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七)第23课《京剧趣谈》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共6小题)

1、课文内容我知道。

本文通过介绍京剧中“      ”和“      ”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于京剧的      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      

2、下列选项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制(kōng)  鼓(luó)  外(bīng)  气(gài) B . (gà)    显(tū)   子(kuài)  一眼(zhǎ) C . 底(chè)   人(pū)   明(xiān)  拾玉(zhuó) D . 合(fù)    装(shì)  恐(wéi)   鞋底(shàng)
3、把词语填入合适的句子中。

无穷无尽   戛然而止   不可开交   风雨不透

(1)师傅这会儿正忙得      ,他一只手麻利地翻炒这肉片,一只手用刀剁着案板上的青椒。
(2)他的话音      ,发现老头儿脸色陡地变得青灰……
(3)你会在她的身上找到      的力量。
(4)她的话说得      ,让对方很难找到破绽。
4、辨字组词。

            切           虑          唯           凹      

            彻          虚           维           凸      

5、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A.表解释说明      B.表语意转换      C.表声音断续

①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      

②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      

③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      

6、课文综合回顾。

    本文分别从            两方面介绍了京剧的艺术,我知道可以用            等词语来夸赞京剧演员技艺高超。

二、阅读理解(共2小题)

1、课外阅读

砸  锅

    生活中,事儿没办好叫“砸锅”。人们为什么这么说,“砸锅”最初指的是什么,它是因何而来?

    “砸锅”一词源于戏曲行业,是戏曲界的行话。在戏曲表演中,经常出现不同剧种的演员同台演出的现象,人们称这种现象为“两下锅”或“三下锅”。这里的“两”和“三”指的是两种、三种;“锅”自然指的是戏曲。“两下锅”“三下锅”指的就是不同剧种同台演出的表演形式。采取这种演出方式,并不是说各种戏曲杂糅在一出戏中演出,而是各戏种独立出演,保持自身戏曲风格,同台不同戏。通过这种形式,曲艺艺人们可以相互吸收借鉴其他戏曲流派的表演长处,完善自身戏曲的不足。

    不同于上述表演形式,戏曲界还有另外一种“两下锅”。它是将两种戏剧风格融为一场戏剧中,即同一出戏剧中,前半场用一种曲风演出,后半场用另一种曲风演出。像这样的“两下锅”比较有名的戏曲有:京派名家梅葆玖与豫剧名家马金凤合演的《穆桂英挂帅》;京剧艺术家杨春霞与昆派艺术家蔡正仁合演的《桃花扇》;京派李宏图和汉剧李仙花合演的《蝴蝶梦》等。这种演出形式并不常见。

    随着曲艺被广大国人接受,戏曲行业的一些行话也在大众中流传开来。“砸锅"开始指戏剧演出不成功,戏曲演员被观众喝倒彩,后渐渐引申为做事情失败。如今,人们早已经淡化了它在戏曲中的内涵,而专指事情办砸。

(选自《图解国学知识 全新图解版》)

(1)在横线上填上不同的量词。

      戏         一      戏        一      

(2)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对反义词。

      ——      

(3)“砸锅”一词源于戏曲行业是指      ,现在专指      
(4)对“两下锅”“三下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4)
A . 利用不同戏曲的表演长处在一出戏中演出。 B . 各戏种独立出演,保持自身戏曲风格,同台不同戏。 C . 两三种戏曲形式融为一场戏剧中。
(5)除了上文中的戏名,你还知道哪些著名京剧的名字?(写出两个以上)
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

    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1)选文第一段中“杀”“醒”“完”上的引号的作用是(   ),第二段中的俗语、诗句加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特定称谓   D.表示讽刺和否定

(2)找出描写观众看精彩的京剧对打场面时的神态、心理的语句。
(3)京剧表演激烈地对打时,为什么锣鼓声和人物的动作要突然停止下来?
(4)这两段文字写的是京剧表演中的(   ),而歌词“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楞往脸上画,‘四击头’一亮相,美极啦,妙极啦,简直OK顶呱呱!”讲的是京剧艺术中的(   )。

A.唱腔   B.脸谱   C.亮相   D.行头

三、语言表达(共3小题)

1、修改病句。
(1)京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
(2)《京剧趣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徐城北先生写的。
2、关于京剧脸谱,你了解多少?查一查资料,和大家分享。
3、按要求写句子。
(1)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缩句)
(2)这哪里还像戏剧?(改为陈述句)
(3)因为道具是虚拟的,所以演员的表演比真实的更好看。(修改病句)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七)第23课《京剧趣谈》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