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八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 向pH=3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B . 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C .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 . 在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加稀盐酸
2、白醋的水溶液中含有H2O, 等粒子,下列有关白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白醋的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B . 向白醋的水溶液中滴入石蕊溶液,溶液呈红色 C . 白醋的水溶液 D . 白醋的水溶液有酸味是因为其中含有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1 滴加盐酸 B . 图片_x0020_100002 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C . 图片_x0020_100003 闻盐酸的气味 D . 图片_x0020_100004 稀释浓硫酸
4、小明同学计划研究“溶质的种类对溶解限量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中最合理的是(    )
A . 20℃,分别向20g油和水中加入食盐,达到饱和,比较溶解量 B . 20℃,向20g水中加入食盐,向30g水中加入熟石灰,比较溶解情况 C . 20℃,分别向20g水中加入食盐和熟石灰,观察溶解情况 D . 20℃,分别向20g水中加入食盐和熟石灰,直至饱和,比较两物质溶解的量
5、下列例举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pH,你认为数据不合理的是()
A . 橙汁pH=4 B . 胃液pH=12 C . 肥皂水pH=11 D . 食醋pH=3
6、根据右表判断,肉类变质过程中酸碱性的变化趋势是()

名称

新鲜肉

次鲜肉

变质肉

pH

5.8~6.2

6.3~6.6

>6.7

A . 酸性变弱 B . 碱性变弱 C . 酸性变强 D . 酸性不变
7、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

①浓盐酸    ②浓硫酸    ③烧碱    ④食盐    ⑤生石灰

A . B . ②③⑤ C . ③⑤ D . ②③④
8、在某物质中,两种不同的粒子均匀混台在一起,这些粒子可以自由运动。当改变某种条件后,其中一种粒子聚集有序排列起来。这可能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种过程(    )
A . 结晶 B . 溶解 C . 过滤 D . 蒸发
9、小明在调制糖水时发现,当水中加了足够的糖之后,有一些糖不能继续溶解,给水稍稍加热,这些糖就能溶解了。小明分析了这个现象,你认为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绝大多数固体物质在水中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因此,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糖,达到饱和状态后,加入的糖不能继续溶解 B . 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増大,因此升高温度,未溶解的糖溶解了 C . 如果不改变温度,未溶解的糖就没有办法溶解 D . 从现象分析,将饱和的糖水升高温度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10、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是按碱、盐、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 石灰石、苏打、可燃冰 B . 石灰水、硫酸钡、生石灰 C . 烧碱、小苏打、冰水 D . 纯碱、消石灰、干冰
11、根据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反应原理,下列有关理解中,错误的是(    )
A . 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B . 因为小苏打不溶于水沉淀析出,化学反应才能发生 C . 某些物质的循环利用,既节约了资金,又保护了环境 D . 氨气的使用促进了二氧化碳的反应,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12、下列各组物质鉴別方法错误的是(    )
A . 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B . 用稀硫酸区分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C . 用紫色石蕊溶液区分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D . 用氢氧化钠溶液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
13、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下列混合物,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加以分离的是(    )
A . 氯化镁和氢氧化镁 B . 水和酒精 C . 石灰石和生石灰 D . 蔗糖和味精
14、滴有酚酞溶液的 ,溶液分别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红色的是(    )
A . 二氧化碳 B . 硫酸溶液 C . 氯化镁溶液 D . 碳酸钠溶液
15、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9

A . 甲中混有少量乙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B . 15℃时甲、乙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 3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0% D . 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二、流程题(共1小题)

1、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是威海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海洋为我们提供各种所需的物质:
(1)A:能通过物理方法获取的物质

海水淡化:蒸馏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分的      不同分离出淡水,用化学方法证明得到的水是淡水,其中涉及到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膜法利用了增加海水一端压强促使淡水穿过淡化膜的原理,则用于淡化海水的膜在结构上应具有的特点      

(2)海水“晒盐”:①制粗盐。从海水获取粗盐用的结晶方法是      ,采用该方法是依据了氯化钠的性质      。为了更有效地从海水中提取粗盐,大规模海水“晒盐”过程中,采取了什么措施(写一条即可)      ,微观角度解释风吹日晒有利于晒盐的原因是      

