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藏戏》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共8小题)

1、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

A . 江南的雨是有灵性的,落在瓦砾上,像丝竹奏出的乐曲。 B . 夜空中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荡起的小水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 C . 东方渐明,天空出现万道霞光,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 D .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2、选词填空。

深情   盛情   热情

(1)蒙古族人民骑马几十公里,      远迎客人。

(2)进了蒙古包,他们      款待来客。夕阳西下,他们和汉族客人依依不舍,      话别。

3、用课文里的词语填空。

      的激流                    的江水

      的百姓                   的牛皮船

      的七位姑娘

4、请判断是否符合课文内容。(写正确或错误)
(1)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也各不相同。 (1)
A . 正确 B . 错误
(2)藏戏靠师传身授得以保留和发展。 (2)
A . 正确 B . 错误
(3)藏戏演出时没有舞台。 (3)
A . 正确 B . 错误
(4)藏戏的创始人是唐东杰布。 (4)
A . 正确 B . 错误
5、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激:A.(水)因受到阻碍或震荡而向上涌;B.使感情冲动;C.急剧,猛烈;D.冷水突然刺激身体使得病。

⑴数不清的牛皮船, 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流中。    (      )

⑵他被雨了, 现在有些发烧。    (      )

(2)稀:A.事物出现得少;B.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跟“密、稠”相对);C.液体中含某种固体成分很少; 稀薄( 跟“ 稠”相对);D.用在“ 烂、松”等形容词前面, 表示程度深。

⑴望着碗里的稀粥,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⑵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      

6、看拼音,写词语。

sēng  rén

tuō  jiāng

tūn shì

qióng  jiāng

      

      

      

      

wáng  fēi

qīng miàn liáo yá

dūn  hòu

gǔ  bó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游哉 (zāi)    招(lái)   随心所(yù)    毫无意(juàn) B . 野马脱(jiāng)   吞(shà)  浆(qióng)  青面牙(liáo) C . 堂大笑(hōng)  结(sù)   行善德(jī)  雪高原(yù) D . 旷野(chè)   娜(nuó)   赞叹不(yǐ)  一鼓一(bá)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世界上还有向个剧种在演出 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2)唐东杰布组成了第一个藏戏班子。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3)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中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缩句)
(4)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换一种说法)

二、阅读理解(共2小题)

1、课内阅读。

    传说,唐东杰布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80年,出生时头发胡子都白了。因此,在藏戏里,他的面具是白色的,前额饰有日月,两颊贴着短发,眉眼嘴角永远带着神秘的笑。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

    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像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和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1)根据下面的描述,你能判断出它们各代表藏戏中的什么人物吗?

②半黑半白,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这是      的面具。

②用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这是      的面具。

③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这是      的面具。

(2)在藏戏里,唐东杰布的面具是什么样的?
(3)唐东杰布的面具为什么是白色的?
2、课外阅读

京腔的韵味

生在黄梅戏的故乡,可我最喜欢的还是京剧,听不厌,品不尽。兴起时,还能吊起嗓门儿来上几句,那特有的京味儿总是悠悠地酽(yàn)在心头。

教了十几年的书, 上过不少还算成功的课, 但自己感觉最好还是教《故都的秋》这篇课文。郁达夫先生简直京化透了,那关于北京之秋京味儿十足的描写,几番诵读之后,真是醉煞了人。

多年来,京剧、京腔时时诱惑着我对北京的向往,可“山里佬难出天”,每每机缘擦肩,只好望京兴叹。

终于在去年的秋天,在北京待了一周,上天安门,登八达岭,游世界公园,钻王府井大街小巷,大饱京腔耳福。

北京人说话总有那种特别的京味儿:频频的儿化音节,极富神韵的“土”话,更有那节拍、那音色、那抑扬顿挫劲儿每每显出了一种宽宏深厚的底气和贴近生活的亲切感与原汁味。京腔儿还极富个性,细细品味,有的带股虎劲儿,有的透着大气, 有的则臻于一种雅境……

言为心声,北京人的豪爽与大度在京腔中也可见一斑。那天,我们乘地铁到前门站,由于人多,我们一行好几个只好站着。这时,一位很普通的北京市民,见我们同行中一位老人没座位,便主动地站起来让座。看得出这是位“老北京”“,老先生——您这儿坐!”……这一刻,我感到京味儿十足的招呼特别地富有质感与热力。我们与“老北京”一见如故,聊着天南海北的事儿,如沐春风。

京腔怡人,几天一过,竟也情不自禁地仿着京腔与游人对白,仿佛自己也是个“老北京”了。

(1)说说“京味儿”的特点。
(2)文章开头作者写自己喜欢京剧、爱教《故都的秋》,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把省份与其代表性剧种连一连。安徽              豫剧

河南              越剧

浙江              黄梅戏

河北              藏戏

西藏              梆子

(5)想一想,你想对唐东杰布说些什么呢?

三、综合表达(共2小题)

1、读一读,向她学习。

13岁中学生当选“教育年度人物”

    9年来,她共捡了13万节废旧电池;她是吉尼斯纪录中“为宣传环保穿越整个青藏高原年龄最小的人”。北京东方德才学校初一年级学生王君婧,2007年1月当选朝阳区首评的教育系统“教育年度人物”。13岁的她是10名入选者中唯一一名学生。

    7岁那年,王君婧到西藏去玩,在珠穆朗玛峰下捡到了3节电池,天真的她固执地认为“电池都是4节在一起的”,为寻找剩下的那节电池,她先后穿越了滇藏、青藏、川藏三地。9年来,她的行程长达8万公里,拾电池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读了以上内容,你想到了什么?请和别人交流一下。

2、品析句子。
(1)还是从西藏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这句话在全文谋篇布局中起      的作用。前面总括藏戏三大特点,用“还是”作      ,引出介绍      及藏戏的形成。

(2)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这个句子的前后部分是      关系:“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是      ,“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是      。象征的手法用具体的     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思想感情。比如,      。夸张的手法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比如,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藏戏》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