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藏戏》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共8小题)
深情 盛情 热情
的激流 的江水
的百姓 的牛皮船
的七位姑娘
⑴数不清的牛皮船, 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 )
⑵他被雨激了, 现在有些发烧。 ( )
⑴望着碗里的稀粥,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
⑵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 )
sēng rén |
tuō jiāng |
tūn shì |
qióng jiāng |
|
|
|
|
wáng fēi |
qīng miàn liáo yá |
dūn hòu |
gǔ bó |
|
|
|
|
二、阅读理解(共2小题)
传说,唐东杰布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80年,出生时头发胡子都白了。因此,在藏戏里,他的面具是白色的,前额饰有日月,两颊贴着短发,眉眼嘴角永远带着神秘的笑。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
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像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和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②半黑半白,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这是 的面具。
②用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这是 的面具。
③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这是 的面具。
京腔的韵味
生在黄梅戏的故乡,可我最喜欢的还是京剧,听不厌,品不尽。兴起时,还能吊起嗓门儿来上几句,那特有的京味儿总是悠悠地酽(yàn)在心头。
教了十几年的书, 上过不少还算成功的课, 但自己感觉最好还是教《故都的秋》这篇课文。郁达夫先生简直京化透了,那关于北京之秋京味儿十足的描写,几番诵读之后,真是醉煞了人。
多年来,京剧、京腔时时诱惑着我对北京的向往,可“山里佬难出天”,每每机缘擦肩,只好望京兴叹。
终于在去年的秋天,在北京待了一周,上天安门,登八达岭,游世界公园,钻王府井大街小巷,大饱京腔耳福。
北京人说话总有那种特别的京味儿:频频的儿化音节,极富神韵的“土”话,更有那节拍、那音色、那抑扬顿挫劲儿每每显出了一种宽宏深厚的底气和贴近生活的亲切感与原汁味。京腔儿还极富个性,细细品味,有的带股虎劲儿,有的透着大气, 有的则臻于一种雅境……
言为心声,北京人的豪爽与大度在京腔中也可见一斑。那天,我们乘地铁到前门站,由于人多,我们一行好几个只好站着。这时,一位很普通的北京市民,见我们同行中一位老人没座位,便主动地站起来让座。看得出这是位“老北京”“,老先生——您这儿坐!”……这一刻,我感到京味儿十足的招呼特别地富有质感与热力。我们与“老北京”一见如故,聊着天南海北的事儿,如沐春风。
京腔怡人,几天一过,竟也情不自禁地仿着京腔与游人对白,仿佛自己也是个“老北京”了。
河南 越剧
浙江 黄梅戏
河北 藏戏
西藏 梆子
三、综合表达(共2小题)
13岁中学生当选“教育年度人物”
9年来,她共捡了13万节废旧电池;她是吉尼斯纪录中“为宣传环保穿越整个青藏高原年龄最小的人”。北京东方德才学校初一年级学生王君婧,2007年1月当选朝阳区首评的教育系统“教育年度人物”。13岁的她是10名入选者中唯一一名学生。
7岁那年,王君婧到西藏去玩,在珠穆朗玛峰下捡到了3节电池,天真的她固执地认为“电池都是4节在一起的”,为寻找剩下的那节电池,她先后穿越了滇藏、青藏、川藏三地。9年来,她的行程长达8万公里,拾电池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读了以上内容,你想到了什么?请和别人交流一下。
这句话在全文谋篇布局中起 的作用。前面总括藏戏三大特点,用“还是”作 ,引出介绍 及藏戏的形成。
这个句子的前后部分是 关系:“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是 ,“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是 。象征的手法用具体的 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思想感情。比如, 。夸张的手法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比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