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第三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8小题)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果然)
②孟尝君客我(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客人)
③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④以逞寡君之志(放任)
⑤郑有备矣,不可冀也(希望)
⑥秦师遂东(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东进发)
例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例句:何厌之有
二、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选段一(取材于《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蠲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到晚间,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之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便总依贾母素喜者说了一遍。贾母更加喜欢。
这日早起,宝玉因不见黛玉,便到他房中来寻,只见黛玉歪在炕上。宝玉笑道:“起来吃饭去,就开戏了。你爱看听那一出?我好点。”林黛玉冷笑道:“你既这么说,你特叫一班戏,拣我爱的唱给我听,这会子犯不上借着光儿问我。”宝玉笑道:"这有什么难的,明儿就叫一班子,也叫他们借着咱们的光儿。”一面说,一面拉他起来,携手出去。
吃了饭,点戏时,贾母一面先叫宝钗点,宝钗推让一遍,无法,只得点了一出《西游记》。贾母自是喜欢,然后便命风姐点。风姐亦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贾母果真更又喜欢。
至上酒席时,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道:“你只好点这些戏。”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戏,那里知道这出戏——排场辞藻都好呢。”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戏。”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更不知戏了!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那音律不用说是好了,那词藻中,有支《寄生草》,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给我听听。”宝钗便念给他听道:漫韫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宝玉听了,喜的拍膝摇头,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黛玉把嘴一撇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说的湘云也笑了。于是大家看戏。
选段二(取材于《红楼梦》第三十四回①)
袭人看时,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正说着,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些了。”又让坐。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竟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②的话悄悄说了。
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惟恐宝钗沉心,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从来不是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宝钗听说,便知宝玉是怕他多心,用话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象,疼还顾不过来,还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但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因笑道:“①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②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③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④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
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玉拦他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恐宝钗没意思,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一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己疑心,更觉比先畅快了。
注①本回的背景:贾政听说忠顺王府的戏子琪官走失、王夫人的丫环金钏儿死亡都与宝玉有关,震怒之下将宝玉痛打一顿。②焙茗:宝玉的奴仆。他告诉袭人,贾政听到宝玉的坏话与贾环及薛蟠有关。
选段三(取材于《红楼梦》第四十二回)
