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二历史必修三7.19物理学的长足进步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5小题)

1、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A . 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 . 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 . 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 . 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2、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认识。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 )

A . 进化论 B . 万有引力定律 C . 量子论 D . 相对论
3、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 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 B . 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 C . 18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 D . 18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
4、“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

A . 牛顿 B . 达尔文 C . 爱因斯坦 D . 普朗克
5、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民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在此,朗之万(  )

A . 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 B . 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 C . 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 D . 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
6、“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

A . 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 . 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 . 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 . 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7、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

A . 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 . 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 .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 .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8、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而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重要原因是( )

A . 在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B . 古人的成就达到相当高度后,后人很难超越 C . 古代学者少,评价目标集中;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 D . 近代以来的科学把研究对象分为不同领域分门别类加以研究
9、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这一现象说明( )

A . 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 B . 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 C . 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 D . 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
10、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 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  )

A . 日心说 B . 量子论           C . 经典力学 D . 相对论
11、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A . 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 . 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 . 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 . 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12、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

A . 伽利略 B . 达尔文       C . 牛顿 D . 爱因斯坦
13、

图9是一张历史研究性学习涉笔活动宣传海报的配图。据此判断,下列标题中最适合于这份海报的是( )

A . “超越时空的梦想” B . “探索与发现:海王星” C . “普朗克的假说与验证” D . “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力学学说的终结”
14、20世纪初,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的科学家是(  )

A . 普朗克 B . 麦克斯韦        C . 玻尔 D . 爱因斯坦
15、“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是由下列哪一问题引起的?(  )

A . 研究热辐射 B . 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 . 解释光电效应 D . 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16、“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是由下列哪一问题引起的?(  )

A . 研究热辐射 B . 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 . 解释光电效应 D . 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17、英国思想家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发展,他的思想最有可能借用了( )

A . 相对论原理 B . 万有引力定律  C . 进化论原理 D . 主权在民思想
18、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

A . 日心说 B . 进化论 C . 量子论 D . 相对论
19、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

A . 蒸汽机车 B . 内燃机车       C . 电力机车 D . 汽车
20、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文中的“这个原理”是(  )

A . 日心说 B . 相对论       C . 量子假说 D . 万有引力定律
21、“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说这句话的科学家是( )

A . 牛顿 B . 波义耳          C . 拉瓦锡 D . 哥白尼
22、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

A . 伽利略 B . 牛顿          C . 爱因斯坦 D . 普朗克
23、19世纪,西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与这一趋势形成无关的科学家是(  )

A . 牛顿 B . 达尔文              C . 爱因斯坦 D . 伽利略
24、20世纪初,物理学本身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选项中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

A . 电的发明和利用 B . 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 C . 经典力学的发展 D . 原子能在军事上的应用
25、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的一场变革。它(  )

A . 否定了经典力学体系 B . 打破了绝对时空观 C . 彻底解决了19世纪以来物理学面临的危机 D . 标志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开始进入微观粒子世界   

二、非选择题 (共4小题)

1、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

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师大版高二历史必修三7.19物理学的长足进步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