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共9小题)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王侯         落花      

2、读诗文《寒食》,我会填

《韩食》这首诗是       诗人       所做。

3、与“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所描写的是同一个节日的诗句是(  )

A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C .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D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诗歌考查。
(1)诗歌前两句用      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句用      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简单分析诗歌暗喻讽喻的特色。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      ”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
5、请尝试默写古诗《寒食》。

      

      

      

      

      

6、字正腔圆读古诗。(将错误的读音画去)

中庭/地白/树栖(xī qī)      鸦(yā  yá )      

冷(lěn  lěng )      露(lù  lòu)      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jìn  jìng )      望,

不知/秋思(shī  sī)/      落谁家。

7、分辨孪生兄弟。(组词)

        庭        栖      

        廷        晒      

8、走进《十五夜望月》。
(1)作者在诗中描述了      这些景物。“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      天的景物。
(2)“秋思”是一种清冷、孤寂,思念感怀的情绪,这从诗中的                  等词可以看出。“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我们很难作出具体的回答,但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想象到有一个人一定是思绪满怀的,他就是      
9、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3)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二、阅读理解(共2小题)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句?
2、课外阅读(二)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 , 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①鹊桥仙:词牌名。②纤云弄巧: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③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④银汉:银河。⑤迢迢:遥远的样子。⑥暗度:悄悄渡过。⑦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⑧忍顾:怎忍回视。⑨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1)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银汉迢迢度。( )

A.愚昧,糊涂。   B.悄悄地。   C.不亮,没有光。

②便却、人间无数。( )

A.能承受。   B.战胜,打败。   C.超过。

③忍鹊桥归路?( )

A.回头看。   B.照管,注意。   C.拜访。

④两情是久长时。( )

A.如,像。   B.此,如此。   C.如果,假如。

(2)判断下面朗读节奏划分的正误。

①飞星/传恨。

②银汉/迢迢暗度。

③忍/顾鹊桥/归路。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

(3)这首词借      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了      
(4)说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意思,并指出其表达方式。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1、课外延伸

读诗文《寒食》,说说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诗歌的后两句中哪个字用得妙?试作简要分析。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