宝钗便叫黛玉道:“颦儿,跟我来,有一句话问你。”进了房,宝钗便坐下,笑道:“你跪下,我要审你。”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宝丫头疯了!审我什么?”宝钗冷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里说的是什么?你只实说罢。”黛玉不解,只管发笑,心里也不免疑惑,口里只说:“我何曾说什么?”宝钗笑道:"你还装憨儿呢!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是那里来的。”
黛玉一想,方想起来昨儿失于检点,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不觉红了脸,便上来接着宝钗,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再不说了。”宝钗笑道:“我也不知道,听你说的怪好的,所以请教你。”黛玉道:“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再不说了。”
宝钗见他羞得满脸飞红,满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问,因拉他坐下吃茶,款款的告诉他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极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也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背着我们偷看,我们也背着他们偷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丢开了。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连作诗写字等事,这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才是好。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并不是书误了他,可惜他把书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几个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书看也罢了,最怕见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
忽见素云进来说:“我们奶奶请二位姑娘商议要紧的事呢。”……李纨见了他两个,笑道:“社还没起,就有脱滑的了,四丫头要告一年的假呢。”黛玉笑道:“都是老太太昨儿一句话,又叫他画什么园子图儿,惹得他乐的告假了。”探春笑道:“也别怪老太太,都是刘姥姥一句话。”林黛玉忙笑接道:“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说着,大家都笑起来。宝钗笑道:“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画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众人听了,都笑道:“你这一注解,也就不在他两个以下了。”
黛玉道:“论理一年也不多。这园子盖就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的工夫呢。又要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着颜色,又要——”刚说到这里,众人知道他是取笑惜春,便都笑问说“还要怎样?”黛玉也自己掌不住笑道:“又要照着样儿慢慢的画,可不得二年的工夫!”众人听了,都拍手笑个不住。宝钗笑道:“又要照着这个慢慢的画’,这落后一句最妙。所以昨儿那些笑话儿虽然可笑,回想是没味的。你们细想颦儿这几句话虽是淡的,回想却有滋味。我倒笑的动不得了。”
到平江路去
在一个阴天,将雨未雨的时候,带上雨伞,就出门去了。
小区门前的马路上,是有出租车来来去去的,但是不要打车,要走一走,觉得太远的话,就坐几站公交车,然后下去,再走。
走到哪里去呢?走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喜欢的地方,比如说,平江路,就是我经常会一个人去走一走的古老的街区。
其实在从前的很漫长的日子里,我们曾经是生在其中的。那些古旧却依然滋润的街区,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伸手可触摸,跨出脚步就踩着它了,我们用不着去平江路,在这个城里到处都是平江路。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我们糊里糊涂,等到有一天似乎有点清醒了,才发现,我们失去了财富,却又不知将它们丢失在哪里了,甚至不知是在哪一个夜晚醒来时发生的事情。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新闻接一个新闻的时代,这些新闻告诉我们,古老的苏州正变成现代的苏州,这是令人振奋的,没有人会不为之欢欣鼓舞。只是当我们偶尔地生出了一些情绪,偶尔地想再踩一踩石子或青砖砌成的街,我们就得寻找起来了,寻找我们从小到大几乎每时每刻都踏着的、但是现在已经离我们远去的老街。
这就是平江路了。平江路已经是古城中最后的保存着原样的街区,也已经是最后的、仅存的能够印证我们关于古城记忆的街区了。
在喧闹的干将路东头的北侧,就是平江路了。横穿着的,是钮家巷、萧家巷、大儒巷、南显子巷、悬桥巷、菉葭巷、胡厢使巷、丁香巷,还有许多,念叨这一个一个的巷名,都让人心底泛起涟漪,在沉睡了的历史的碑刻上,飘散出了人物和故事的清香。
在这座古城最早的格局里,平江街区就已经是最典型的古街坊了。河街并行、水陆相邻,使得这个街区永远是静的,又永远是生动活泼的。早年顾颉刚先生就住在这里,他从平江路着眼,写了苏州旧日的情调:一条条铺着碎石子或者压有凹沟的石板的端直的街道,夹在潺湲的小河流中间,很舒适地躺着,显得非常从容和安静;但小河则不停地哼出清新快活的调子,叫苏州城浮动起来。因此苏州是调和于动静的气氛中间,她永远不会陷入死寂或喧嚣的情调。
这是从前的平江路。令人难以想象的是,生活在今天的我们,走在今天的平江路上,仍然能够感受到昨天的平江路的脉搏的跳动。我们一边觉得难以置信,一边就怦然心动起来了。
