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13小题)
1、下图示意昆明准静止锋,此时,贵阳附近的天气特征是( )
A . 阴雨连绵
B . 晴空万里
C . 大雪纷飞
D . 暴风骤雨
2、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太阳与人类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下列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 (1)
A . 极光现象
B . 磁暴现象
C . 地热资源
D . 水能资源
(2)人类带着地球在寻找人类新家园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天体运行轨道有( ) (2)
A . 水星、金星、火星、木星
B . 金星、木星、火星、天王星
C .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D . 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
3、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2019年9月23日对该校操场上5米高的国旗旗杆的影子进行测量(如图),结果如下表,分析计算得出该校的地理坐标是( )
北京时间 | 11:30 | 11:35 | 11:40 | 11:45 | 11:50 | 11:55 | 12:00 | 12:05 |
影长(米) | 5.3 | 5.1 | 5 | 5.1 | 5.3 | 5.5 | 5.6 | 5.7 |
A . 40°N,115°E
B . 45°N,125°E
C . 23.5°N,125°E
D . 45°N,115°E
4、据海外网报道:2019年11月8日下午,日本著名的樱岛火山再次出现剧烈喷发,此次火山灰喷射高度达5500米,是当地自195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的迁移顺序是( ) (1)
A .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 .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 .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对其覆盖地区的影响是( ) (2)
A . 增强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升高
B . 削弱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降低
C .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作用,使昼夜温差变小
D . 削弱了大气逆辐射作用,使昼夜温差变小
5、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内力作用有( )
①沉积作用②地壳运动③岩浆活动④变质作用
(1)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2)图中各类岩石形成的顺序由早到晚正确的是( ) (2)
A . A,D,G,B,F
B . B,E,D,A,F
C . G,F,B,D,A
D . G,B,A,E,D
6、下图中,甲图实线和虛线分别表示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运动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由图甲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 ) (1)
A . 18时~次日7时
B . 4时~当日14时
C . 6时~当日18时
D . 16时~次日8时
(2)下图中对图上乙图中所示环流的近地面气压、气温状况示意正确的是( )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7、下图为北半球某地降水量逐月分布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推断该地气候类型可能是( ) (1)
A . 地中海气候
B .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 温带季风气候
(2)下列有关该气候特点或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7月温度高②冬季寒冷③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④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2)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8、某微信公众平台向读者推荐关于上善若水的文章中如是说:“水能上能下,上化为云雾,下化为雨露,汇涓涓细流聚多成河,从高处往低处流,高至云端,低λ大海。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文中“上化为云雾,下化为雨露”中“下化为雨露”指的是水循环环节中的( ) (1)
A . 蒸发
B . 水汽输送
C . 降水
D . 地表径流
(2)水循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水在这个系统中连续不断的运动、转化。有关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2)
A . 使陆地水不断更新
B . 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C . 减少陆地淡水总量
D . 促使物质不断迁移
9、读我国植被分布模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①②分别为( ) (1)
A . ①为温带草原,②为温带荒漠
B . ①为温带草原,②为亚寒带针叶林
C . ①为温带荒漠,②为亚寒带针叶林
D . ①为温带荒漠,②为温带草原
(2)图中④地植被特点是( ) (2)
A . 夏季葱绿,冬季落叶
B . 叶子呈针状
C . 草本植物为主
D . 一年四季常青
(3)古诗词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下列诗句中,与③④⑤地域分异规律一致的是( ) (3)
A .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B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D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0、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方框Ⅰ、Ⅲ、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图( )
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増大
(1)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①④③②
D . ②④①③
(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2)
A . 整体性特征
B . 区域性特征
C . 差异性特征
D . 不稳定性特征
11、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1)
A . 谷地面积
B . 河流水量
C . 林木产量
D . 风俗习惯
(2)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2)
A . 通风
B . 避灾
C . 采光
D . 美观
12、洋流可以影响海水的水平温度,从而导致海水剖面图水温等温线发生变化,若图中海水表面水温仅仅考虑洋流的影响(图中数值a>b>c>d),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如果海水表面水温等温线如实线所示,该洋流可能位于( ) (1)
A . 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
B . 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
C .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
D .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西岸
(2)如果海水表面水温等温线如虚线且c=19℃所示,那么其沿岸可能会形成( ) (2)
A .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 热带沙漠气候
D .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13、下图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在Ⅰ阶段孕育的城市大多分布在( ) (1)
A . 著名旅游胜地
B . 河流中下游平原
C . 铁路交汇处
D . 矿产资源富集地
(2)在Ⅲ阶段,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2)
A . 产业布局集中
B . 人地关系紧张
C . 科学技术进步
D . 交通运输发展
二、综合题(共5道题,每题10分,共50分) (共5小题)
1、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创造和谐城市”是每个城市追求的目标。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就“城市热岛”现象展开了研究。读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
(2)若在图中甲地建设卫星城或建设排放大量大气污染物的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3)请你为减缓城市的“热岛效应”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2、生活中许多现象都与地球运动有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每年国庆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中 点;此后,直射点的运动方向为向 (填“南”或“北”)。当太阳直射点从B移动到C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特点为 。
(2)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位置C时,节气名称为 ;当直射点由C向D运动过程中,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是 。
(3)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D位置时,我国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中白昼最短的是 ;下列诗句符合此时节气的是 。
A.春江水暖鸭先知
B.秋阴不散霜飞晚
C.雪花三尺如玉盘
D.白雨跳珠乱入船
(4)从图可知,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是 。
(5)当黄赤交角变大时,a的度数会 (填“变大”或“变小”)温带的范围会 (填“变大”或“变小”)。
3、下图为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气流运动状况来看,甲处为 ,从气压分布状况来看,甲处为 。
(2)西安的风向为 。北京与东京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判断理由是 。
(3)郑州、西安两地发生降水概率较大的是 。
(4)比较甲、乙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
(5)图示锋面系统在郑州过境时,当地则会 (选择填空),也可能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是 。
A.太阳辐射增强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大气逆辐射减弱 D.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4、读某区域图(如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 ,判断依据是 。
(2)丁地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据图判断,该地吸引游人的自然景观可能是 。丁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3)乙、丙两处发现了矿产,是否可能一样?为什么?
(4)分析影响图示中铁路选址的原则。
(5)如果要在B处修建水库大坝,是否合适?为什么?
5、某校地理研究小组的同学为了解当地聚落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经调查绘制了下图(如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聚落分布规律是 ,影响因素是 。
(2)图中甲聚落规模最大的原因是 。
(3)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