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18-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句子默写(共1小题)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一怒而诸侯惧,      。            (《孟子·富贵不能淫》)

      ,采葵持作羹。            (《十五从军征》)

③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

⑤念天地之悠悠,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⑥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诗句是“            ”。

②《醉翁亭记》中描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二、基础知识综合(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眩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chī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   chī情(      )    绿荫(      

(2)诗歌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的写法是“      ”。
(3)根据诗歌中划线句的特点,请再仿写一句。

三、名著阅读(共1小题)

1、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了生物学家      及其仆人康塞尔和捕鲸手尼德·兰一起随      (潜水艇名称)潜水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
(2)“立了好久,他决定进去见她;告诉她他又找到了包月;把这两天的车份儿交上;要出他的储蓄;从此一刀两断一这自然不便明说。她总会明白的。”

这段文字出自小说《      》。其中的“她”是      (人物)。

四、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1、某校开展了以“规范汉字书写”为主题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关于“规范汉字书写”,李明同学有自己的看法,请你针对他的看法,陈述你的不同观点。

李明:我觉得汉字不能统一规范书写。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文化内涵就体现在一个个风格各异的汉字中。比如书法,就应该用繁体字书写,用简化字书写出来的作品,总是缺少一点韵味。

我:      

(3)下面是某同学撰写的一段关于汉字演变历史的文字,其中有一些问题,请按要求帮他修改。

    (A)汉字算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文字,它从原始人用以记事的简单图画,经过不断演变发展,最终成为一种兼具音、形、义、韵。(B)在世界诸多文字中,汉字发挥着它独一无二的光彩。(C)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也是一部别有风味的中国文化史。

①A句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      ”。

②B句词语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③C句中“风味”的意思是      

A.指美好的口味        B.指事物所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        C.指风度:风采

五、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

水稻生长在村庄

    一切好像是突如其来的。

    我一大清早醒来,发现水稻己经攻占了村庄最后一处空旷。它们是早有预谋的入侵者,没有刺探和迂回,从四面八方直接完成了包抄。就像一场力量悬殊的保卫战,等你发觉对方长驱直入,已经回天无力了。

    水稻统治村庄以后,取了个新名,叫禾苗,追溯到一天之前,它们还是另一个字,秧苗,一畦畦绿蒙蒙的浮在清水之中。此刻,它们刚刚换了地盘,矮塌塌的,叶子稀稀拉拉,背着阳光打开,又窄又短,这一片和那一片之间预留着一截距离,水的光芒从那些缝隙里泛了出来,织就一条条纵横交错秩序井然的光带。风一趟一趟地撒野,依然看不到想象中的堆涌过来的波浪。它们始终捍卫着一种近乎颓丧的姿势,仿佛稍一动弹,便是不可饶恕的僭越。

    只有我知道,那是用来迷惑外界的假象,水稻的骨子里是执拗的,不断地怀疑过去否定现在,对未来有着飞蛾逐火一样的向往。它们以分秒来计算成长自己,大概是十几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一种拼接。像一把把雨伞砰砰地打开,彼此之间互相勾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浮起一蓬蓬绿烟,将田埂、土路、溪流悉数淹没。它们把农人赶到路上,家里,把牛和羊驱赶到山头。农人乐于这样的驱赶,在土路上哼着粗俗的俚曲,狡黠在皱纹里蠕动:牛羊却不甘心自己的地盘被莫名其妙地占领,嚼着青草的间隙回头盯着水稻,长一声短一声地抗议的。

    稻花一直在寻找时机,它们等待得太久了,直到夜色最浓时才一声不吭地打开,细小,琐碎,挂满一身的粉尘,样子很像柳絮,但不像柳絮一样满世界地宣告自己的到来。它们低着头,像犯了错的孩子,那一丝香气,也被牢牢地克制。

    小时候我从稻花身边经过,也不会看上一眼,因为他们实在没有吸引我看一眼的魅力。直到很久以后,我看到一张高像素拍摄放大后的稻花照片,一瞬间惊住了。洁白的花苞成串的向下坠着,像圆润的珠子沿着直线的轨道脆生生地移动,汇集了梅花的素雅,栀子花的饱满,这般的无懈可击。可是,包括我在内,有多少人懂得这种安静之美?

