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名校2020年3月高三文综历史线上自主联合检测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12小题)
年收入 | 年支出 | |||||
粮食 | 副业 | 纺织 | 生活 | 生产 | 租税 | 其他 |
120石 | 无统计 | 10匹布 | 口粮80石 食盐1.8石 衣着5匹 | 留种6石 饲料10石 农具7石 | 田租4石 赋敛11石 | 祭祀、交往等6石 |
7200钱 | 4000钱 | 7700钱 | 1380钱 | 946钱 | 360钱 | |
总收入:11200钱 | 总支出:10386钱 |
人物 | 梦想 |
郁达夫 | 将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阶级,没有争夺,没有物质的压迫,人人都没有,而且可以不要“私有财产”。 |
章乃器 | 中国将来的革命,必然是一个向整个的上层阶级进攻的左倾的革命。那个革命的目标,不单是要推翻帝国主义,而且同时要推翻帝国主义的虎伥。 |
宋云彬 | 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
当时知识分子向往社会主义的原因有
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
材料一:1928年底,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了名义上的统一,但是,“我国货币之紊乱,今日已达极点,内为商民所诟病,外为列邦所腾笑,追溯原因,历史甚远。盖我国历代政府,从无统一全国货币之整个计划,实无币制之可言”。
白银危机(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大量收购白银,导致中国白银价格大幅度上升,白银大量外流,引起国内经济危机)发生后,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开始实施法币政策。(一)钞票发行权收归中央……。(二)废除银本位制,规定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纳粮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三)实行白银国有。……
1936年,中国重要谷物收成的价值达法币56亿元,比1935年增加了几乎45%;工业品总产值为法币122亿元,比1935年增加了11%,资本主义生产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的58.6%,其中民族资本占88%。
——摘自王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1945年8月—194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法币发行额及其指数统计表
发行时间 | 法币发行额 (单位:亿元) | 发行指数 (1937年6月=1) | 发行指数 (1945年8月=1) |
1937.6 | 14 | 1 | |
1945.8 | 5569 | 395 | 1.0 |
1945.12 | 10319 | 732 | 1.9 |
1946.12 | 37261 | 2642 | 6.7 |
1947.12 | 331885 | 23537 | 59.6 |
1948.8.21 | 6636946 | 440705 | 1192.1 |
——杨荫溥《民国财政史》
材材三: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以原华北银行为基础在石家庄组建成立,开始发行人民币作为法定本位币;1949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出收兑旧币通令。1949年6月,拥有大量资产的投机者试图通过银元的投机来阻止人民币进入市场,严重冲击金融市场,引起物价飞涨,以上海市斗争最为激烈。人民政府断然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查封上海证券大楼,逮捕进行非法交易的投机巨头和银元贩子。商店也积极配合,拒收银元。武汉、广州等地也采取相应行动,严厉取缔和打击银元投机活动。至新中国成立时,人民币已基本占领了城乡市场。
1950年,受到打击的上海投机资本不甘心失败,很快转向粮食、棉纱和煤炭市场,利用物资极其匮乏的情况,大做投机生意,引发又一次全国性涨价高潮。人民政府紧急从全国各地将大批粮食、棉纱和煤炭调往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当市场物价在投机商人哄抬之下达到顶点的时候,人民政府指导各地集中时间、集中物资统一向市场抛售,同时收紧银根。暴涨的物价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迅速下跌。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材料:20世纪以前的现代化在不同国家各具特色,如从动因的角度分类,西欧被称为原发性内发型的现代化,日本被称为传导性外发型的现代化,但这些国家的现代化从社会制度角度来说,都属于一种模式,即资本主义模式。20世纪的现代化彻底打破了资本主义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
多种现代化模式的诞生反映出历史发展既是统一的,现代化是必由之路;同时历史发展又是多样的,各民族有必要也有权利根据本民族的特点,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摘自杨宁一《新视野新知识》
评析材料中任意一个观点(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材料:《大宪章》,英王约翰被迫签署的宪法性的文件,其宗旨为保障封建贵族的政治独立与经济权益,又称《自由大宪章》或《1215大宪章》,这张书写在羊皮纸卷上的文件在历史上第一次限制了封建君主的权力。
第1条 规定教会享有自由选举教职的权利。
第2条 规定国王的直接封臣继承封土时应纳继承金的数额。
第13条 保证给予伦敦及其它城市自由。
第15,16条 规定不得向自由民征收额外的协助金及强迫服军役,一些条文对王室官吏的暴行有所约束,如能实行,当可减轻对自由农民的压迫。
第34条 规定今后不再发出强制转移土地争执案件至国王庭审视的令状,以免使封建主的此项司法权利遭受损害。
第35条 规定全国应有统一之度、量、衡。
第61条 规定组织25个大封建主监督大宪章的执行,他们在发现国王有违反情况时,可使用各种手段包括武力在内胁迫他改正,这就使封建内战取得合法地位。
材料:20世纪20年代末期,人们普遍有一种感觉,认为欧洲终于恢复到了正常状态:德国和它以前的敌人似乎已经和解;德国人加入了国联;赔款问题似乎终于得到了解决;60多个国家已摒弃将战争“作为推行国策的工具”;繁荣程度在增长,失业率正相应下降。甚至来自苏联的消息也是令人鼓舞的,因为这个国家已于1928年开始实行一个新的、宏伟的“五年计划”。西方大多数权威人士认为这一计划是不切实际的、注定要失败的。但是,它至少可使苏联人的注意力从国际冒险活动转移到国内经济发展中去。因此,“诺迦诺精神”似乎是有意义的、有内容的,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欧洲这时能安定下来,就像19世纪时那样享受几十年的和平与繁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在“潜邸”时,就“广延文学四方之士讲论治道。”如何做到既保持“国朝之成法”,又适应中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是忽必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当他在汉族地主阶级和一部分蒙古贵族的支持下夺得汗位以后,就开始按中原王朝原有模式来建立政权机构。公元1271年,取《易经》“元”之义,建国号为“天元”,以中原正统王朝自居。
——摘自李春棠侯力《中国古代史教程》
忽必烈严厉禁止屠城,兵临南宋临安时,使临安得以“九衢之市,一代之繁华如故”。废除州县官世袭,释放奴隶,重用汉官,劝课农桑,反对毁田放牧。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改革蒙古旧制,“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设官分职,立政安民”,实施行省制,加强对边地的管理。忽必烈改制取得巨大成功,统治初期就“民安赋役,国用粗足,政事更新”,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
——摘据《元史世祖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