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27.物质科学-人类生存的地球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据统计,2018年全球共发生六级以上地震119次,与2017年相比,地震活动明显增强。下列关于地震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地震带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处 B .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 . 发生地震时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D . 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
2、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A . ⑴⑵⑶ B . ⑴⑵⑷ C . ⑴⑶⑷ D . ⑵⑶⑷
3、下列各种自然现象中,不能反应地壳运动信息的是( )
A . 断层 B . 褶皱 C . 火山 D . 风蚀蘑姑
4、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 . 风力 B . 冰川 C . 流水 D . 生物
5、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伸。下列关于板块学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地壳被划分为六大板块 B . 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C . 两大板块碰撞一定形成山脉 D . 地球上的火山、地震现象主要发生在各大板块的内部
6、2018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其主题是“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对我国而言,地震是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下列避震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 .   在室外的人应迅速躲在建筑物的墙脚或屋檐下 B . 在楼底的人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的地带避险 C . 在高楼层的人可选择浴室等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险 D . 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7、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应很好地认识它。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地心到地表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 B . 地壳运动是由地球内力引起的 C . 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D . 全球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8、世界上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   )
A . 板块的内部 B .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C . 大陆内部 D . 大洋沿岸地带
9、“色如渥丹,灿若明霞”, 丹霞地貌主要由水平或平缓的层状红色砂岩构成,从岩石的成因分析,砂岩属于(    )

A . 岩浆岩 B . 沉积岩 C . 变质岩 D . 无法确定
10、某同学课外做了一个趣味实验,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模型如图所示,将实验药品倒入火山模型内,模型内没有动静,慢慢注入水,两者就会剧烈反应,红色气泡开始从“火山口”喷涌而出,如同火山喷发。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火山是地壳运动的剧烈表现形式 B . 火山往往发生在板块内部 C . 红色的气泡模拟的是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结构中的地幔 D . 炽热的熔岩流喷出后将逐渐冷却,形成岩石,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某校学生于6月14日至17日在我国甘肃敦煌研学,研学时拍摄了骆驼在沙漠中行进的照片,如图所示。


(1)形成图示地形的外力因素主要是       。
(2)研学期间当地昼夜长短的特点是       。
(3)骆驼的耳孔内布满绒毛,睫毛长而密,可以防止风沙的进入。驼峰中的脂肪分解能供给生命所需的能量和水分。这些结构和生理特点是长期      的结果。
2、非洲的尼奥斯湖是火山口湖,湖底溶有大量含二氧化碳的火山气体。1986年8月21日,大量的降水使上层湖水变凉而下沉,下层湖水上涌,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并沿着山谷向下扩散,导致山脚的大量居民窒息死亡。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非洲有大量的火山分布,火山是      的表现之一。
(2)湖水上涌后,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减小而      ,导致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减小。
(3)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着山谷向下扩散,是由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
3、  1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沦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       (填序号)。
(2)以下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③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④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很多岩层没有连续。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

4、某同学利用铝盒、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

(1)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选填“碰撞”或“张裂”)。
(2)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有( ) (2)
A . 东非大裂谷的增大 B . 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 C . 红海不断扩张 D . 大西洋的形成
5、根据2图回答问题:

(1)写出各点经纬度A.      ;D.      
(2)四点中位于东半球、南半球的有      
(3)在D处发现了一块岩石里面有古生物化石,那么这块岩石属于我们学的三类岩石中的哪一类?      
6、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B、C代表的部位名称。B      ;C      
(2)山坡CF比山坡DF      (填“陡”或“缓”)。
(3)通常,地势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约0.6℃。若C地气温为10℃,则E地气温为      ℃。
7、某班同学在学习“板块的运动”时,用纸张和书本做了一个实验。

实验:课桌上有一本书和一张纸。如图甲用手挤压书本,观察书本发生了什么变化?如图乙用手向两侧撕拉纸张,观察纸张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中的纸张(书本)代表了地球上板块,图甲实验反映了板块的      运动(填写“挤压”或“张裂”)。图乙实验反映运动在地球上会产生      现象(填写“隆起形成山脉”或“形成新的海洋”)。

8、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1)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1)
A . 火山和地震 B . 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C . 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2)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若干年后,红海的面积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单位:米)

(1)写出C处的地形名称      
(2)A点和B点的高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
(3)一位登山运动员要想登上山顶,可以分别从A,B点出发,则从      点出发会容易些。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0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27.物质科学-人类生存的地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