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2018-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下列选项中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于是,齐白石提笔写了“清真烤肉苑”五个遒劲的大字 B . 美国身陷泥沼分身乏术,怂恿日本盯紧中国。 C . 他经常在办公室里高谈阔论 , 却从不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 D . 他非常喜欢摄影,踏遍大江南北,浮光掠影 , 拍摄了许多好作品。
2、下面选项中,句子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他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他善于动员和启发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修改:删掉“动员和”) B . 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其它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修改:把“意识”改为“能力”) C .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峰顶。 (修改:把“不管”改为“尽管”) D . 对于黑板报的质量问题,应该引起班委会的重视。 (修改:把“对于”改为“对”。)

二、句子默写(共1小题)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湖心亭看雪》)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相见欢》)
(3)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登飞来峰》)
(4)李白《行路难》中作者表达了坚定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展望的句子是:            
(5)请把杜甫的《望岳》默写完整。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三、字词书写(共1小题)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jiǎo jié。(      
(2)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tiào wàng远山。(      
(3)我从此也有了xuè qì fāng gāng的魂魄,学习呀,奋斗呀。(      
(4)还没等观众从yǎn huā liáo luàn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      

四、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大戏”,广东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流行广东、广西两省和港、澳地区,在国外操粤语的华裔聚居区也时有演出。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

    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用一句话概括“粤剧”,不超过20字。
(2)请你用上一种修辞手法,以“粤剧”为对象,写一句话。

五、课内阅读(共1小题)

1、古文阅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横线词语。

①野芳而幽香(      

②杂然而前者(      

筹交错(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第一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并交代亭名的由来。 B . 第二段描写了琅琊山朝暮、四时之景的变幻无穷,写出了太守的欣赏山水之乐。 C . 太守日暮醉归的情景,表现出太守因仕途不得意沉醉于山水,避世退隐的思想。 D .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的场面,表现了太守与民同乐。

六、课外阅读(共1小题)

1、古文阅读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颜率请借救于齐。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与秦,不若归之大国。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救周,而秦兵罢。齐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复诣齐。曰:“周赖大国之义,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楚,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臣窃为大王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敝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横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1)
A . 齐王止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 . 周君之       故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C . 归之大国   至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D . 犹无与       见往事(《孙权劝学》)
(2)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断三处。

