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六章第2节溶液组成的表示同步检测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工农业生产中的几个事例中,与乳化现象无关的是                (     )

A . 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 B . 化妆品的配制 C . 石油的开采 D . 硫酸铜溶液的配制
2、20℃时,向40g食盐饱和溶液中再加入5g食盐,则在20℃时,该食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     )

 

A . 增大 B . 不变 C . 减少 D . 无法确定
3、现有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100g,在下列情况下能改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 )

A . 恒温蒸发掉20g水 B . 恒温加入少量的硝酸钾 C . 降温到10℃ D . 升温到25℃
4、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

A . 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药匙 B . 天平.烧杯.漏斗.蒸发皿.玻璃棒 C . 天平.烧杯.量筒.铁架台.药匙 D . 天平.集气瓶.漏斗.蒸发皿.玻璃棒
5、有100g10%的硝酸钾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加到20%,可采取的方法是 (    )

 

A . 增加10g硝酸钾固体 B . 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 C . 减少一半溶剂 D . 蒸发掉的溶剂质量等于溶液质量的一半
6、t℃时,向一支盛有0.1克熟石灰的试管内加入10mL水,充分振荡,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对于试管内上层澄清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0.1克 B . 溶液是t℃时的饱和溶液 C . 升高温度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1%
7、下列有关溶液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

A . 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B . 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 C . 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 . 食物里的营养成分经消化变成溶液,容易被人体吸收
8、4岁的小英耳朵有点痛,需要服用扑热息痛糖浆或滴剂(糖浆与滴剂的作用相同),而家里只有扑热息痛滴剂.对于一个4岁的儿童来说,服用糖浆的安全用量为6 mL(见下图).则使用多少毫升的滴剂等于服用了6 mL用量的糖浆                  (     )

A . 3 mL B . 6mL C . 9mL D . 12mL
9、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 . 降低温度可以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 . 将t℃的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0℃,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D . t℃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甲>乙>丙
10、20℃时将某KNO3溶液129g恒温蒸发水分,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2g晶体;第二次蒸发10g水,又析出3g晶体;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 ()

A . =3g B . >3g C . ≤3g D . ≥3g
11、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右下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 . 溶质质量增加 B . 溶剂质量减少 C . 溶液质量不变 D . 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12、将100g10%的某固体物质M的溶液,分别进行下述操作,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A . 蒸发掉10g水,无晶体析出 B . 加入10g10%的M的溶液 C . 加入10g固体M,并使之完全溶解 D . 加入10g水
13、向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铵晶体,下列图像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A . B . C . D .
14、一定温度下,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反应后的溶液与原饱和澄清石灰水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溶质的质量不变 B . 溶质的质量减少 C .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D . 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15、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 . c一定是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C .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 降温至 ℃,a.b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 D . n点表示在 ℃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将少量的①粉笔灰.②煤油.③食盐晶体.④硫酸铜晶体.⑤高锰酸钾晶体分别放入足                 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填编号,下同)      ,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能形成蓝色溶液的是      ,能形成紫红色溶液的是       .


2、根据石图所示的市售浓硫酸的标签计算:

已知该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98%,现要配制10%的稀硫酸2940g作为钢铁表面的酸洗液,需要浓硫酸      g,换算成体积约为      mL.(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3、从括号中选取适当的词语,填在下列横线上(蒸发;分解;溶解;过滤;结晶)

将蔗糖放入水中搅拌,蔗糖固体会      

将氯化钾溶液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锰分离出来用      方法;

从食盐水中得到食盐晶体,用      方法;

将热的硫酸铜溶液静置并慢慢降温,得到硫酸铜晶体的过程是       过程.

4、用“>” “<” “=”填空

①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       100mL.

②50℃时熟石灰的溶解度      20℃时熟石灰的溶解度.

③20℃时40g氯化钠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      140g.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④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则20℃时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1.6%.

5、下表是KNO3 .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3

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①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

②30℃时,KNO3 的溶解度是      g/100g水.

③KNO3 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

④对③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填写编号).

Ⅰ.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     Ⅱ.剩余溶液一定是NaCl

Ⅲ.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Ⅳ.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回答: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4)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2、为监测某厂排放污水中的银离子的含量,需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

(1)写出标号①~④各仪器的名称:①      ;  ②      ;  ③      ;  ④      

(2)A操作中的错误      


(3)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      g,称量时若指针偏左,应进行的操作是      


(4)D操作中仪器③的规格应为      (填“10”“50”或“500”)mL.

(5)E操作的作用       


(6)下列错误操作中,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填序号).

  ①B操作中砝码和氯化钠放错托盘   ②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③D操作中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④F操作中溶液洒落

3、小刚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A物质在温度为 ℃时的溶解度是      ;温度为 ℃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      (填“相等”.“不相等”或“不能比较”);

(2)固体A中混有少量固体B,若要将他们加以分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3)使A的不饱和溶液(已接近饱和)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      ; ②      ; ③      .

(4)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 ,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我认为右图中(填字母)      曲线与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4、有一种未知浓度的稀硫酸600g,向其中加入足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反应中共收集到氢气1.2g,求:

(1)有多少克锌粉参加反应? 

(2)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      

(4)P点表示的含义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六章第2节溶液组成的表示同步检测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