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三)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与运用。(共10小题)

1、读拼音,写词语。

wǎng luò

kāi záo

zhí xínɡ

yán jùn

      

      

      

      

mó ɡuǐ

tiě chuí

chè dǐ

kǔn bǎng

      

      

      

      

2、下面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山(yān) 坚(jìn) B . 时(zhàn)  碗(kuài)  
C . (jùn) 刑(jiǎo)  鸿 D . (kě)   瓷碗(táng)   收
3、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埋头  书藉  局势  新闻 B . 严俊  占据  含糊  匪徒 C . 彻底  剥削  解救  寄托 D . 粗暴  拘流  纷乱  抽屉
4、给“辟”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填入相应的括号里。

    为了躲      公安的追捕,他在这个      静的小山村隐姓埋名,过起了山野村夫的生活。每天,他拿着砍刀到山上      柴,回到家就把帽子往墙      上一挂,生火烧起饭来。

5、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死得其(   ) (1)
A . 处所。 B . 量词。 C . 明代驻兵的地点。
(2)兵简政(   ) (2)
A . 专一,深入。 B . 完美。 C . 经过提炼或挑选的。
(3)井离乡(   ) (3)
A . 脊背。 B . 离开。 C . 违反,违背。
(4)敌人对李大钊执行了刑。(   )
                                                    (4)
A . 拧,挤压。 B . 勒死,吊死。 C . 扭在一起。
6、在句子中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
7、给下面句子选择恰当的描写方法,填序号。
①语言描写   ②动作描写   ③神态描写   ④外貌描写
(1)“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      
(2)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      
(3)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8、对《竹石》一诗所抒发的情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热爱竹子,为竹子生活的环境抱不平的愤慨之情。
B . 诗人对当时黑暗、污秽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情操。
C . 诗人热爱生活,想独立于世,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心态。
9、下面对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我端起塘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A . “我”看到老班长精心照顾三个病号,他自己却忍饥挨饿,内心极为沉重。
B . “我”几天没吃饭,没有力气。
C . 过草地能吃口鱼很不容易,“我”舍不得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
10、根据积累与理解填空。
(1)何当金络脑,      
(2)      ,忠言逆耳利于行。
(3)      ,事非经过不知难。
(4)《石灰吟》中借石灰来赞颂人的精神品质的诗句是:      
(5)《竹石》中表现在艰难境遇中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精神的诗句是:      

二、阅读与欣赏(共2小题)

1、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段,回答问题。

    后来听母亲说,军________(伐  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________(免  兔)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________(籍  藉)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________(长 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  )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把文中不合适的字用“\”删去。
(2)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3)“我哪能离开呢?”这句话的意思是      
(4)用横线画出最能概括这两节意思的句子。
(5)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现在是局势非常紧张的时候   B.现在是不能离开北京的时候

C.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       D.现在是工作很紧张的时候

(6)父亲为什么不离开北京?这段话表现了什么?
2、开心阅读。

回忆访问叶挺将军(节选)

    叶挺将军出狱第四天早晨——一九四六年三月八号,我遵照约定,来到重庆中三路二六三号中共代表团驻地访问他。我在门前停立片刻,便拾级而上。满墙红绿色的“欢迎叶挺将军出狱”的大字标语……

    登上台阶,往左一拐,约莫走过十五米的距离,就来至楼前。一位值勤同志郑重其事地告诉我:“叶将军昨夜四点才睡,请稍等!”片刻后,当我被引向楼下右首一间客厅时,叶将军却已经先我站在客厅的门口。他年龄不足五十,身穿浅灰西服,说话还带有明显的广东腔,和蔼地趋前和我热烈握手。

    我敬佩地仔细观察着站在我面前的将军。颀(qí)长的个儿,炯炯的眼色,抖擞的精神,朴实的仪表,谦逊的作风,这是将军给我的最初印象。就是他,于一九四一年一月六日晨,国民党部队向新四军发起进攻时,手持二十响驳壳枪,亲临指挥,和国民党进行了肉搏战,一直持续到天黑。就是他,曾在阵前高呼:“党中央和毛主席信任我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我们坚决战斗下去,就是剩下最后一人一枪,也要和卖国贼打到底……”

    正是在这次皖南事变中,叶挺将军被非法逮捕。谈到将军的“囚犯”生活。将军感触颇深地说:“这是和外界隔绝的一段时间。书报、杂志读得极少。”“囚犯嘛!”将军笑声朗朗。谈到这儿,我插问了一句:“叶将军,您不是写过一首《囚歌》吗?”“是唠!”将军紧接着答道,随之他便陷入了沉思。我们知道,在《囚歌》后半首中,将军写下了这样一些火一样的句子:“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将军站起来,往前踱了几步,回答我提出的“有关当局和将军谈过话没有”的问题时说:“我告诉他们,在我还没有获得自由以前,一切条件都不能考虑。”将军的话语,充表明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他看了看时间,接着说:“今年三月四日,邵力子先生陪我坐一部小汽车到中共代表团。我是自由了,可是皖南事件最后留下来的新四军弟兄们,至今下落不明,我日夜思念他们。我还要为他们进行斗争!”

    为珍惜将军的时间,我提最后一个问题:“将军,请问今后打算怎样?”“除了为人民外,还能有什么选择呢?”将军用爽朗的笑声,结束了这次会见。

    三十四年过去了,将军的音容笑貌仍旧跃然脑海,追忆这段往事,不禁对叶将军肃然起敬。正是:浩气传千古,英名芳万年!

(1)读文中画线句,联系上下文,“火一样的句子”的意思是(    ) (1)
A . 文中指叶挺将军写的《囚歌》中的诗句,充满了将军追求自由、献身革命的炽热的情感。 B . 文中指叶挺将军写的《囚歌》像地下的烈火,燃烧了作者的心。 C . 文中指叶挺将军希望地下的烈火会将自己与黑暗的旧社会一起焚烧。
(2)读叶挺将军的《囚歌》,体会其品格和志向,想一想下面哪些古诗句也是描写人物品格和志向的(    )(多选) (2)
A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读句子,分析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品质。

①片刻后,当我被引向楼下右首一间客厅时,叶将军却已经先我站在客厅的门口。

从将军的      当中,我感受到了他      的特点。

②就是他,于一九四一年一月六日晨,国民党部队向新四军发起进攻时,手持二十响驳壳枪,亲临指挥,和国民党进行了肉搏战,一直持续到天黑。

从将军的      当中,我感受到了他      的特点。

③将军感触颇深地说:“这是和外界隔绝的一段时间。书报、杂志读得极少。”“囚犯嘛!”将军笑声朗朗。

从将军的            当中,我感受到了他      的特点

三、习作与表达。(共1小题)

1、题目:我的心愿

    你有什么愿望一直埋藏在心底没有说出来呢?是想努力学习,长大以后让爸爸妈妈过上更好的生活,还是希望残疾人能得到更多的关爱?是希望爸爸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你,还是希望自己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好?把自己的心愿写出来,语句通顺、表达清楚,500字左右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统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三)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