颜 率 曰 不 敢 欺 大 国 疾 定 所 从 出 敝 邑 迁 鼎 以 待 命。

(3)你对此文中颜率的行为如何评价?请简要说明理由。

七、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读书的“坎儿”
    ①有大学生问2003年被评为中科院院士的一位青年科学家:年轻人怎样才能成功?科学家回答了简单的四个字:请多读书。不只是这位科学家,几乎所有在事业上取得大成就的人,都喜欢“号召”别人读书。书籍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和生命智慧的总结,对我们认识世界和自身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把人的生命比作娇艳欲滴的玫瑰,书籍则是必不可少的氧气和阳光;如果我们把人的生命比作奔腾不息的河流,书籍就是坚固的河床。
    ②从一般意义上讲,读书是最没有门槛的。大学教授可以读,建筑工地的民工同样可以读;绿草连天的春日能读,白雪皑皑的冬日也能读;人来人往的图书馆适合读,一人独居的卧室一样适合读……因为读书没有太多的门槛,它才能作为一种全民的“健心运动”。
    ③不过,读书的无门槛是相对于书海里的普通游泳者而言的,一个人想要做一个有品位的读书人,还真得跨越几个心灵的坎儿。
    ④第一,你必须是澄静的。人很难没有欲望,当年,乾隆下江南,看到大运河上熙熙攘攘,问身边一和尚:大运河有多少条船?和尚答:两条,一条为名,一条为利。乾隆非常欣赏和尚的机敏,当即大加赏赐。其实,这和尚并非特别聪明,他只是深谙世道人心的奥秘而已。然而,一个人下决心当读书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欲望多的人会不自觉地把书籍分成“有用”、“无用”两种:“有用”的,他废寝忘食地阅读;“无用”的,他视若敝履。而事实上,所谓“有用”的书,往往是作用于一时的职业的,只能让我们获得物质财富;而“无用”的,则侧重于培育人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感,可以使我们获得心灵高度。
    ⑤第二,你应该学会坚持。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只能一步步走近真理,而不可能完全抵达真理,这就决定了书籍的正确性永远是有限的。正因为有限,我们就得不断地跟踪事物的新进展,掌握知识的新动态,让自己的生命与面对的生活一起前进。读书没有恒心,一个人的思想必然陈旧、浅薄,我们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能力就会变得虚弱不堪。
    ⑥第三,我们一定要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书籍并不是真理的代名词,真理可以利用它,谬误和谎言同样可以利用它。一个人要对市面上良莠不齐的书籍作出选择,靠别人把关是没有太多作用的。别人的精力再旺盛,也不能看尽天下的书。何况,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评价,别人认为不好的,你也许觉得好;别人以为精美绝伦的,你或许感觉一塌糊涂。对书的考察,最可靠的评判官是你的心灵——非同寻常的对知识的敏感,超乎群伦的观人察事的眼光以及对人文精神的深刻把握。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1)
A . 所有在事业上取得大成就的人,都鼓励别人读书。 B . “无用”的书,功效只在于培育人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感,使我们获得心灵高度。 C . 人不可能完全抵达真理,书籍的正确性永远是有限的。 D . 一个人要对市面上良莠不齐的书籍作出选择,靠别人把关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2)下列选项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文章第①段以大学生向青年科学家请教“年轻人怎样才能成功”的事例,引出“读书”这一话题。 B . 第④段引用乾隆与和尚的对话意在论证人很难没有欲望,读书人必须澄静。 C . 第④至间段分点陈述了读书需要跨越的心灵的坎儿。 D . 本文围绕“年轻人怎样才能成功?”这一中心论点,论述了年轻人成功的途径。
(3)读了上文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有品位的读书人吗?根据上文说一说,怎样才能做一个有品位的读书人?
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火车上的相遇
    ①大二的时候,他的生活就像一幅乱七八糟的调色板——逃课、喝酒、玩网游、谈恋爱,很忙,但都与学业无关。
    ②颓废、不求上进,他自己并不是没有警醒,只是计划容易,执行好难。他还是会隔三岔五地玩个通宵。
    ③暑假,他原打算在学校补补功课,再打份工,可是朋友又邀他参加同学们的假期游。无奈,他只好再次搁置计划,登上了开往西安的列车。
    ④正值暑运,车上人满为患,他们只买到两张卧铺票。大家只好轮换去休息,余下的就在硬座车厢里打扑克,玩得不亦乐乎。
    ⑤列车在他家乡停靠的时候,看着窗外熟悉的风景,听着浓重的乡音,有那么一刹那,他想起了在家务农的父母。每次打电话,他们都说一切都好,让他放心。他也就真的放下心来,不再惦记……想到这里,他有些走神,直到有人催促他发牌,他才又沉浸到游戏中。
    ⑥凌晨三点,他带着浓重的困意去卧铺车厢休息,人太多,走道里挤满了困倦不堪的人们,有好多农民工模样的人头枕在编织袋上。昏昏沉沉地进入梦乡。
    ⑦在一节车厢的连接处,小小的空间里,人们横七竖八地或坐或躺。他忽然像针扎一样,大声叫起来,只见他的父亲蜷在角落里,背倚着包裹,微仰着脸睡着。
    ⑧世界很大,有时却又很小,他竟会在这里和父亲相遇。
    ⑨父亲看见他也大吃一惊。父亲说,他是去郑州的建筑队干活,农活忙完了,正好出去转转。望着父亲皱巴巴的汗衫,乱蓬蓬的头发,黝黑苍老的脸,他知道父亲故作轻松的话语,是不想让他担心。
    ⑩父亲问他去哪里,他嗫嚅着说出行程。父亲却鼓励他,年轻人就该这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想到亮红灯的功课,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
    ⑪他劝说父亲不要再出去做工,父亲说,劳动惯了,闲不下来。父亲从不在他面前诉说生活的苦,他也很少想过父亲的付出。现在,在这个拥挤不堪的列车上,看着年老的他背着行李外出做工,他心里涌起一种难言的酸涩。
    ⑫那晚,父亲在他的卧铺位上睡得很香。送父亲下车后,他发现自己的口袋里多了200元钱,两张皱皱巴巴、浸着汗渍的钞票,让他觉着沉重、烫手。
    ⑬他忽然没有了出游的兴致,那场旅行,他的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满是皱纹的面容。
    ⑭从风景区回来时,他在父亲打工的城市下了车。天闷热得像个大蒸笼,暑气滚滚,空气里冒着干渴的味道。
    ⑮在郊外的建筑工地,他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父亲。工地刚施工不久,楼房才建起一层多高。在机器的轰鸣声里,父亲正踩着用木板搭起的脚手架,叮叮当当地捆扎钢筋。看见他,父亲急忙从脚手架上下来,心疼地责备他大热天里来工地做什么。看着父亲湿透的汗衫,被暑热熏得黑红的脸膛,他直觉着嗓子发堵,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从他脸上滑下,流进嘴里,咸涩的苦。
    ⑯正说着话,有工友从身边走过。父亲自豪地介绍:“这是俺上大学的儿子。”那工友又问在学校学的啥。“念的是计算机,开学就大三了。”父亲大声回答,又侧头看看他,一脸欣慰的幸福的笑。
    ⑰他心里五味杂陈,想想那两门挂科的功课,无地自容。
    ⑱他在工地呆了两天,才知道,那天父亲在火车上把仅有的钱都留给了他,现在的生活费是拿工钱代扣的。天气那么热,每天强体力的劳动,简单、粗糙的饭菜就是父亲全部的生活内容,他苦劝父亲回家,他留下来做工。父亲有些生气:“俺是干庄稼活的,这点累算啥,这哪是你读书人呆的地方,你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比啥都强。”
    ⑲这些年,他变得浮躁无比,忘记了自己的来处。如今,父亲烈日下的汗水,一滴一滴溅在他心里,唤醒了他沉睡的心。
    ⑳那个暑假是他最难忘的一个假期,他感觉突然长大、成熟了许多。从此。他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路,和从前顽劣的他判若两人。
    ㉑多年后,当他和父亲聊天,还常常会提到那年夏天。只是,他没有告诉父亲,如果没有那次火车上的相遇,他不知还要挥霍多久的时光。
(作者:邓迎雪;选自《青年文摘》2013年第3期)
(1)请根据下面表格概括文中“他”的情感变化。