现在,我是踏踏实实地走在平江路上了。
生活在这里弥漫着,走着的时候,很有心情一家一家地朝里看一看。生活起居就是沿着巷面开展着,你只要侧过脸转过头,就能够看得很清楚——我不要窥探他们的生活,只是随意的,任着自己的心情去看一看。
他们是在过着平淡的日子,在旧的房子里,他们在烧晚饭,在看报纸,也有老人在下棋,小孩子在做作业。也有房子是比较进深的,就只能看见头一进的人家,里边的人家,就要走进长长的、黑黑的备弄,在一侧有一丝光亮的地方,摸索着推开那扇木门来,就在里边,是又一处杂乱却不失精致的小天地,再从备弄里出来,仍然回到街上,往前走。渐渐地到了下班时间了,人多了起来。一个妇女提着菜篮子,另一个妇女拖着小孩问道:“你考试考得怎么样?”“不知道”,小孩答。妇女就生气了,“你只知道吃”,她说,小孩正在吃烤得煳煳的肉串,是在小学门口的摊点上买的,他的嘴唇油光闪亮的。河面上有一两只小船经过的,是在管理城市的卫生,打捞河面上的垃圾,有一个人站在河边刚想把手里的东西扔下去,但是看到了这只船,他的手缩了回去。生活的琐碎就这样坦白地一览无余地沿街展开。就这样走走,看看,好像也没有什么多余的想头。但随便地这么走一走,心情就会起一点变化的,好像原本心里空空的,但是这么一走,心里就踏实了,老是弥漫在心头的空空荡荡、不着边际的感觉就消失了。
这一种的生活在从前是不稀奇的,只是现在少见了,才会有人专门跑来看一看,因此在这一个长卷上,除了生活着的平江路的居民,还会有多余的一两个人,比如我,我是一个外来的人,但我又不是。
平江路上有许多名胜古迹,我不止一两次地去过耦园。但是我到耦园,不是去赞叹它精湛的园艺,而是因为它是一处惬意的喝茶聊天的地方,或者是一个温婉的情绪着落点。也因去耦园的路,不要途经一些旅游品商店,也不要有乌糟糟、吵吵闹闹的停车场,沿着河,踩着老街的石块,慢慢地走,走到该拐弯的地方,拐弯,仍然有河,再沿着河,慢慢地走,就走到了耦园——其实就这样走,好像到不到耦园都是不重要的了。
在宋朝的时候,有了碑刻的平江图,那是整个的苏州城。现在在我的心里,也有了一张平江图,这是苏州城的缩影。这张平江图是直白和坦率的,一目了然,两道竖线,数道横线。这些横线竖线,已经从地平面上、从地图纸上,印到了我的心里,以后我便有更多的时间,有更任意的心情,沿着这些线,走,到平江路去。
(取材于范小青同名散文,有删改)
三、情景默写(共1小题)
①群臣吏民, ,受上赏; ,受中赏;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吾入关, , ,封府库,而待将军。
③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许君焦、瑕, ,君之所知也。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求商①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徭役不为众先 , 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久之,太仆王音举武贤良方正,迁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②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
武为刺史,行部必先即学官③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④ , 以为常。
初,武为郡吏时,事太守何寿。寿知武有宰相器,以其同姓故厚之。后寿为大司农,其兄子为庐江长史。时武奏事在邸,寿兄子适在长安,寿为具召武弟显及故人杨覆众等,酒酣,见其兄子,曰:“此子扬州长史,材能驽下,未尝省见。”显等甚惭,退以谓武,武曰:“刺史古之方伯⑤ , 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显、覆众强之,不得已召见,赐卮酒。岁中,庐江太守举之。其守法见惮如此。
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人之善。为楚内史厚龚胜、龚舍,在沛郡厚唐林、唐尊,及为公卿,荐之朝廷。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注)①啬夫求商,名叫求商的乡官。②行部,汉制,刺史常于八月巡视部属,考察刑政,称为行部。③学官,学舍,学校。④二千石,郎将或太守的另称。⑤方伯,一方诸侯之长,泛指地方长官。
①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
②武闻之,终不扬其恶。
③自是后,圣惭服。
④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
⑤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
⑥好进士,奖称人之善。
(4)盆成括仕于齐孟子曰死矣盆成括无何盆成括见杀门人问曰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曰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
(《孟子•尽心下》)
五、诗歌鉴赏(共1小题)
曲江二首①(其一)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②,苑边高冢卧麒麟③。
细推物理④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注:①曲江:长安城南游赏胜地。作此诗时杜甫因屡次进谏,被皇帝疏远冷落。②巢翡翠:指楼堂废弃,引来翡翠鸟作窝。 ③卧麒麟:指墓前麒麟状石雕因荒废而倒卧。 ④物理:事物的变化规律。
六、命题作文(共1小题)
老师在黑板上挂了一张“画”,白纸中画了一个黑色圆点。
“你们看见了什么?”老师问。
全班学生一起回答:“一个黑点。”
教师说:“只说对了极少的一部分,画中最大的部分是‘空白’。只见小,不见大,就会束缚我们的思考力。成千上万的人不能突破自己,原因正在这里。”传统的思维定式会束缚我们的想像力,而换一种眼光则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请你以“换一种眼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