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共4小题)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赠刘景文》的作者            代诗人。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刘景文的勉励之情,从“            ”这两句中可以看出。
(2)《夜书所见》的作者是      代诗人      ,其中描写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儿童夜捉促织,勾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            。”
(3)本课的三首诗描写的季节都是      ,可以从诗中的                  等词语中了解到。
2、读拼音,写词语。

hán  dōng

fēng  shuāng

zèng  sòng

      

      

      

jú  huā

jūn  zi

tiǎo  zhàn

      

      

      

3、辨别形近字填空。
(1)径     经

           田                 

(2)橙     澄

      子           黄           

(3)犹     尤

      豫           其           

4、回顾古诗,填空。
(1)《山行》一诗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寒山”指的是      
(2)《赠刘景文》一诗的前两句抓住            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      傲霜斗寒的形象。
(3)《夜书所见》中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      的声音,第二句中的“客”指      ,“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      

二、诗文理解(共8小题)

1、“荷尽已无擎雨盖”诗中的“荷尽”的意思是(   )
A . 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B . 荷叶的尽头。 C . 荷花没有了。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诗中的“擎”的意思是(   )
A . 拿着,握着 B . 抬起来 C . 举,向上托
3、《赠刘景文》描写的是_______季节的景色,作者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来描写_______。(    )
A . 秋末初冬;荷、菊、橙、橘;橙黄橘绿的时节 B . 秋天;荷、菊、橙、橘;秋景 C . 冬天;荷、菊、橙、橘;冬景
4、“菊残犹有傲霜枝”中的“犹”的意思是(   )
A . 似乎 B . 仍然 C . 犹如
5、下列对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B .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天的时节啊。 C .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君王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橘子金黄、橙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6、先解释下划线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车:           坐:           霜叶:      

意思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傲霜枝。

荷尽:          犹:         傲霜:      

意思      

(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         客情:      

意思      

7、解释下列词语。

①红于:      。     ②寒山:      。     ③石径:      

④斜:      。     ⑤挑:      。       ⑥篱落:      

8、写出诗句的意思。
(1)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三、诗歌鉴赏(共4小题)

1、课内阅读。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________的。诗的前两句________,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________的萧瑟景象。后两句________,揭示赠诗的________。(   ) (1)
A . 宋轼;写景色;秋天;议景;原因 B . 刘景文;写景;秋末冬初;议景;目的 C . 刘景文;议景;秋末冬初;写景;目的
(2)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_______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______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______和______。(   ) (2)
A . 橘黄橙绿;松柏;高尚品格、坚持的节操 B . 橙黄橘绿;松柏;高尚品格、坚贞的节操 C . 橙黄橘绿;松柏;不畏严寒、与众不同
(3)作者眼中的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________,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________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________、________,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 (3)
A . 人到老年;收获成功;乐观向上、继续努力 B . 人到青年;大有作为;淡泊名利、安居乐业 C . 人到壮年;大有作为;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4)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________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________景象,显露了________,给人以昂扬之感。( ) (4)
A . 悲秋;丰硕;勃勃生机 B . 悲秋;美丽;喜人的果实 C . 赞秋;凄凉;悲秋
2、课外阅读。

临平泊舟

宋 黄庚

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气凉。

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

(1)前两句诗中,诗人在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在________旁泊舟,只觉得湖光月影映照着________,带给人丝丝的________。(   ) (1)
A . 湖边;船篷;凉意 B . 柳阴;船篷;凉意 C . 柳阴;船篷;暖意
(2)后面两句说月光________,让人________。(   ) (2)
A . 被摇碎;心酸不已 B . 被摇碎;感到惊奇 C . 消失;感到失落
(3)于诗人来说,这月光或者代表着他的________,或者________。这让人想到第一句里的“柳”。柳所代表的意象,别离居多,也许诗人正在面对一场别离,这让诗人觉得怅然若失。月亮碎了,只剩下藕花的香味。(   ) (3)
A . 理想、思念 B . 美梦、想象 C . 错觉、幻影 D . 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
(4)诗人_______的是万顷湖面上水波动荡,摇碎了月影,粼粼的波光清寒侵人;_______的是阵阵荷花的香气传来;_______的是微风拂面,夜露湿润。短短两句诗写出了三种感觉。(   ) (4)
A . 闻到;见到;感到;三 B . 见到;闻到;感到;三 C . 看到;感受;闻到;三
3、课内阅读。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这首诗是      朝诗人      所写。
(2)“挑”是个多音字,在本诗中读      ,它的另一个读音是      
(3)诗中作者用      反衬出自己身处他乡的      
4、阅读诗歌,完成习题。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全诗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从第            句诗中可以看出。
(2)诗人笔下的秋景图,主要写了                        四种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3)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前三句是为第四句做铺垫的。 B .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C .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 D . 古诗歌颂的虽然是大自然的秋色美景,但是通过诗中的“寒山”“霜叶”等景物可以看出诗人对秋季到时的哀伤叹息深秋。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