情节发展

“他”的情感变化

偶遇父亲前

颓废、茫然、不求上进

列车上偶遇父亲

      

父亲下车后

      

到父亲打工的建筑工地上

      

在建筑工地呆了两天后

      

(2)第⑭段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3)通读全文,请你结合横线词说说“父亲烈日下的汗水 , 一滴一滴溅在他心里唤醒了他沉睡的心”一句的含义。
(4)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怎样一位父亲?请你结合文本说一说。

八、作文(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因为有所追寻才色彩斑斓。追寻内心的情感,思绪万千;追寻远大的梦想,斗志昂扬;寻历史的足迹,思想深邃:追寻广博的文明,源远流长:追寻美好的品德,心灵丰盈……

请以“追寻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选文体,除诗歌以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九、名著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师徒们转弯抹角,忽见有一女官侍立街下,高声叫道:“远来的使客,不可入城门。请投馆驿注名上薄,待下官执名奏驾,验引放行。”三藏闻言下马,观看那衙门上有一区,上书“迎阳驿”三字。长老道:“悟空,那村舍人家传言是实,果有迎阳之驿。”沙僧笑道:“二哥,你却去照胎泉边照照,看可有双影。”八戒道:“莫弄我!我自吃了那盏儿落胎泉水,已此打下胎来了,还照他怎的?”三藏回头吩咐道:“悟能,谨言,谨言!”遂上前与那女官作礼。女官引路,请他们都进驿内,正厅坐下,即唤看茶。

    [乙]有一天,皇帝要招待我观看他国内的几种表演。就演出的精妙与宏大而言,他们的表演超过了我所知道的任何一个国家。令我最开心的是绳舞者的表演。他们是在一根长约两英尺,离地面十二英寸高的白色的细绳子做表演的。这件事我想请读者耐心一点,听我仔仔细细地讲一下。只有那些正在候补重要官职或希望获得朝廷恩宠的人才来表演这种技艺。从很小的时候起,他们就开始此种技艺的训练。这些人并非都是贵族出身或受过良好的教育。每当有重要官职空缺,不论是原官员过世还是失宠撤职(这是常有的事),就会有五六位候补人员呈请皇帝准许他们给皇帝陛下及朝廷百官表演一次绳上舞蹈;谁跳得最高而又不跌下来,谁就接任这个职位。

(1)结合原著,甲文中的师徒几人是到了什么地方?乙文中的“我”游历到了哪里?
(2)联系作品,说说乙文中“我”对跳绳舞选拔官员一事的态度如何?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甲、乙两部作品在艺术特色上有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2018-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