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共24小题)

1、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下列作品中,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  )
A . B . C . D .
2、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鹰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位太史公的杰作记述了我国古代(  )
A . 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历史 B . 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 . 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D . 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3、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
A . 人面鱼纹彩陶盆 B . 干栏式房屋 C . 打制石器 D . 玉琮
4、在苏州唯亭草鞋山发现的距今6000年前人工开垦的水田遗址,是中国发现最早有水田灌溉系统的古稻田遗址。同属于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有人工栽培水稻遗迹的遗址是(    )
A . 山顶洞人遗址 B . 河姆渡遗址 C . 半坡遗址 D . 大汶口遗址
5、“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此处的“轩辕”是指(    )
A . 黄帝 B . 炎帝 C . D . 蚩尤
6、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秦朝
7、“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这首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 . 奴隶制早期国家建立 B . 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C . 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D . 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8、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见,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
A . 农具 B . 礼器 C . 食具 D . 货币
9、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
A . 商朝 B . 西周 C . 西汉 D . 东汉
10、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中,最为先进的是(    )
A . 钻孔石斧 B . 骨耜 C . 铁犁铧 D . (青)铜铲
11、《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此密切相关的史实是(    )
A . 春秋争霸 B . 商鞅变法 C . 战国兼并 D . 楚汉之争
12、下图为我国发行的《都江堰》纪念邮票。作为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由秦国修建于春秋后期

②由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

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④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的作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3、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教育思想是(    )
A . 有教无类 B . 因材施教 C . 仁者爱人 D . 为政以德
14、“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时期(    )
A . 战争频繁 B . 制度变革 C . 百家争鸣 D . 王位世袭
15、公元前219年,一位布商去外地购进一批布匹,他携带的货币最有可能是(    )
A . B . C . D .
16、《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有一幅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对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A . 春秋和秦末 B . 春秋和战国 C . 战国和汉初 D . 秦末和春秋
17、汉朝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出现了“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局面,历史上称为(    )
A . “光武中兴” B . “文景之治” C . “八王之乱” D . “王与马,共天下”
18、“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为此,汉武帝(    )
A . 统一铸造货币 B . 实行盐铁专卖 C . 实施“推恩令” D . 大举反击匈奴
19、美国学者德克·卜德评论道:“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 “麻沸散” B . 造纸术 C . 印刷术 D . 道教
20、“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其体现了一种价值标准,包含着“亲、善、诚、信、中、和”的丰富内涵,这正是杏林文化延续至今的生命力所在。现在中医已经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要了解中医,可以阅读以下哪部书籍(    )
A . 《水经注》 B . 《大明历》 C . 《齐民要术》 D . 《伤寒杂病论》
21、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这个现象主要说明了(    )
A . 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 B . 民族政权忽视商业贸易 C . 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断 D . 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
22、下列战役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赤壁之战

②巨鹿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淝水之战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②④① D . ④①③②
23、《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 . 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B . 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C .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D . 江南地区是全国文化中心
24、“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 . 祖冲之 B . 贾思勰 C . 顾恺之 D . 钟繇

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共3小题)

1、道家学派创始人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法家的集大成者      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      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东汉末年,张角等领导的      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3、西汉初期的统治者实行      政策,使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问答题(共3小题,共20分)(共3小题)

1、“大一统”观念是中国自西周以来立国的基本观念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连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周书灿《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势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黄朴民《“大一统”之梦——秦汉政治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三:(魏主)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于是)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

——(北宋)欧阳修

(1)据材料一,指出将四土四国之地“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的是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否定这一制度,实行了什么制度?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措施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主”是谁?他“去夷即华”的措施对民族关系有何重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2、计量,事关国计民生,是确保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老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一)歉疑(疑惑不明)者,皆明壹(一)之。

——始皇诏方升(铭文刻于外壁一侧)藏于上海博物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君”是谁?“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是指什么改革措施?此项措施对秦国产生了什么重要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皇帝”是谁?此铭文应是用什么字体所刻?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计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对外友好交往,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和区域文明的融合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杨洁篪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演讲

(1)据材料一,指出图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此后,逐渐形成的沟通欧亚的交通道路是什么?指出图示中的A点是哪座城市?
(2)据材料二,指出这条“通商易货之道”“知识交流之路”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哪一宗教在汉朝时经此通道传入中国?
(3)据材料三,指出今天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目的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