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1分)(共17小题)
1、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A . 音调
B . 音色
C . 响度
D . 声速
2、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
行星转动
B .
鲜花怒放
C .
骏马奔腾
D .
枯叶飘落




3、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4、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图所示的方法应急取水,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 . 熔化 凝华
B . 凝固 汽化
C . 汽化 液化
D . 熔化 液化
5、如图所示,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 .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 声音传播的条件
C .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 . 减弱噪声的途径
6、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 . 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 . 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
D . 乌鸦、老鹰飞行的快慢相同,它们相对静止
7、周末,小黄、小白和小青来到郊外,选择了一个合适场地,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黄驾驶电瓶车以72km/h的速度前进,小白以15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青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1.8km,则( )
A . 小黄速度最大
B . 小白速度最大
C . 小青速度最大
D . 三人速度一样大
8、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6s末的速度为9.5m/s,12.5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9.8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 . 9.5m/s
B . 9.8m/s
C . 10.0m/s
D . 8.0m/s
9、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B . 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 . 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D . 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10、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交警部门在校园和校园附近安放了图中所示的四个标志,其中表示“限速5公里”的是( )
A .
B .
C .
D .




1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和乙声音的音调不同
B . 乙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 . 丙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D . 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12、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 . 用手捂住耳朵
B . 在繁华的街边设置噪声监测装置
C . 在居民区靠近马路一边植树造林
D . 在摩托车尾部加装消声器
13、下列声现象中,可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的是( )
A .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 .
倒车雷达
C .
超声波清洗机
D .
B超诊疗




14、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 . 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
B . 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 . 用扫把把地面上的水扫开
D . 把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
15、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 . 先液化后蒸发
B . 先熔化后蒸发
C . 先液化后凝固
D . 先蒸发后液化
16、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上个世纪 60 年代,为控制疟疾疫情,屠呦呦尝试用加热青蒿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腾,从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提取药物的药效并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药物被破坏掉了。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 用微火加热使溶液慢慢沸腾
B . 用旺火加热缩短沸腾时间
C . 减小容器内的气压
D . 增大容器内的气压
17、在寒冷的北方,池塘冰面上的空气温度为﹣10℃,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恰好为0℃的是( )
A . 冰层下表面
B . 除了冰层上表面以外的冰
C . 冰层上表面
D . 冰层下面所有的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共6小题)
1、“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2、每年到了这个季节,气温变化较大,儿童极易感冒发烧,为了降温常在额头贴上(如图)所示的退热贴,退热贴内部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逐渐消失,请问在这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需要 热(填“吸/放”).
3、给下列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初中学生李某身高1.66 ;中学用课桌高为82.0 ;物理课本长为255.0 。
4、生活中常见的体温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
5、蜡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蜡烛燃烧时流出烛“泪”,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6、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者在平直路面上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获得的信息有:
(1)骑车者和跑步者均做 (选填匀速、加速)运动;
(2)骑车者1秒骑行的路程是 米;
(3)跑步者跑240米所需要的时间是 秒。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3分)(共3小题)
1、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中停表的设置是“时:分:秒”,甲、乙、丙分别对应小车在起点、中点s2位置、终点s1位置的时间,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通过公式 求出平均速度。
(2)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其原因是 ;
(3)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 。
(4)若斜面长s1=1.2m,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m/s,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 m/s。
2、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1)为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 (“a”或“b”)装置来进行实验:同时,实验应选用 (“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为了使烧杯内冰块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2)除需要图中的器材,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 ,分别记录实验时温度计温度和对应的时间,同时观察试管中冰的变化情况。
(3)如图。所示是冰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了 min;加热至第8min时,物质的状态为 。
(4)实验结束后,由于小华忘记熄灭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示数维持100℃不变(外界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则此时试管中的水 (选填“沸腾”或“不沸腾”)。
(5)小红把冰直接放在烧杯中,未加热冰也熔化了,此时冰熔化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 现象。
3、如图1所示是某校同学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组装实验装置时,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非常重要,其操作顺序是。 (选填序号)
①先调整固定铁圈的位置,再确定铁夹的位置;
②先调整固定铁夹的位置,再确定铁圈的位置。
(2)实验时,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
(3)在水温升高到88℃时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1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的数据如表: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88 |
90 |
92 |
94 |
96 |
98 |
98 |
98 |
98 |
分析表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说明此时当地气压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4)从计时开始到水温刚好达到沸点的过程中,水要持续 ,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图2中,表明水正处于沸腾的是图2中的 图(填“a”、“b”)。
(6)小明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 。
(7)实验中,另一组同学用一根正常温度计测量水温,发现温度计的液柱异常快速上升,可能的原因是 。
四、计算题(共12分)(共2小题)
1、一艘海洋勘探船在探测海底的深度时,在平静的水面上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求该处海水的深度。(已知海水中声波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2、端午节小明和爸爸坐火车一起去探望在外地的外婆。已知火车长200m,当火车以72km/h的速度通过一条隧道时,小明测得自己通过此隧道内运行的时间为90s。假设火车一直匀速行驶,求:
(1)此隧道有多长?
(2)该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多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