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4.14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课时训练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是针对(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南京大屠杀 C . 七七事变 D . 双十二事变
2、中国桥梁的历史,可谓世界闻名。有这样一座桥,它因桥上形态各异、数量甚多的狮子而闻名,它又因揭开了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序幕而永载史册。此桥是( )

A . 赵州桥 B . 泸定桥 C . 卢沟桥 D . 武汉长江大桥
3、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分析所探究的历史问题,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本质。下列有关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相同点的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 都是日本首先寻找借口然后发动 B . 是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C . 事变后中国政府都进行了积极的抵抗 D . 中国内部的不团结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4、“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地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发表的通电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卢沟桥事变 C . 南京大屠杀 D . 西安事变
5、

请依据下面四幅图片中历史人物的事迹,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 )

A . 北伐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B . 甲午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C . 反抗日本侵略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D . 抗日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6、被美国称为“中国版《辛德勒名单》”的纪录片《南京》是第一部以外国人的视角回顾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它控诉了哪国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德国 D . 日本
7、

右图纪念的事件被称为“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这一事件是指(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一•二八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南京大屠杀
8、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 )

A . 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B . 电影片段中的场景 C . 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 D . 日本的官方言论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民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2005年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送审本)

材料二  “中国守军在卢沟桥上奋起抗战。”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日本历史教科书的说法,请你还原历史真相。

(3)识读材料二中的图片,请你举出“在卢沟桥上奋起抗战”的两位英雄人物。

(4)这一事件后,中日两国各有什么举动?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中日两国学者组成的历史共同研究委员会针对受关注的“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罹难人数,双方说法相差甚远,凸显双方对近代史认知的隔阂大。有关1937至1945年“中日战争”(中国对日抗战)的论述,双方都同意是日本对华发动的“侵略战争”。不过,在最受关注的1937年“南京大屠杀”事件罹难人数方面,中方言及是“30万人以上”,日方的见解是“有各种不同的估计”,如2万到4万人,“最多是20万人”。

材料二

(1)在最受关注的1937年“南京大屠杀”事件罹难人数方面,你认为我国死难同胞的人数是多少?

(2)对材料二中漫画所反映的历史观最有力的驳斥证据是( )

(2)
A . 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 B . 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 C . 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D . 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3)日本新编中学历史教科书发生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4)针对公布的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在南京大屠杀等问题上存在分歧一事,日本官房长官平野博文表示,“历史就是历史,政府会面向未来开展工作。我认为不会(对中日关系)造成负面影响”。作为当代中学生,谈谈你的认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4.14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课时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