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积累(共8小题)

1、选择正确的答案: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中的“折”读音是(    ) (1)
A . zhē B . zhé C . shé
(2)读了这篇文章,你的启示是:(    ) (2)
A .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学会先人后己。 B .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随便去拿取。 C .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学会观察,善于思考。
2、看拼音,写词语。

róng  mǎ

zhū  wèi

jìng  sài

wéi  yī

pǐn  cháng

      

      

      

      

      

3、熟读课文,写出文中画线字的正确读音。

(róng  rǒng)      七岁,(cháng  cáng)      (chǔ  zhū)      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jìng  jǐng)      走取之,(wèi  wéi)      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4、比一比,再组词。

         诸         竞         唯         常      

         者         竟         难         尝      

5、先解释画线字的意思,再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小儿游。

尝:        诸:        句意:      

(2)诸儿竞走取之,戎不动。

竞走:        唯:        句意:      

(3)取之,信然

信然:        句意:      

6、下列画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诸儿走取之(跑) B . 戎不动(只有) C . 人问(它,指“道边的李子”) D . 取之信然(确实这样)
7、选择“之”字意思。
(1)诸儿竞走取之——“之”是指(   ) (1)
A . 它,指李子。 B . 知道。 C . 他,指王戎。
(2)人问之——“之”是指(   ) (2)
A . 它,指李子。 B . 起来。 C . 他,指王戎。
(3)取之信然——“之”是指(   ) (3)
A . 之间。 B . 它,指李子。 C . 的。
8、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理由是:      。(用原文回答)结果是:      (用原文回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      的孩子。

二、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_________作用。 (1)
A . 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B . 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 C . 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
(2)翻译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会想些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4)王戎与诸小儿想比有哪些过人之处?(多项选择) (4)
A . 仔细观察 B . 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C . 会对脑筋 D . 先人后己,懂得谦让
(5)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   ) (5)
A . 信服 B . 征服 C . 服从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①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③。

【注释】①太祖:即曹操,曹冲的父亲。②校(jiào):通“较”,比较。③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

(1)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曹操想称大象的重量,大臣们的表现是:      ,曹冲称象的办法是:      

(2)曹冲与王戎的相同之处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