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全国Ⅰ卷)模拟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共12小题)

1、孔子主张统治者应该严格遵守“亲亲”、“尊尊”的等级名分制度。“亲亲”追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以家族利益为上;“尊尊”强调下级对上级的尊敬、服从和忠诚。由此可知,孔子(   )
A . 意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B . 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C . 崇尚等级分明的秩序礼度 D . 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贺昌群在其《论两汉政治制度之得失》中说道:“汉未大一统帝国之解体,先由其政治机构之崩坏,而后有外戚宦官之擅权,外戚宦官之祸愈烈,政治上之破坏愈大。”汉末外戚宦官弄权实质上是(   )
A . 君主专制被颠覆 B .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 . 君权至上的后果 D . 君主的权力受到了制约
3、据漆侠先生统计,宋代的私有土地占全国总数的95.7%,各种类型的国有土地仅占4.3%,而且,国家不再限制土地的流通,允许其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配置。这反映出当时( )
A . 土地私有快速发展 B . 注重土地精耕细作 C . 土地兼并受到限制 D . 雇佣关系开始出现
4、明清之际出现许多恪守名教的爱情传奇作品,一般将其称为名教爱情剧。此类剧目约有六七十种,创作题材多要求才子配佳人、妻妾俱全,仕途上以人翰林、做科道为目标等。明清爱情剧的创作(   )
A . 使读书人的思想渐趋僵化 B . 折射出文学作品的教化功能 C . 有利于实现思想界大一统 D . 推动了文化盛世局面的出现
5、下表为1842~1846年英国对华商品输出统计。表格数据反映出当时中国(   )

1842—1846年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情况

年代

输出总额(单位:英镑)

1842

969381

1843

1456180

1844

2303619

1845

2394827

1846

1791439

A . 实行了保护本国商品经济的政策 B . 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C . 已经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 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6、有学者认为,康有为等人的改革方案太心急,措施太多,很多措施无法实现,而且完全没有想到去唤醒广大的农民,“严格说来,戊戌变法是一次早到的革命,时机远远没有成熟。”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 . 康梁思想脱离时代潮流 B . 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C . 变法缺乏广泛社会基础 D . 改革没有冲击到封建制度
7、1945年,国民党六大通过《对于中共问题的决议案》,大会指出:“提出联合政府口号”是“企图颠覆政府,危害国家”,并要求“凡我同志均应提高警惕,发挥革命精神,努力奋斗,整军肃政,加强力量。”材料表明国民党(   )
A . 仇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 B . 极力地维护国民党的专制统治 C . 拒绝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 D . 与中国共产党争夺抗战领导权
8、在三年困难时期,安徽省少数农民搞起了责任田“定产到户,超额归己”,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到1961年底,安徽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正在实行责任田。这说明了( )
A . 农村“左”倾错误得到彻底纠正 B . 生产责任制得到了中央的肯定 C . 中央经济的调整在农村作用明显 D . 家庭承包责任制有其历史积淀
9、古代雅典城邦不允许公民只关心自己私人事务,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材料折射出古代雅典(   )
A . 少数政客左右了政局 B . 城邦至上对公民自由的约束 C . 公民失去了政治热情 D . 立法的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10、如图是漫画《俾斯麦在议会中的神态》。漫画中俾斯麦在德国议会中的傲慢神态意在说明(   )

A . 俾斯麦狂妄自大的性格 B . 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的传统 C . 议会对政府缺乏监督权 D . 制度构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
11、胡佛认为1929年的股市崩溃“只是一件孤立事件”,“对美国经济的前途,或对美国企业经营能力哪怕有丝毫的不信任,都是蠢事”。这表明胡佛政府(   )
A . 拒绝对经济进行有限干预 B . 坚持自由放任的政策 C . 积极探索治愈危机的方法 D . 忽视了危机的破坏性

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

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朱元璋出身贫寒,在参加农民起义之前,曾亲眼目睹了元朝官员的横征暴敛。明初刑律,包括律、令、诰和榜文四个方面。《大明律》多次修订,于洪武三十年正式颁行。此外,朱元璋还法外用刑,将旨意凌驾于《大明律》之上,编成《大诰三编》及《大诰武臣》,详尽地记载了有关惩治贪污、打击豪强以及防止百姓流亡的事例和律令。其中,列有不少酷刑,如凌迟、剥皮、枭首、抽肠、阉割、挑膝盖和族诛等,当时,法外刑讯的机构是臭名昭著的锦衣卫。这一皇家的特务机关避开三法司,直接对皇帝负责。它可以任意捕人,加以拷讯、杀害。还实行廷杖,在殿廷上公开杖责因进谏而触怒皇帝或有过失的大臣。《大明律》规定:凡是贪赃白银60两者,皆枭首示众,并处以剥皮之刑。朱元璋还别出心裁地在府州县衙门的左面特建“皮场庙”,贪官枭首后均剥皮实草,置于官府公座两旁,作为后任官员的前车之鉴。  

——摘编自安震《千秋兴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吏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初的吏治改革。
2、【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早在1816年,英国最早的和平主义团体伦敦和平协会便已诞生,而和平主义真正大范围地在英国风行则是在一战后。战争给英国造成的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一代最有才华和最具创造力的青年”的死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投下沉重的阴影,厌战、反战的情绪在英国乃至欧洲弥漫。这种朴素的心理诉求,使得和平主义再度被召唤,诸多和平主义者及一系列和平主义组织大量涌现,其支持者也不断增加。进入30年代,随着经济危机爆发、德国法西斯化和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群众厌战追求和平的呼声也更加高涨。战争的阴云正在聚集,英国是否要重整军备,防范侵略?这成为重大的政治问题。大多数政治家此时都持和平主义立场,他们虽然反对纳粹的黩武政策,却希望用绥靖手段来安抚希特勒,因此,反对重整军备。鉴于时局的恶化,保守党从1935年起开始进行有限度的重整军备。尽管保守党重整军备是半心半意的,其政策核心是绥靖主义,但这些半心半意的的军备措施仍然发挥了作用,在二战初期帮助英国渡过了难关。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前夕英国反战情绪高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绥靖主义的影响。
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新中国建立后,董必武作为政务院副总理负责新中国的立法工作。他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法的学说,结合我国法制建设的具体实际,提出许多独创性的见解。1956年董老在党的八大上向全党提出“党中央号召公安、检察、法院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办事”的号召。董老认为党的政策与法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要防止把二者对立起来,只按照法律规范办事而忽略党为保证法律实施而制定的政策,因为法本质上是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党的政策比法律更具有时代性、灵活性,且政策可以弥补法律的滞后性和原则性。他认为,培养全民的法律意识,对于健全人民民主制度,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必须对群众加强法律的宣传教育。董老在论述民主法制建设的问题时,强调了人民在法制建设当中的重要性。坚持人民主权、人民当家作主,是法制建设必须贯穿始终、坚持到底的重要原则。

——摘编自陈泽平《论董必武法学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内在联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董必武法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必武法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河北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全国Ⅰ卷)模拟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