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共9小题)

1、写出下面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      

②烈火焚烧若等闲       

③粉骨碎身不怕      

④要留清白在人间      

任尔东西南北风      

2、读拼音,写词语。

dà  mò

yàn shān

qiān chuí wàn záo

qīng bái

qīng qiū

fěn gǔ suì shēn

      

      

      

      

      

      

3、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李贺在《马诗》中描写环境的诗句是      。描写他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诗句是      
(2)《石灰吟》是      代诗人      通过对石头不畏“      ”和“      ”,即使“      ”也要留下清白的描写,赞颂了石灰            的品质,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名句是:      

(3)《竹石》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写人。诗人在赞美竹的      品格的同时,寄寓了自己      的高傲风骨。
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的词语的意思。
(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何当: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浑:      清白: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尔:      
5、判断下列说法。
(1)《竹石》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 (1)
A . 正确 B . 错误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 (2)
A . 正确 B . 错误
(3)《石灰吟》和《竹石》都是托物言志诗,表面上写物,实际上表达诗人的志向。 (3)
A . 正确 B . 错误
(4)李贺被称为“诗鬼”,他的马诗共有23首,本课所选为其中的第5首。 (4)
A . 正确 B . 错误
(5)郑燮,又名郑板桥,唐代书画家,最擅长画兰、竹。 (5)
A . 正确 B . 错误
6、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马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崇高志向。
(2)《石灰吟》的作者是      代的       ,这是一首      诗。作者通过对      的赞颂,表达了自己       、       的大无畏精神和      的崇高品格。
(3)《竹石》的作者是      代的      。这首诗表面写      其实写      。诗人在赞美竹子的坚韧执着的品格的同时,也表现了自己       的品质。
7、下列词语中,“劲”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坚劲 B . 干劲冲天 C . 劲风 D . 强弓劲弩
8、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漠沙/如雪 B . 千磨/万击/还坚劲 C . 何当/金络脑 D . 要留/清白/在/人间
9、课文综合回顾。

    古人借诗表达意愿,表明志向。诗人李贺以”            ”表达建功立业的意愿;诗人于谦以“      ,      ”表明自身无论经受怎样严峻的考验,依旧视若等闲的态度;诗人郑燮以“             ”表明自己顽强、高洁的心志。

二、阅读理解(共2小题)

1、课内阅读。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吟”是      的意思。
(2)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这首诗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 (2)
A . 千锤/万凿/出深/山。 B . 烈火/焚烧/若/等闲。 C . 粉骨/碎身/浑/不怕。 D . 要留/清白/在/人间。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      ;第三、四两句描写了      的精神,表达了诗人      的决心。
(4)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物”是      ,“志”是      
(5)作者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
2、课外阅读。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白日曛:曛,昏暗。太阳黯淡无光。

(1)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北风、大雁和      
(2)从内容看这是一首( )。 (2)
A . 写景状物诗 B . 送别诗 C . 田园诗
(3)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4)“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5)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怎样的情谊?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千锤万凿

②烈火焚烧

③粉骨碎身

2、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不好好学习,怎能取得好成绩呢?

②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能不闻不问呢?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