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4小题)
1、他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一位杰出首领,他带领群众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次经过家门而不入。他是( )
A . 黄帝
B . 尧
C . 舜
D . 禹
2、历史年代与世纪的计算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中必须要掌握技能之一,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于公元前209年,起义时间是( )
A . 公元前2世纪早期
B . 公元前3世纪晚期
C . 公元2世纪早期
D . 公元3世纪晚期
3、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原因是( )
A . 各诸侯国纷纷实行变法
B . 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
C . 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推广
D . 封建制度的确立
4、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下列可以获得奖励的人有( )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
D . ②③④
5、人们都说“故土难离”,但是商朝前期由于政治动乱和水患,却几次迁都,直到一位商王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这位商王是( )
A . 启
B . 汤
C . 盘庚
D . 纣王
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体现了《道德经》中( )
A . 辩证法的思想
B . “兼爱”“非攻”的思想
C . “仁”的思想
D . 以“法”治国的思想
7、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A .
B .
C .
D .




8、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
A . 北京人采集狩猎
B . 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 . 半坡人制作陶器
D . 相传黄帝造船只
9、黄帝和炎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担先,他们生活在我国古代的( )
A . 长江流域
B . 淮河流域
C . 黄河流域
D . 珠江流域
10、从简单的刻画符号到发明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秦朝
11、下列人物与事件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 禹——建立夏朝
B . 启——建立商朝
C . 桀——夏朝灭亡
D . 纣——商朝灭亡
12、战国初期,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权力下移,一些因实施改革新政而强大的卿大夫逐渐瓜分、取代原来诸侯的权位,执掌国政。下列哪一诸侯国被瓜分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 )
A . 晋
B . 秦
C . 齐
D . 楚
13、下列是我国从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的使用工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打制石器 ②铁农具 ③磨制石器 ④青铜器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①③④②
D . ①④③②
14、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讲授“我们的远古祖先”这一课时,出示了一幅图片并介绍说:“能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学会使用火。”请你判断此原始人类应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河姆渡人
D . 半坡人
15、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 )
A . 夏朝建立
B . 商汤灭夏
C . 武王伐纣
D . 国人暴动
16、“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访华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17、《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
A . 齐桓公、魏国
B . 晋文公、齐国
C . 齐桓公、秦国
D . 楚庄王、秦国
18、下列哪一幅图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
A .
B .
C .
D .




19、战国时期,思想领城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主张建立中央权统治的思想派别是( )
A . 墨家
B . 儒家
C . 道家
D . 法家
20、我国古代倫家主张“仁” “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 “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 . 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朋的思想
B . 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 . 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 .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21、“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 )
A . 夏朝
B . 秦朝
C . 西周
D . 汉朝
22、中国银行行徽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A . 夏朝
B . 西周
C . 秦朝
D . 汉朝
23、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块秦代十二字砖,砖上刻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的字样。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可以判断,这块方砖上的文字应该属于( )
A . 甲骨文
B . 小篆
C . 楷书
D . 隶书
24、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区空隙,上写有“楚河”“汉界”字样。由此可以联想到中国古代的( )
A . 巨鹿之战
B . 马陵之战
C . 楚汉之争
D . 长平之战
二、综合题 (共2小题)
1、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三:见下面图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反映的是史前时期哪种更替首领位子的制度?并请举1例说明。这一制度后来被哪一制度所代替?
(2)材料二描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实施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图示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图示中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其长官的产生方式是什么?图中①处应该填什么官职?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 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徒都之。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
——《史记·秦本纪》
材料三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1)请分别写出图中A、B、C、D代表诸侯国名称
(2)依据材料二分析,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二涉及变法的哪些主要措施?
(3)依据材料三,分析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有什么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