②粗盐纯化。粗盐中含有泥沙、硫酸钠等杂质。将粗盐溶于水,然后通过如下操作,即可得到较纯的氯化钠(每步操作只用一次,不是每步操作都必须使用):

a、过滤    b、加过量的 溶液    c、加适量的盐酸    d、加过量的 溶液    e、蒸发结晶    f、加过量的 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拓展应用)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都是混合物,提取某种物质,首先要考虑这种物质的物理性质。例如: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杂质不溶于水),要从中提取碳酸钾,应经过的实验步骤依次是                  。每一步都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它在最后一步中的作用是      

(3)B:利用化学方法制取物质——化学工业的核心

①化工行业选择原料时,通常需要考虑下列      因素等。

A、能不能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所需物质   

B、原料来源是否广泛,是否廉价易得

C、是否能与氧气反应   

D、是否含有所得物质中的元素

②海洋中有丰富的水生生物和化学资源。海水晒盐后,以其母液(卤水)和贝壳为原料,还可生产具有特殊用途的材枓——纳米氧化镁,其简要流程如下:

实验室进行a操作时,要的玻璃仪器有      。其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由滤渣生产纳米氧化镁的过程中,若只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则最有可能是      (填序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制碱: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图如下:

完成图中括弧里的内容:①      ,②      ,③      。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      

三、简答题(共1小题)

1、锶元素(元素符号为Sr)及其所形成的化合物,在材料生产、油漆加工等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用途。它的化合物氢氧化锶 是一种无色结晶或白色粉末,易潮解,在空气中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盐,具有强碱性和腐蚀性。
(1)写出氢氧化锶的一条物理性质      
(2)下表是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运用此溶解性表并结合你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理解,从表中选出一种能和氢氧化锶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盐,该盐的化学式是      

不溶

不溶

不溶

不溶

不溶

(3)根据以上溶解性表判断, 溶液      (填“能”或“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若能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若不能反应,从微观角度写出理由:      
(4)氢氧化锶能与许多酸发生化学反应,请你写出氢氧化锶与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从微观角度分析,在该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粒子是      (写符号)。
(5)氢氧化锶应当如何保存?      保存,理由是      

已知碳酸锶的化学性质与碳酸钠相似,请用两种不冋类别的试剂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锶固体是否变质:

操作步骤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结论

      

      

      

该氢氧化锶已经变质

      

      

      

从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锶中回收氢氧化锶固体的实验过程:      

四、填空题(共1小题)

1、夏鸣将一杯100g80℃的硝酸钠溶液冷却,测出不同温度时析出硝酸钠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50

40

30

20

10

析出固体的质量/g

0

0

2.5

7.5

10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40℃时,上述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填“是”、“否”或“无法判断”);50℃时呢?      (同上)。
(2)根据数据判断,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减小),判断依据是      
(3)将40℃时,接近饱和的硝酸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有      (填序号)。

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硝酸钠    ④加水  ⑤加硝酸钾固体    ⑥恒温蒸发水    ⑦与40℃时硝酸钠的饱和溶液混合

五、实验题(共1小题)

1、“微观与宏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物质性质反映其组成和结构。从宏观进入微观,探索物质变化规律。

①不同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图1中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填序号)      ;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稀硫酸则能与之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据图从微粒的角度分析写出该反应的实质是      

(2)物质组成和结构决定其性质。从微观进入宏观,探索物质变化规律。

①图2圆圈中表示这杯氯化钠溶液的构成,则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      

②通过分析组成和结构,可以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根据图3硫酸氢钠溶液的微观图示,分析推 ,的性质,其中合理的是      

A、其水溶液能与氢氧化铜发生反应   

B、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其水溶液能与金属锌反应生成氢气   

D、其水溶液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六、综合题(共1小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某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填空:

[理论分析]计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需要的数据有稀盐酸溶液的质量和其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1)[实验步骤]

①取20g稀盐酸于小烧杯中。

②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③记录温度变化,绘制曲线图。

[数据处理]

①根据曲线判断,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时,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②当加入15g氢氧化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

③列式计算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反思]

①本实验还可以利用试剂      来帮助确定恰好完全反应的时间,现象是      

②在本实验中是否可以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氢氧化钠固体?      为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八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