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共9小题)

1、读《送元二使安西》,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 . 诗的开头勾画了一个能增强离情别绪的环境——客舍,制造一种凄冷的氛围:春晨的细雨不但润湿了飞尘,而且洗涤了旅舍旁的柳树,送别的人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氛围中分手了。 B . 三、四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无比挂念心情。 C . 第一句写雨,制造春寒料峭、凄清冷落的氛围,同时也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郁心情。第二句写柳,雨后柳色虽然很美,但柳象征离别,陡然增加人们浓厚的离情别意。 D . 这首诗能广为流传,主要是因为诗人所流露出的强烈而真实的哀伤悱恻之情,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而其境界并不高。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渭城朝雨浥轻尘,      

      ,西出阳关无故人。

3、背一背,写一写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4、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      朝诗人      。这首诗写的是他送别好友      的情景。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      。景中寄情。

②《送元二使安西》是      代诗人      所写。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为好友      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      之情。

5、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1)在王昌龄的《从军行》中,描写环境渲染气氛的句子是:      。形象地说明了将士戌边的时间之长,边塞战斗频繁的句子是:      
(2)在《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意相反的诗句是:      
(3)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采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山河的壮阔、雄奇的特征的诗句是:      
6、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ìn  jǐn)                 (tì  dì)      泪        (lì  jì)      

(juàn  juǎn)      诗书   (mó  móu)      天   (náng  xiāng)      

7、下列诗句中下划线词语的意思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遗民泪尽胡尘里(指遗留下来的人民) B . 五千仞岳上摩天(指华山) C . 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和孩子) D . 青春作伴好还乡(指春天)
8、古诗综合回顾。

战争是古诗中经常提及的话题。同样是描写战争,王昌龄用“            ”表现了戍边将士们视死如归的决心;陆游用“            ”表达了自己心系国家却无力回天的感慨;而杜甫用“            ”表达了自己听闻战争胜利后的狂喜。

9、猜一猜,选一选,想一想。(选做题)

    在描写战争的诗词中,唐代的诗词多是表达出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而宋代的诗词多是抒发壮志难酬的惆怅。下面诗词句中富有唐代气息的是(    )。

A.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B.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C.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D.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选择的理由:      

二、阅读理解(共2小题)

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①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书:写。②早岁:早年,年轻时。③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④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⑤《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

(1)“中原北望气如山”中“气”解释为      
(2)“      ”一句,暗写诗人晚年已知世事艰难并流露出愤激不平之意,感叹自己早年不懂得世事的艰难。
(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首联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B . 颔联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和平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C . 尾联叙事抒情,写了诸葛亮(古人)在《出师表》中曾说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D . 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
2、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下面对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B .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2)前两句诗中的“入”字表现出河的      ,“上”字突出了山的      。这两句诗展示了祖国山河的      ,包含着作者对国家的      之情。
(3)后两句诗中饱含着丰富的情感,把诗句中的字与其表达的情感用线连一连。

尽          作者对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望          受压迫之苦和无限的辛酸

又          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

(4)下面与“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意境最接近的一项是(    )。 (4)
A . 铁骑无声望似水 B . 但悲不见九州同 C . 铁马冰河入梦来 D . 位卑未敢忘忧国
(5)陆游一生的诗、词、文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文字中饱含的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你还积累了哪些陆游的爱国诗句?(至少写两句)。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1、你能张开想象的翅膀,把看到的洛阳美景用两三句话写下来吗?

2、给《从军行》断句;

从军行(之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