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17.物质科学-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 已知:X和Y两种物质共80g,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Z与W的质量比为11:9,且反应中消耗X的质量是生成W的质量的
, 则反应中消耗Y的质量为( )

A . 16g
B . 36g
C . 44g
D . 64g
2、某有机物M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M + 13O2 → 8CO2 +10H2O。则M的化学式为( )
A . C4H10
B . CH4
C . CH4O
D . C2H4O2
3、化学方程式:2N2H4+X=3N2+ 4H2O是发射通讯卫星的火箭发生的化学反应。X的化学式是( )
A . NO2
B . N2O
C . N2O3
D . N2O4
4、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B . n=3
C . 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D . 该反应生成了两种单质
5、9g水在通电条件下可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
A . 1g
B . 2g
C . 3g
D . 4g
6、在反应2A+5B=2C+4D中,C、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克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克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
A . 4:9
B . 8:11
C . 10:11
D . 31:44
7、华为公司研发了一种以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l0倍,可连续使用1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 . CO
B . O2
C . H2
D . CO2
8、地球大气的演化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代大气三个阶段,次生大气中部分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甲 | 乙 | 丙 | |
| | |
一定条件下,3.4g甲物质和4.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4g乙物质和另一种物质X,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物质甲的化学式是NH3
B . 物质X的质量为2.8g
C . 物质X中含两种元素
D .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 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克) | 18 | 1 | 2 | 32 |
反应后质量(克) | x(未知) | 26 | 2 | 12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x为13
B . 乙是反应物
C . 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
D . 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0、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物质,下面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 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1:1
C . W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
D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1800年的一天,英国化学家戴维在实验室里制得一种气体,为弄清其物理性质,他凑近瓶口闻了闻,突然大笑起来。戴维让助手也凑近瓶口闻了闻,结果他的助手也忍俊不禁!于是戴维便发现了“笑气”,即一氧化二氮,其分子式为N2O. “笑气”可由NH4NO3微热分解产生,产物除N2O外,还有水,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10mL量筒取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试管中,然后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其化学方程式是 。
3、水体中氮元素含量过高是河道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人造水草中的硝化细菌将污水中的含氮化合物最终转化为无污染物质,该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之一是2NH3+3O2
2HNO2+2X,则X的化学式为 。

4、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水+二氧化碳
淀粉+氧气,由此可推断淀粉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 元素。

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请回答: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18 |
20 |
10 |
30 |
反应后质量(g) |
2 |
20 |
50 |
X |
(1)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X= g;
(2)该反应中甲和丙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 ;
(3)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1)该反应为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 某学习小组用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加热制取O2 , 收集到4.8gO2后停止加热,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8.0g,继续加热至不再产生O2 , 最终剩余固体质量为23.2g,试计算(不考虑O2的损耗);
(1)两次生成O2的总质量为 g.
(2)理论上可回收到MnO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反应过程 |
反应前 |
反应后 |
质量变化(不含容器质量) |
34.3g |
32.7g |
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试回答:
(1)制得氧气的质量为 克。
(2)请你列式计算所取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