺、小鱼、小虾、泥鳅等放进去就行了。( )
A . 正确
B . 错误
3、如果在生态瓶里增加很多动物,就会导致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不平衡,造成生态瓶制作不成功的后果。( )
A . 正确
B . 错误
4、小明写了一条食物链:鹰→麻雀→小麦。 ( )
A . 正确
B . 错误
5、发芽后的绿豆种子如果得不到阳光,是无法正常生长、开花、结果的。( )
A . 正确
B . 错误
6、做种子发芽实验只需一粒种子即可。( )
A . 正确
B . 错误
7、仙人掌生长在热带沙漠里,所以仙人掌的生长不需要水。( )
A . 正确
B . 错误
8、植物生长离不开水,所以养花时一定要不停地浇水。( )
A . 正确
B . 错误
9、移植绿豆幼苗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破坏根部。( )
A . 正确
B . 错误
10、在蚯蚓选择干土还是湿土的实验中,如果一只蚯蚓爬到干土这边就可以中止实验,认为蚯蚓喜欢干土环境。( )
A . 正确
B . 错误
三、填空题(共8小题)
1、蚯蚓喜欢生活在 、 的环境中。
2、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 里,不同的动物对 有不同的需求。
3、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 ,直接或间接消费其他生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 。
4、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是 、 、 。
5、在“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 种消费者,生产者是 。
6、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是因为水中有食物和 等物质,这些物质的制造者是 。
7、自然界中的各种 和 互相作用、互相依存,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做 。
8、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结合图片回答问题。
(1)找出图中错误的食物链,并改正。
错误之处: 。
改正: 。
(2)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四、探究题(共4小题)
1、绿豆种子发芽的研究。
把棉花装在盘子里,每个盘子都放大小相同的三粒绿豆种子,数天后发芽情况如下表:
组别 |
场所 |
温度 |
棉花状态 |
实验结果 |
甲 |
日光下 |
23℃ |
潮湿 |
全部发芽 |
乙 |
日光下 |
23℃ |
干燥 |
没有发芽 |
丙 |
不透明箱子里 |
23℃ |
潮湿 |
全部发芽 |
丁 |
冰箱冷藏室 |
2℃ |
潮湿 |
没有发芽 |
(1)如果以甲组和乙组做对比实验,那么研究的问题是 。
(2)如果要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合适的温度”这个问题,应该选择丁组和 组做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每个盘子都放3粒绿豆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目的是 。
(4)种子发芽后,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排放在铺有吸水纸的盘子里,保持盘子的右边端湿润。几天后,这些绿豆芽的生长情况是( )。
A . 左端的绿豆芽长势比较好
B . 右端的绿豆芽长势比较好
C . 中间的绿豆芽长势比较好
2、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 。
(2)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 ,兔、狐等属于 ,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包括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 和 。
(3)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数量最少的是 。
(4)如果将狐、鹰等肉食动物大量捕杀,兔的数量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3、王明同学自己做了一个生态瓶;用一个500毫升的透明玻璃瓶,里面加入400毫升的水、少量的土壤和石块,放入新鲜的水草,2~3条小鱼和几个螺蛳。
用软木塞塞住瓶口,观察生态瓶中生物的生活情况。
(1)生态瓶中的生物有 ;非生物有 。放入水草的作用是 ;放入土壤和石块的作用是 。
(2)王明同学的生态瓶应该放在 。
(3)生态瓶上部留有一定空间的目的是 。
4、美国西部是一块资源丰富、森林成片、草原辽阔、土地肥沃的宝地,是美国农业发展得天独厚的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粮食短缺,小麦价格上涨,促使美国中部各州的农场主纷纷赶来开发西部。为了扩大耕地,他们把大片的森林砍倒,把大片的草原、草甸开垦出来。在新开垦的土地上,农场主们种植了粮食作物,然后通过卖粮赚了许多钱。1934年5月11日凌晨,一场灾难降临了,从美国西部刮起了一场遮天蔽日的黑色怪风,怪风携带着泥沙腾空而起,自西向东迅速蔓延,持续了整整3天3夜!
(1)以上资料表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其中的一个环节受到 ,生态系统就失去了 。
(2)破坏美国西部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是 。
(3)如果美国政府聘请你主管农业发展,你要改变这种状态,要采用什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