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天津市和平区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下列加横线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qí) 告(dǎo) 劝(wèi) 号(chuò) B . 芽(nèn) 徘(huí) 感(kǎi) 记(míng) C . 别(jué) 蔽(yīn) 开(zhàn) 抖(sǒu) D . (chà)纷(jiū) 停(zhì)    息(xī)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各得其所 疲惫不堪 独俱慧眼 鸭雀无声 B . 喜出忘外 浑为一谈 宽宏大量 呼朋引伴 C . 形影不离 恍然大悟 洗耳恭听 花枝招展 D . 模模胡胡 花团锦簇 持之以桓 得意洋洋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 . 王强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 . 骄傲自满是求知的大敌,学而不厌 . 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D . 李明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同学,这归功于他经常自我反省,逝者如斯是他坚持的做人原则。
4、下列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 野花遍地是:杂拌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 .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C .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 . 得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5、根据文段内容,词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_________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得清楚,刹那间_______了,随即就          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

A . 僵直 扑撒 抛举 B . 僵直 抛举 扑撒 C . 抛举 扑撒 僵直 D . 抛举 僵直 扑撒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秋天的怀念》这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以追忆的形式写出了母爱的身深厚,也对生命和生存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 B . 《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把自己对蔡老师的浓浓深情蕴含在颇具匠心的叙事顺序和详略安排中,使得文章的感情浓度逐渐加深。 C . 《再塑生命的人》一文中,作者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表现自己学有收获后的心情和感受。 D . 《济南的冬天》一文在遣词造句上非常精妙,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两个“卧”字表达出舒服、安适之感,抒发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7、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B .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C . 蔡老师还写了一封信给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D . 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蓬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8、对下列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本句运用想象的手法,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写的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B . 海日生残夜,江春如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一联是写景致的缺感: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本句中“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D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作者以简约的笔法,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表现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9、根据阅读《伊索寓言》的体会,选出表述错误的一项( )

A .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 B . 《伊索寓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影射当时社会现实的,有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和智慧的,有嘲讽人类缺点的,这些都对人们具有教育意义。 C .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以神或人为主人公,少部分是动物语言。 D . 《伊索寓言》往往是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

二、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春》的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 )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 )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 )戴着lì(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②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③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④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⑤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给文中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着( )  黄( )  披着suō()  戴着lì( )

(2)给文中第①②段各拟一个小标题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指出这句话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运用这种修辞的好处。

(4)选文③④⑤段的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2、课外现代文阅读。

                                                                                                                     天上的星星 贾平凹

        ①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虽然那是为了使他们更快活,我们也乐意呢;但是,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千思万想也不曾明白的。天擦黑,我们才在家捉起迷藏,他们又来烦了,大声呵斥,我们只好蹑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了。

        ②“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声。

        ③我们都抬起头来,就在我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我们就好奇地数起星星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但就在这个时候,那颗星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察觉,就明亮亮地出现了。呵,两颗、三颗十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一时间,漫天满空,一片闪亮。

        ④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挑担的,也有提着灯笼跑的……像陡然打开了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给了呢。我们只知道夜晚天上要有星星,但从没注意到星星是这么出现的。那是雨天的池塘霎时浮了万千水泡,还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它们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现就要玩一个调皮的谜儿啊!这些鬼精灵儿,从哪儿来的?是一个家庭的兄妹,还是从天涯海角集合起来,要开什么盛会呢?

        ⑤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

        ⑥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村东口的那个榆树丫子里升上来了。它总是从那儿出来,冷不丁地,常要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先是玫瑰色的红,接着,就黄了脸,瞬间,极白极白的,夜空里就笼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我们都不知道这月亮是怎么了,却发现星星少了许多,留下的也淡了许多。这使我们大吃了一惊。

        ⑦“这是怎么啦?”妹妹慌慌地说。

        ⑧“月亮出来了。”我说。

        ⑨“月亮出来了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

        ⑩ 我们闷闷不得其解。坐了一会儿,似乎就明白了: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属于月亮的,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嫌星星们不安分,在吓唬它们哩。

        ⑪“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妹妹说。

        ⑫ 我们都没有了话说。我们深深懂得大人的威严,又深深可怜起星星了;月亮不在的时候,它们是多么有精光灵气;月亮出现了,它们就变得这般猥琐了。

        ⑬我们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低了头走到门前的小溪边,要去洗洗手脸。

        ⑭ 溪水浅浅地流着,我们探手下去,才要捞起一些来,但是,我们差不多全看见了,就在那水底,有着无数的星星。

        ⑮“啊,它们藏在这儿了。”妹妹大声地说。

        ⑯ 我们赶忙下溪去捞,但无论如何也捞不上来。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不能在天上,偷偷躲藏在那里了。我们就不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静静地躲在那里好了。

        ⑰于是,我们都走回屋里,上床睡了。却总是睡不着——那躲藏在水底的星星会被天上的月亮发现吗?可惜藏在水底的星星太少了,更多的还在天上闪着光亮。虽然它们很小,但天上如果没有它们,那会是多么寂寞啊!

        ⑱ 大人们又骂我们不安生睡觉了,骂过一通,就打起了鼾。我们赶忙爬起来,悄悄溜到门外,将脸盆儿、碗盆儿、碟缸儿都拿了出去,盛了水,让更多更多的星星都藏在里边吧。

(1)阅读文本,理清思路。请将“我们”活动的相关内容按照顺序填写在下面的空格处。

发现星星--      --议星星—捞星星--      

(2)请说说第(11)段“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这句话的含义。

(3)请根据所提供的语境,仿写下面画线的句子。

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挑担的,也有提着灯笼跑的。语境:花园再也不是冷清的了,花儿们都在那里欢笑,                  

(4)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①去后至  乃:      

②元方入门不  顾:      

来奉迎  故:      

④先一日  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3)文段理解。

①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      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叙述。

②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那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

2、阅读下面三则《论语》,回答问题

        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给文中加横线的字注音。

知之者不如之者() 不逾( )

(2)请你任选其中的一则,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四、语言表达(共1小题)

1、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慧”系列比赛,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汉字应用和文化传承的关注。请你参加下面“趣解汉字”的活动,按要求完成任务。

请你仿照示例,从备选汉字中选择一个,进行趣解。

示例1:劣——做事偷懒,“少”出了“力”,成绩自然比别人差。

示例2:碑——“卑”微的“石”头,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就执著地站立了一生。

备选汉字:出、愧、海、您、协。

五、名著导读(共1小题)

1、《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六、默写(共1小题)

1、按要求默写、回答问题

      ,把酒话桑麻。

      ,风正一帆悬。

③烈士暮年,      

④万籁此都寂,      

⑤我寄愁心与明月,      

⑥最爱湖东行不足,      

⑦“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两句思念家乡的古诗词名句。例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七、作文(共1小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作文。

在青春路上,你不愿意言听计从,不愿意唯唯诺诺。你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个性;不想长大,是因为不想过早失去童年的那份纯真;不想哭,是因为不想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脆弱;不想回头,是因为不想让自己丢掉了前行的信心与勇气……青春的你,一定在自己的心底里有很多的“不想”,那就请你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展现出思想的美丽吧!

请以“我不想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

出真实感受;③写一篇600字的记叙文。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5-2016学年天津市和平区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