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20年高三文综历史“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12小题)

1、如图描述的是古代中国公元前769—公元前221年间发生的战争,其中横轴数字以10年为间隔,如4代表第4个10年。与其它类型的战争相比,姬姓国家间(    )

A . 战争次数在所有时间段均最少 B . 战争减少说明姬姓封国己消亡 C . 战争因礼乐制度得到有效遏制 D . 战争并未因宗法血缘得以避免
2、据如表可知东汉时期(    )

目前东汉“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分布情况

出土省份

“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

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

平陆枣园

内蒙古

和林格尔(2幅壁画)

江苏

泗洪重刚、睢宁双沟镇

A . 北方牛耕使用比较普遍 B .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 . 出现结构完备的曲辕犁 D . 统治者重视开发江南地区
3、宋代出现了一种介于县市和草市之间的镇市。镇市设有监镇官,负责巡逻防盗、防范烟火、征收商税,兼有酒业专卖之权。这表明宋代(    )
A . 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控制 B . 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C . 市镇出现专业化发展趋势 D . 城市的经济功能渐趋增强
4、雍正之后,清朝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的模式。军机处主要处理全国机密重大事务,具有封闭性,而内阁则负责处理大量公开性政务。这种权力分工(    )
A . 实现了中枢权力的制衡 B . 是强化君主专制的结果 C . 加剧了清代吏治的腐败 D . 使军机处成为法定机构
5、鸦片战争前后,报纸上的商业广告基本是外商登载,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商人刊载的广告日趋增多,并逐渐出现零散的广告理论研究文章。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商人思想观念的逐步变化 B . 政府重商政策的推动 C . 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 . 外商广告的示范效应
6、据如表可知当时的中国(    )

晚清中国农产品出口产值增加趋势及所占比重

年份

各种商品出口总值(千元)

其中农产品

所占比例%

1873

148449

2866

2.6

1893

181713

28423

15.6

1903

333961

89496

26.8

1910

593337

231957

39.1

A . 社会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B . 农业与世界市场联系不断加强 C . 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 在对外贸易中居于出超的地位
7、1945年,边区推广使用的《中学历史课本》讲义对唐太宗评价颇高。但很多教员认为“从人民的立场去看,评价不能只讲一面”“唐太宗出发点是为了巩固统治,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仍被剥削得很厉害”。这反映出(    )
A . 边区的阶级斗争形势极其严峻 B . 讲义作者的立场偏向于国民政府 C . 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历史教学 D . 历史教育服务于抗战形势的需要
8、新中国的外交史可简略划分为两大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为第一阶段,基本以革命为视角;此后为第二阶段,大致以发展为视角。这表明(    )
A . 两个阶段的外交政策存在根本性区别 B . 国际格局演变决定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C . 新中国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 D . 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9、苏格拉底认为节制是获得幸福的智慧;柏拉图提出了正义、智慧、勇敢、节制四大德性;西塞罗倡导节制是灵魂各部分的和谐。这表明(    )
A . 人文主义思想的源头在古希腊 B . 古代西方的节制观念被普遍认同 C . 古希腊哲学以道德为研究中心 D . 古代西方的道德观具有理性色彩
10、18世纪前,英国的圈地运动主要是民间自发的强占圈地或协议圈地,18世纪中期后,大规模出现由议会颁布圈地法案来推进的圈地行为。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B . 英国推行国有化的经济政策 C .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的分布 D . 议会通过圈地来扩大其权力
11、1923年,列宁向党内强调,资本主义文化是一种带有两面性的文化:它既有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进步性;又有与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剥削制度相连的局限性。这一认识(    )
A . 与新经济政策的精神是相适应的 B . 深刻揭露资本主义文化的腐朽本质 C . 促成了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和解 D . 表明俄共(布)放弃意识形态斗争
12、20世纪80年代,在欧洲多个国家中,保守性质的政党取代了长期执政的社会民主党,他们普遍提出了大规模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的经济政策。这说明(    )
A . 凯恩斯主义在西欧遭到彻底否定 B . 削减福利开支成为普遍共识 C .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遭受严重挫折 D . 经济发展状况影响政府政策

二、材料分析题 (共4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开中制是明初的一项盐政制度,即国家利用手中的食盐专卖特权,吸引商人将粮食从内地运到官方指定的边远地区以换取盐引。明中期,政治日益腐败,政府颁发的盐引数大大超过了盐产量数额,增加了商人支兑盐引的难度。灶户(设灶煎盐的盐户)不堪重负,大量道逃,使盐课受损缺额。许多商人不愿“报中”(以输票凭证申报配领盐引),边境的粮食得不到充足供应。北方边患严重,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弘治五年,户部尚书叶淇提出商人可以激纳数倍的银两至银运司,向政府换取盐引,由太仓统一向边境运输粮食。叶淇变法提高了商人“报中”的积极性,一时太仓银累至百余万;导致地方盐商势力重新洗牌,徽州盐商依靠地利迅速发展壮大;标志着以粮换盐到以银换盐的转变。

——摘编自李幸《破旧与立新:叶淇变法话难背后的明代盐业经济》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叶淇变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叶淇变法在经济方面的作用。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军队官僚体系的痛疾促使下,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决定在缺乏1/3作战航母与舰载机的情况下强行发动中途岛战役。美军拦截日本情报,完全了解了日军的作战计划。1942年5月27日,美军确定简洁有力的战术规划让中途岛与各舰队指挥官有着充足的指挥权与自主权,航母和作战飞机的行踪都让日军很难抓住规律。日本人本来为侦察美军舰队制定了多项计划,但却全都成了摆设,最终日本舰队为了躲避轰炸而不得不反复规避,队形混乱,导致三艘航母最终躲闪不及。美国海军在中途岛海战中获得毫无争议的大胜。日本人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候,自以为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中途岛海战终结了其疯狂的攻击行为,向世人证明了日军已经后继乏力。此战之后,美军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摘编自周渝等《决战中途岛》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海军取得中途岛海战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海军取得中途岛海战胜利的意义。

三、论述题 (共1小题)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云南省昆明市2020年高三文综历史“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