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7《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积累(共7小题)

1、把词语补充完整。

            雨      出乎                                深海

            雾      探索                                到底

2、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科学技术像一位出色的魔法师,让我们登月球,潜海底,。      
(2)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3)望着中秋的圆月,我不禁吟诵起李白的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按意思写词语。
(1)原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      
(2)指出人意料。      
(3)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4)深奥莫测的秘密;奥妙;隐秘。      
4、选词填空。
(1)发现      发明

地质工作者在塔里木盆地      了大油田。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史,“四大      ”充分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改变      改善

      一个人的性格确实很困难。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      

5、给形近字组词

        唤        超        概        核      

        换        趋        溉        该      

6、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nài lài)          入(qián qiǎn)      

学(zhé zé)          船(bái bó)      

7、认真拼读,规范书写。

hū huàn

chéng dù

shì jì

ào mì

wù zhì

      

      

      

      

      

二、课文理解(共3小题)

1、按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内容回答问题。

朗读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诗句原来的意思。联系课文理解后填空。

“春风”指的是—      

“梨花”指的是—      

2、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      

3、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20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
(2)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      自然的      社会。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1、根据已经了解到的科技知识,展开想象,写一个自己对21世纪科技发展的设想。(选做题)
2、观察漫画《同样的夏天,不一样地过》,回答问题。(选做题)

(1)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漫画所反映的内容。
(2)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

四、阅读理解(共3小题)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空气房子

    空气房子早就有了。天上的空气房子是飞艇,水中的空气房子是橡皮艇。它们可以说是最初级的空气房子。

    但是真正启发设计师想到利用空气来建造房子的,却是皮球和自行车胎。一刀将皮球剖成两半。将半个皮球扣在地上,把它的边缘压紧,使它不透一点气。这时候向里面打气,半边皮球的里面受到空气的压力,仍旧会鼓起来,好像一个圆帐篷。科学家又用同样的方法从车胎那里受到启发,用它来做骨架,将薄膜做的顶盖撑开。这样一间房子就造好了,全部时间用不了几个小时。

    给空气房子搬家也很方便,只要把橡皮管骨架里的空气放掉,薄膜顶盖就会缓缓地落下来。

    空气房子里还非常安全。它不会坍塌下来,12级的台风也吹不垮它。时间长了,漏走了一些空气,空气房子的气压计还会通知人们及时打入空气。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用空气建筑的房屋、仓库、温室、展览馆、剧院,甚至可能还有瞭望台和无线电塔……这才真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呢。

(1)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启示—           依旧—      

便利—           全体—      

(2)空气房子是            ,但真正启发设计师的是            
(3)做一个小小设计师画一张空气房子的草图。
2、吐鲁番盆地

    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摄氏度,最高可达47摄氏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摄氏度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火洲”“风库”之称。

    《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猛烈 强烈)的阳光(照射 照耀)下,满山像烧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这里夏天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传说有位县长上任时正赶上大热天,公务繁忙,热汗擦了又流,洗了又淌。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坐到水缸里办公。有人来找县长,光听见声音不见人,回头一看,哟!他正赤条条地坐在水缸里看文件呢!

    夏季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 )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 )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再配上随身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精致 别致)的野餐。

    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在吐鲁番通往交河古城中间,有这样一条十五公里长的林阴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是钻天白杨,一行是桃树,一行是梨树。据说这是一位五十年代的县委书记领人栽的。他想让后人( )有遮阳蔽日之处,( )有解热止渴的桃梨。如今白杨已搭起绿色的通道,桃梨已开花结果。那些走得又热又渴的行人,惊喜地扑到这清凉的树阴下,大口地吃着酸甜解渴的水果的时候,该是多么感激这不知名的种树人啊!

    大风、酷热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

(1)给下列词语中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漫:①不受约束,随便;②广阔,长;③到处都是。

漫天风沙          长夜漫漫          漫无目的      

(2)在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下面画横线。
(3)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4)文中的“火洲”“风库”指的是      
(5)吐鲁番人用      的方法,来改造这儿的自然环境,在路边上栽种钻天的白杨,可以      ,栽种桃树、梨树,可以      ,从中可以看出吐鲁番人的      
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  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果  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读画横线的句子 ,完成练习。

①句中的“那时”是指      

②加点词语既表明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还起到      的作用。

(3)想想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又会是什么呢?

千里眼:              

顺风耳:              

(4)片段中引用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表现了(    )。 (4)
A . 科学家给世界带来了美丽景象,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B . 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5)读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疑问?请从“内容”或“写法”的角度提出问题。

(提问角度            

(6)科技使许多过去的幻想变成了现实,你了解到生活中有哪些科技将幻想变成了现实呢?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7《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