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题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共7小题)
1、写出下面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意思。
①何当金络脑
②烈火焚烧若等闲
③粉骨碎身浑不怕
④要留清白在人间
⑤任尔东西南北风
2、读拼音,写词语。
dà mò |
yàn shān |
qiān chuí wàn záo |
qīng bái |
qīng qiū |
fěn gǔ suì shēn |
|
|
|
|
|
|
3、默写郑燮的《竹石》。
4、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3)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李贺在《马诗》中描写环境的诗句是 。描写他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诗句是 。
(2)《石灰吟》是 代诗人 通过对石头不畏“ ”和“ ”,即使“ ”也要留下清白的描写,赞颂了石灰 、 的品质,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名句是: 。
(3)《竹石》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写人。诗人在赞美竹的 品格的同时,寄寓了自己 的高傲风骨。
6、课内阅读。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在诗的前两句中,“沙如雪”、“月如钩”描绘了边塞月夜怎样的景色?
(2)诗的后两句,诗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3)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7、课外阅读。
瀑布联句
[唐]香严闲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诗以言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志向?采用了什么手法?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A . 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个字有强烈的拟人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
B . 近看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远观瀑布发现其有着高远的目标。此二句刻画了瀑布的突出特征,为后两句蓄势。
C . 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中的“千岩万壑”,是说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然而小小的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
D . “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