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7小题,共21分。)(共7小题)

1、有关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提琴发出的琴声主要来自弦的振动 B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 . 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了次声波测距 D . “禁止鸣笛”是从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2、对以下自然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 . 春天,冰雪消融﹣熔化 B . 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 C . 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 D . 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
3、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 海市蜃楼 B . 手影 C . 国家大剧院的倒影 D . 人看见地上的书
4、一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正确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是(   )
A . B . C . D .
5、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人的正常体温为39℃ B . 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5m/s C . 标准篮球的直径约为 25cm D . 初中女生跑完 800m 所用时间约为 90s
6、以下几种生活场景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 利用紫外线可以辨别假币 B . 在体温计上设计一个缩口,可使得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C . 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 . 投影仪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7、图中所示的光路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共7小题)

1、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的振动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      会降低。如果小明的声带在2s内振动了1000次,则声音的频率是      。同学们能够通过听声音辨别不同老师是依靠辨别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教学楼走廊里挂着一块平面镜,某同学走近镜子时,他在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同学间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对方,表明了反射时光路是      的;上课时,有时有的同学看黑板会感觉“反光”,这是因为黑板这时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3、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首先应先选取      。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      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
4、小欣发现冰箱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5、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      像的性质制成的。摄影师用一台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完半身照后,接着又给她拍全身照,摄影师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小芳,同时      (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光屏)之间的距离。
6、下表列出来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      (选填“水银”或“酒精”)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      (选填“水银”或“酒精”)做测温物质。

物质

水银/℃

酒精/℃

甲苯/℃

萘/℃

熔点

﹣39

﹣117

﹣95

80.5

沸点

357

78

111

218

7、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甲车的速度为      ,4s时两车相距      ,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选填“东”或“西”)。

三、作图题(共3小题,第15(1)(2)题各2分,第(3)题3分,共7分)(共1小题)

1、                   
(1)如图是一条经水面折射后的光线,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出入射角i。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3)如图,一束光平行于主光轴射入凸透镜,射出的折射光线再经平面镜反射出去,请画出折射和反射的光路图(含法线)。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第16题6分,第17题7分,第18题7分,共20分)(共3小题)

1、读出下列测量仪器的读数(数值及单位)并填入表中:

图甲停表

图乙温度计

图丙长方体的长度

      
      
      


2、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试管中装有适量的碎冰。

(1)图甲组装器材的顺序应按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      ,而且碎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 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由图乙可知:第6min时,它处于      态。冰完全熔化需要      min,它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4)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象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是因为      
3、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用图甲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实验时,首先要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3)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清晰地像的情景图,生活中的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地像,应该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实验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应向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           (选序号)。 (4)
A . 蜡烛像的下半部分 B . 蜡烛像的上半部分 C . 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 . 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7分,共13分,只有计算结果而无公式及主要运算过程的不给分,最后要作答)。(共2小题)

1、小明同学从桂城乘车去南国桃园游玩,某时刻他所乘车的速度计如图甲,同时他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乙,则:

(1)从甲图中可知该车此时的速度是多少?
(2)图乙中的“80”表示什么意思?
(3)小明从图乙的标志牌位置开始计时,到南国桃园花了0.25h的时间,求该车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南国桃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高铁时代已经来临。下表为G1204次高铁列车从南京到北京的运行时刻表(部分)。

站名

南京

徐州

泰安

济南

北京

到站时间

11:23

11:42

13:15

发车时间

9:15

11:25

11:45

路程/km

330

558

617

1024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若列车从南京到徐州的平均速度为264km/h,则本次列车到达徐州站的时间是多少?
(2)若列车以108km/h速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已知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172m,列车共长128m,求列车完全通过大桥所需多少秒?

六、综合能力题(21题5分,第22题5分,第23题8分,共18分)(共3小题)

1、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 , 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 , 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横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3)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      
2、                
(1)上课时王明把钢尺按课桌边上,每次改变钢尺伸出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发现钢尺伸出的长度越短,钢尺振动得越      ,音调越      。(如图甲所示)

(2)原来管乐器的音调跟空气柱有关,于是王明在实验室取了四支材料和厚度都相同的玻璃容器(如图乙所示),其中a,b高度、横截面积相等,b、c等高,b的横截面积比c的小。各量筒内装有如图乙所示的水。王明想要根据所听到的音调的高低来探究“气柱发声的频率与气柱某因素的关系”

 ①若探究“气柱发声的频率与气柱长度的关系”,应选容器            (均填序号);

 ②若选择的量筒是b、c,则探究的是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此实验应在      (填 “较暗”或“较亮”)环境进行。照图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说明平面镜成像时,      
(2)小明共进行了三次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数据记录如表:

次数

u(蜡烛到威璃板的距离/cm)

v(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10

10

2

15

15

3

20

20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      

(3)小明将蜡烛A逐渐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将逐渐向      (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
(4)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小明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该蜡烛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填“实”或“虚”)像。
(5)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   (填序号)。 (5)
A . 2cm B . 1cm C . 0.5cm D . 0cm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