    稻花凋谢以后,水稻进入最美的年华。安守内心,养精蓄锐,青涩,饱满,直到遍体黄透,完成生命的点睛之笔。在这片土地上,一切都忙着向阳光邀宠,在暧昧的阳光里搔首弄姿。唯有水稻,拒绝了阳光的诱惑和勾引,低眉垂首,把自己交给了土地。

    村庄里一草一木都是风景,但没有哪一种风景能胜过水稻。稻穗低垂,剑叶高举,如一阙唱入篱落的楚风,灵秀,质朴,是与生俱来的江南:苍凉,厚实,是对远的中原的收罗与容纳。

    很多年后,我堕落成了村庄的过客,村庄却己非昔日的村庄。水稻也变了,最先是从双季变成了单季,接着被蔬菜,花木,药材,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厂房挤进逼仄的空间。

    我很少做梦,有一个城市的晚上,我做梦了,梦见水稻在村庄里彻底消失,村庄空空荡荡,沦为一片荒芜。只剩乱鸦穿空,枯叶随风。

    母亲在世时经常说,梦是反的。我认同母亲的话,我并不相信水稻有一天会在村庄里消失。这样一种农作物,几千年前存在于阡陌,几千年后也必定会存在于村庄。至少,它们将成为怀旧的标本,村庄的象征和救赎。

(1)从全文看,作者笔下的水稻具有哪些特点?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第4段中,加点的“那是用来迷惑外界的假象”是指      

②第6段中,加点的“这种安静之美”是指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⑤段的划线句。
(4)文章第3段不惜笔墨,描绘水稻“矮矮的,叶子稀稀拉拉”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5)阅读文章最后三段,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有一种精神叫专一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韩非子》中的这一名句,现代科学也给出了解释,即大脑两半球的连接机制无法同时向左右手分别传达“画圆”和“画方”的命令,无数事实表明,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相反,只要专一,精卫可填海,愚公能移山。

    屠呦呦就是滴水穿石的典型。55年里,除参加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无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为了不影响研究,她把孩子交给母亲抚养,即便得了中毒性肝炎也还在充满乙醚气味环境下工作;从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中提取,历经380多次鼠疟筛选,经历了190次失败,最终提取了关乎上百万生命的青蒿素,屠呦呦的事业轨迹,仿佛在提醒人们,无论是拉斯克奖,还是诺贝尔奖,都只是评价手段,最重要的是专一地做好专业的事。

    诚然,“不专则不能”,但为什么一些人跨界照样成功?秘诀无他,还是专一。专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而专一则是一种精神状态。如果说专业是身体上的不同器官,那么专一就是流动其中的血液。科学界巨星“三钱”之一钱伟长,在应用数学、弹性力学、中文信息学等领域都有重要成就,被人戏称为“万能科学家”。钱老不管做什么研究,都非常专一,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精神干事,则功业可就。从这个意义上讲,因为专一,所以专业。

    然而,尽管跨界不是成功阻碍,但要清楚什么是自己的正业。不务正业,不仅不会成功,反而贻害无穷。明熹宗朱由校不专心治国,痴迷木匠,技艺堪比巧匠,却误国害民。现实中亦有不少这样的人。有一所医院的骨科专家,自担任院长之后,便心有旁鹜,热衷搞房地产,医院不断拓展地盘,扩大规模,而急诊、门诊的服务质量,不进反退,病人及家属怨声载道。院长关注点转移,下属也开始仿效——你不务正业,我亦不必专注于此。许多教训表明,在其位不谋其政,却将精力用于怎么升官、怎么发财、怎么享乐,终必误人误己。

    荀子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许多禀赋很好的人,不屑为“蚓”向往威武之“蟹”,在最青春的年华,将大量的时间、心力耗费在名、权、利的执着上,事业偏轨,难有大成,殊为憾事。寄心于旁骛,或有短暂的满足,却终会在迷途中迷失。诚如屠呦呦答记者时所言:“我觉得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但愿一语能惊醒那些迷途之人。

    在浮华喧嚣的环境下,专一往往体现为一种定力、自制力、免疫力,乃至挫折承受力。有专一精神打底,在人生和事业的路途上,即便仍然可能面临失败,但至少能拥有内心真正的平静,享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1段引用《韩非子》中的名句,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5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专一”的认识。

六、对比阅读(共1小题)

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喇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 , 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 , 任之而己。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1)请用“/”给文中的划线处断句。(划两处)

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2)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余强饮三大而别    白:      

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  客:      

③湖中人鸟声俱  绝:      

复不遂  辄:      

⑤鲁直所“无处不可寄一梦”也谓: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4)(甲)文中“      ”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      
(5)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七、作文(共1小题)

1、作文

    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的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的心里。”

请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18-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