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必修三第八单元第23课美术的辉煌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共22小题)

1、主张绘画要选择严峻的重大事件为题材,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强调理性,这一特点属于()

A . 新古典主义美术 B . 浪漫主义美术 C . 现实主义美术 D . 现代主义美术
2、下面两幅图反映的是19世纪早期法国浪漫主义在文学艺术领域的突出成就,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 . 人文主义对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 B . 人们对“理性王国”的愤懑与失望 C . 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矛盾激化 D . 科技发展给人身心带来的浮躁与迷惘
3、如图是19世纪法国画家杜米埃的代表作《三等车厢》,它反映了劳苦大众的疾苦。该作品属于()

A . 古典主义 B . 浪漫主义 C . 现实主义 D . 现代主义
4、“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是19世纪法国画家库尔贝的名言,他的画风属于()

A . 古典主义 B . 现实主义 C . 印象主义 D . 现代主义
5、库尔贝(1819—1877年,法国)在一封信上这样描述《石工》:“弯着腰、身体被烈日烧灼、头戴麦秆草帽的七十岁老人,他那粗布的裤子上打着补丁,脚上穿着古老的木鞋,破袜子露出脚。在老人旁边是个满头尘土、皮肤被太阳灼成褐色的少年。”此画应属于下列哪一绘画艺术流派()

A . 古典主义 B . 现实主义 C . 浪漫主义 D . 现代主义
6、对下面作品表述正确的是(    )

①此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绘画特色②是现实主义代表作品

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④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7、“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下列作品能“‘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的是()

A . 《老人与海》 B .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 . 《马拉之死》 D . 《向日葵》
8、现实主义指艺术的创作方法,也指艺术的具体表现手法,它以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为旗号。下列作品属于这一流派的是()


A . B . C . D .
9、文学与艺术像一对姊妹花,其发展总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从欧美文艺风格发展的历程来看,下面空格处应是()

A . B . C . D .
10、中外艺术作品风格常有许多相通之处。欣赏下列两幅绘画,它们的相同之处是()

A . 注重写意,抒发个人主观性情 B . 大胆创新,采用夸张与抽象的表现手法 C . 注重写实,作品栩栩如生 D . 托物言志,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关怀
11、艺术大师吴冠中回忆他少年时期听到人们对欧洲某画派的评价是“远看西洋画,近看鬼打架”。这评价的是()

A . 浪漫主义画派 B . 现实主义画派 C . 现代主义画派 D . 印象画派
12、有一天,阳光明媚,某画家在同一个地点,同一处景物,同一个角度,画出的三幅作品景物色彩却不一样,你认为他的画最有可能属于()

A . 山水画派 B . 风俗画派 C . 现代画派 D . 印象画派
13、法国作家左拉极力推崇某一美术流派,认为其“给予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这个美术流派是()

A . 浪漫主义 B . 现实主义 C . 印象主义 D . 现代主义
14、下图是塞尚的名作《樱桃和桃子》,在强烈的黑与白、冷与暖的色彩反差中,画家表现出所画物品的冷漠、凝重与僵硬。下列作品中与此作品艺术风格相似的是()


A . 达·芬奇《蒙娜丽莎》 B . 《清明上河图》 C . 毕加索《格尔尼卡》 D . 凡高的《向日葵》
15、19世纪诞生的印象主义绘画,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下列图片中,属于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的有()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③④
16、有人对近代以来美术流派作出这样的概括:“新古典主义美术以古代历史或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重视画面的严整与和谐”“现实主义美术要求正确、完全、忠实地描写当时生活的社会环境”“浪漫派绘画重视的是栩栩如生的生命感和动感的表现,画面讲求整体效果而非细部修饰”“印象派绘画捕捉的事物是闪动的光影和色彩。”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 ①—浪漫派绘画作品,②—印象派绘画作品 B . ③—印象派绘画作品,④—现实主义绘画作品 C . ①—浪漫派绘画作品,③——印象派绘画作品 D . ②—新古典主义绘画作品,④—现实主义绘画作品
17、“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实,而主张用抽象的语言——颜色和几何图形来表现艺术家主观心灵”,体现该主张的美术流派属于()


A . 新古典主义 B . 浪漫主义 C . 现实主义 D . 现代主义
18、图①、图②为某著名画家的两幅作品。作品反映出该画家力图()

A . 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 B . 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 C . 以严整和谐的画面表现理性 D . 以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现感情
19、某画家目睹一桩抢劫案,根据该画家提供的嫌疑人肖像画,有警察判断嫌犯是一位妙龄少女,有警察认为是一位耄耋老头,甚至有警察认为是一台洗衣机。据此,你认为该画家的绘画风格是(    )


A . 浪漫主义 B . 现实主义 C . 印象派 D . 现代主义
20、1937年,著名画家毕加索在展出画作《格尔尼卡》时,一名德国军官问:“先生,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反讥道:“不,先生,这是你们的杰作。”这幅画揭露的德国法西斯的暴行是()

A . 枪杀法国和平居民 B . 屠杀西班牙无辜居民 C . 侵占捷克斯洛伐克 D . 大规模屠杀犹太人
21、下面这幅名为《梦》的名画被美国一位亿万富翁收藏。根据这幅画的艺术风格,其作者应是()

A . 莫奈 B . 塞尚 C . 凡高 D . 毕加索
22、毕加索曾这样形容自己的艺术风格:“让优美绝灭吧!”这种艺术风格是()

A . 古典主义 B . 现实主义 C . 现代主义 D . 浪漫主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①比萨斜塔,伽利略在此做过落体实验;图②苹果落地,牛顿思考它的原因。

材料二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四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采用的主要方法。

(2)据材料二,近代理性精神产生的条件是什么?试举例说明理性主义思潮对欧洲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3)材料三中,恩格斯认为在理性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理想化的王国”的本质是什么?材料四中的文艺作品能否佐证恩格斯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关系?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图为库尔贝的《画室》

材料二下图为《日出·印象》

请回答:

(1)库尔贝是当时哪一绘画派别的代表?他的作品除《画室》外还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绘画属于哪一派别谁的作品?这种绘画之后有何发展?主要代表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材料中的两幅图片,分析这两种绘画派别各有何特点。他们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文艺作品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两幅不同时期以圣母和圣婴为题材的宗教绘画作品

①②

材料二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预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材料三如图是1907年毕加索创作的作品《亚威农少女》。当时有人批评道:“(他)好像在表示我们应该换换口味,用麻屑和石蜡来代替我们吃惯的东西。”而直到30年后的1937年,《亚威农少女》的价值才为人们所认识,这一年它的转让价是240万美元。因为,这是毕加索对以往艺术方法的彻底诀别,成为了一个新的美术画派的风云人物。

(1)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一幅绘画作品是文艺复兴的产物?请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二“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是指怎样的社会状况?它给欧洲文艺带来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新的美术画派”有何特点?简要说明这一艺术流派出现的原因。

(4)综合上述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必修三第八单元第23课美术的辉煌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