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7辛亥革命课时训练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孙中山(1866-1925年)在回忆录中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

A . 联合反清志士,成立兴中会 B . 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 . 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武昌起义 D . 他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
2、“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华夏民族,这一口号的提出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成立密切相关。你能判断这一口号的最早提出者是( )

A . 康有为 B . 孙中山 C . 洪秀全 D . 毛泽东
3、如果查找孙中山最早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的发表材料,应该查找( )

A . 《中国同盟会章程》 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 《民报·发刊词》 D . 《中华民国约法》
4、

中华民国17年,南京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生前大力提倡的“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规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


A . 民本主义思想      B . 民生主义思想 C . 民权主义思想      D . 民族主义思想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当1911年革命到来时……革命者利用了这种不满,并在学生和士兵中做了有效的工作。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革命运动仍迅速传遍全国。文中的“兵变”是指( )

A . 戊戌政变       B . 武昌起义 C . 义和团运动      D . 火烧圆明园
6、2010年5月23日上午,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 )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      

④成立中华民国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7、

仔细观察下图,你认为实现了这一效果的是哪一运动( )


A . 辛亥革命 B . 戊戌变法 C . 义和团运动 D . 太平天国运动
8、“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你认为把皇帝拉下马的是下面哪一个人( )

A . B . C . D .
9、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中愈挫愈奋,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

A . 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 . 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 .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 .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10、八年级的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经过讨论,他们得出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A .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C .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 . 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二、综合题(共2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

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的代表约一百人,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推举……为总理。

——摘自八年级《历史》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总理”是谁?他曾领导过一场伟大的革命,被称为什么?

(2)材料中“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是什么?

2、

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是小明在研究辛亥革命历史时搜集到的几张图片。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是      

(2)材料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对材料二的内容作了怎样的阐发?这一纲领的制定有何意义?

(3)

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材料三


(4)对于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四和材料五的看法有何不同?对此,你有何认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7辛亥革命课时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