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二)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与运用。(共9小题)

1、读拼音,写词语。

fén shāo

duǒ bì

zhí xínɡ

yán jùn

      

      

      

      

mó ɡuǐ

chuī yān

chè dǐ

yā pò

      

      

      

      

2、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山(yān)  收(liàn) 威(xé) B . (jìng) 着(huò) 管(jǐn) C . (xín) 扶(chān) 勉(qiáng) D . 记(mín) 仰(zhàn) 皮(xuē)
3、查字典填空。

    “迁”字是      结构,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迁”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迁移;②转变;③调动官职。在“时过境迁”中,“迁”的意思应选      ,“升迁”中“迁”的意思应选      。(填序号)

4、用“沉”字组词填空。

    李大钊同志不幸被捕,全家人心情十分      。李大钊同志在敌人的面前      镇定,有时据理力争,有时用      进行无声的反抗。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被害,人们万分      

5、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给所填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喜出      外   (  )

A.希望,意料  B.看,往远外看   C.声望,名誉

(2)死得其         (  )
A.地方,处所  B.量词  C.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
(3)人      有一死   (  )
A.结实、牢固  B.坚决地,坚定地   C.本来,原来
6、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
(1)“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2)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脸上布满了皱纹。      
(3)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      
(4)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鱼钩上闪烁着光芒!(扩句)
(2)我的爸爸李大钊已经将要被敌人杀害了。(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3)“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改为转述句)
8、根据内容填诗句和谚语。
(1)“良药苦口利于病,      。”对于别人的忠告,我们要认真听取。
(2)、好好孝敬我们的父母吧,因为“树欲静而风不止,      ”。
(3)“有意栽花花不发,      。”生活常常会给我们意外的惊喜。
(4)我们要像生长在岩石缝中的竹子一样“      ,任尔东西南北风”。无论困难多大,都永不屈服。
(5)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也不能铺张浪费,如同“      ,莫把无时当有时”中说的一样。
9、根据课本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为悼念张思德写的一篇记叙文。 (1)
A . 正确 B . 错误
(2)《十六年前的回忆》采用了倒叙的写作顺序。 (2)
A . 正确 B . 错误
(3)“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是司马迁提出来的。 (3)
A . 正确 B . 错误
(4)《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4)
A . 正确 B . 错误

二、阅读与欣赏(共2小题)

1、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段,回答问题。
    后来听母亲说,军________(伐  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________(免  兔)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________(籍  藉)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________(长 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把文中不合适的字用“\”删去。
(2)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3)“我哪能离开呢?”这句话的意思是      
(4)用横线画出最能概括这两节意思的句子。
(5)“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5)
A . 现在是局势非常紧张的时候 B . 现在是不能离开北京的时候 C . 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 D . 现在是工作很紧张的时候
(6)父亲为什么不离开北京?这段话表现了什么?
2、开心阅读。

荆赞

    ①我爱游西山,尤其爱在炎夏游西山。当你刚走进山区,便有一股醉人的香气扑面而来。这香气来自哪里?只要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它来自一种并不引人注目的灌木。它们一丛丛、一簇簇到处都是。荆的枝条挺拔,枝叶茂密;它的叶柄长,叶面呈掌状分裂。荆有一股略带辛辣的浓烈香气闻了使人陶醉,每次游山归来,荆的余 香总是缭绕不散。

    ②荆,不但给人以香,还给人以甜。炎夏,正是荆花盛开的季节。满山荆花满山香,招得蜂来蝶往。这是放蜂的好季节,蜜蜂所采的荆花蜜洁白如乳,香甜可口。荆花蜜的采制当然有蜂的(甲)____________,可也不能忘记荆花的(乙)_____________啊!

    ③荆,可以说它浑身是宝。它的枝条细长而柔韧,可以用来编篓。它的籽可以入药,主治风寒感冒、胃气不和等症。就是它的叶子,也是制造蚊香的一种主要原料呢!

    ④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见缝插针,悬崖陡坡,山巅谷底,都有它的立足之地。它不怕晒,不畏寒,不惧贫瘠和干旱。它生机勃勃,代代繁衍,在数量上,它也占了山区灌木中的大半。

    ⑤荆,是很有一点精神的。它不用人播种,不用人浇水,不用人施肥,不用人剪枝,却给人以香甜,以枝叶,以自己的一切。荆的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礼赞吗?

(1)第②段有两个空,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填入下面(甲)(乙)两处的横线上。

A.功劳   B.劳累   C.功能   D.辛苦

(甲)       (乙)      

(2)第①段中具体描写荆的外形的句子是哪一句?用横线在原文上将这一完整的句子画出来。
(3)本文第②段和第③段分别写了荆            的特点。
(4)用波浪线在原文上画出第④段的中心句。
(5)本文结尾一句运用了什么句式?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句话的本来的意思
(6)这篇文章歌颂了荆的什么精神?根据文章中心,选择理解最准确、最深刻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6)
A . 荆的精神是给人以香甜、美好的东西 B . 荆的精神是浑身是宝、无私奉献的精神 C . 荆的精神代表着不畏寒暑、不惧贫瘠的顽强的生命力 D . 荆的精神是一种要求人的很少,却为人类奉献自己的一切的精神

三、习作与表达。(共1小题)

1、题目: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

    你有什么愿望一直埋藏在心底没有说出来呢?是想努力学习,长大以后让爸爸妈妈过上更好的生活,还是希望残疾人能得到更多的关爱?是希望爸爸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你,还是希望自己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好?把自己的心愿写出来,语句通顺、表达清楚,500字左右。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统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二)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