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HCl、Ca(OH)2、NaNO3 B . NaCl、K2CO3、H2SO4 C . HCl、BaCl2、CuSO4 D . KNO3、NaOH、Na2CO3
2、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一种益智的营养元素。锌的元素符号是()
A . Si B . Mn C . Zn D . Al
3、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 . 石油与煤 B . 水银与汞 C . 碘酒与酒精 D . 氧气与臭氧
4、厨房中常用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A . 食盐 B . 自来水 C . 蔗糖 D . 金属刀具
5、生活中下列做法利用了化学反应的是()
A . 用砂皮磨去铁锈 B . 用铅笔芯粉末放入锁芯开锁更灵活 C . 用天然气作燃料煮饭 D .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6、农业生产中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A . 烧碱 B . 熟石灰 C . 氯化钾 D . 硝酸铵
7、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点燃酒精灯 B . 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 C . 过滤 D . 测定溶液的pH
8、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 石墨用作电极材料 B . 一氧化碳工业用于炼铁 C . 用铜制造导线 D . 用金刚石作钻头
9、能用于区别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的是()
A . 酚酞试液 B . AgNO3溶液 C . 紫色石蕊试液 D . CuSO4溶液
10、绿色化学的核心理念是要求原料物质中的所有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工业生产中,若要符合绿色化学核心理念,优先选择的反应类型是()
A . 置换反应 B . 分解反应 C . 化合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11、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黄色氯化铁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 B . 电解水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能够燃烧 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D . 稀硫酸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物生成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CO(CO2

适量O2

点燃

B

NaCl溶液(NaOH)

稍过量稀盐酸

蒸发

C

KNO3溶液(K2SO4溶液)

过量 Ba(NO32溶液

过滤

D

CaO(CaCO3

足量水

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1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4NA B . 常温常压下,92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C . 1molSO3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4NA D . 含有3.01×1023个原子的氮气中,N2的分子数为0.5NA
1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2Fe+6HCl→2FeCl3+3H2 B . CuSO4+2NaOH→Cu(OH)2↓+Na2SO4 C . 3Fe+2O2→Fe3O4 D . H2O H2↑+O2
15、某种“酒精检测仪”利用的化学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 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 X。则 X 的化学式应为(   )
A . Cr2O3 B . CrSO3 C . Cr2(SO4)3 D . CrS
16、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氧气性质实验如下图所示,其中符合题意的操作是(   )
A . 图片_x0020_811038816 制备 B . 图片_x0020_235928954 收集 C . 图片_x0020_1985646948 验满 D . 图片_x0020_597205892 验证氧气性质
17、已知甲、乙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292032828

A . 图示中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B . 根据反应条件推测,该化学变化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C . 该反应原子种类与分子种类都不变,因此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 . 图示中的反应物、生成物质量比为 1:1:1:1
18、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957682118

A . 化合物与单质属于重叠关系 B . 单质与游离态属于并列关系 C . 混合物与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D .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19、把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到一定量的盐酸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取滤液加入少量铁粉,有气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滤渣含铜和铁 B . 滤渣中含氧化铜与铜 C . 滤液中肯定含 FeCl2 和 CuCl2 D . 滤液中肯定含 FeCl2 和 HCl
20、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不与水反应的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 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995809570

A . 图1中乙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B . 图2中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 . 图3中 M表示的是甲的溶解度曲线 D . 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都会析出晶体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空气、水、二氧化碳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他们对人类生活有重要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元素存在的形态看,组成二氧化碳的元素是以      态存在;从宏观组成角度看,二氧化碳、水都含有      元素;从分子、原子等微观构成角度看,二氧化碳、水都是由      构成的。
(2)铁在空气中锈蚀是由于铁与空气中的      和水等发生的缓慢氧化反应,向空气中过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引起      

三、简答题(共1小题)

1、“卓筒井”是手工制盐的活化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其工艺流程包括下面五个步骤:钻井→汲卤→晒卤→滤卤→煎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步骤中,      与实验室过滤的原理一样,“煎盐”和实验室      结晶的原理相同。
(2)“汲卤”获得卤水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与氯化钾,卤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约为7%~10%,“晒卤”目的是      ;“煎盐”得到的食盐中含有氯化钾,实验室可用      检验,操作方法是      
(3)下列数据是氯化钠和氯化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100g水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KCl

27.6

34.0

40.0

45.5

51.1

56.7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40℃时,氯化钠溶解度      氯化钾溶解度(填:大于、小于、等于);氯化钠与氯化钾溶解度相同的温度范围是      ;20℃时,100g卤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含氯化钾1.00g,蒸发掉水大于      g,开始有氯化钠析出。

四、流程题(共1小题)

1、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混合粉末(其中含有铜、氧化铜、少量木炭粉) 回收铜,实验流程设计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操作1、操作2、操作3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滤液1中加入过量铁粉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加入试剂A的作用是      
(3)按照实验流程操作回收到的Cu不纯的原因是      

五、计算题(共1小题)

1、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取 10g 石灰石样品,用足量的稀盐酸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设石灰石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测量 5 分钟内生成 CO2 质量的数据如下表:

图片_x0020_39174545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石灰石中的 CaCO3 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
(2)该石灰石中 CaCO3 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3)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你能发现数据背后的化学反应规律是      

六、科学探究题(共2小题)

1、化学兴趣小组用 X 气体与氧化铜反应制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先通一会儿X气体,再加热的目的是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A玻璃管内观察到的黑色固体变红色,B干燥管中无明显现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气体为      ;写出A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用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则B干燥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用金属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你选择的实验装置      (填编号)与理由是      
(4)实验过程中,X 气体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化学式为Cu2O)。如果要对反应后A处残留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则残留固体可能的组成有      种。
2、化学实验课上,教师让同学们用实验台上五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探究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五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是:Na2CO3溶液、NaCl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
(1)甲同学用A、B、C、D、E给五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编号,做两两混合实验,E与其他四种物质混合的实验现象记录如表:

A

B

C

D

E

无现象

白色沉淀

无色气泡

无现象

由此实验确定E是      (写化学式),还能确定      ,不能确定的无色溶液可用      试剂鉴别。

(2)乙同学探究酸碱盐之间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①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不能判断反应有没有发生,乙同学是如何改进该实验的?      ,当观察到      时,说明恰好完全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②③实验,结合①的改进实验,可得出酸碱盐之间如果发生反应,要有      生成。

(3)实验后,丙同学将①②③实验中的废液全部倒入同一只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则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为确定可能含有的溶质,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上海市徐汇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