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选修2第二章第五节绿色食品的生产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20小题)

1、“绿色食品”是指()

A . 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 . 有叶绿素的食品 C . 营养价值高的食品 D . 安全、无公害的食品
2、“绿色食品”是指()

A . 添加了绿色色素的食品 B . 含有叶绿素的食品 C . 原料生产过程中没有污染的食品 D . 原料生产及加工过程中都没有污染的食品
3、下列关于绿色食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 产自良好的生态环境,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 B . 绿色食品的标志是由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组成 C . 绿色食品是经过清洗、消毒加工的绿色植物产品 D . 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类,AA级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未使用任何有害化学物质
4、2005年3月17日媒体报道,洋快餐肯德基的两种产品因发现“苏丹红1号”而停止销售。“苏丹红1号”是工业色素,含有“偶氮苯”。下列关于“苏丹红1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所含化学元素至少有C、H、O、N等 B . “苏丹红1号”没有直接致癌作用,可放心食用 C . 如用15N标记“苏丹红1号”,15N最终将出现在动物的尿液中 D . 工业色素不能用于绿色食品
5、肯德基所属的百胜餐饮集团2005年3月16日宣布肯德基的一些调料中发现含有苏丹红成分。苏丹红对人体有害,但可制成苏丹染液,用来鉴定一些物质。下列关于苏丹染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苏丹Ⅲ可鉴定脂肪,呈红色 B . 苏丹Ⅳ可鉴定脂肪,呈红色 C . 苏丹Ⅰ可鉴定葡萄糖,呈砖红色 D . 苏丹Ⅳ可鉴定葡萄糖,呈橘黄色
6、改善地区大气质量的正确措施有()

①强制性推广无氟冰箱和空调②变城市居民的集中供暖为分散供暖
③大力推广汽车尾气净化技术④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公共空间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7、2005年备受关注的“苏丹红事件”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苏丹红一号”色素是一种人造化学制剂,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苏丹红一号”是一种含有致癌物质的添加剂,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它在人类的肝细胞中显现出可致癌的特性 B . 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C . 人和动物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着原癌基因,“苏丹红一号”有可能激活原癌基因,从而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转化为癌细胞 D . 目前医学上常用化学药物强烈地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化学药物作用的时期是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
8、我国一些农产品因为农药、化肥残留量较高而被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禁止进口,“绿色壁垒”已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下列措施中能有效突破“绿色壁垒”的是()

A . 调整粮食种植结构,使农田生态系统食物链延长 B . 普及推广生物防治,大量引入害虫的天敌 C . 研究和开发生态农业,生产高品质的绿色产品 D . 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农作物
9、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叙述上,错误的是()

A . 选择不含添加剂的食品 B . 选择有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 C . 推算是否过了保质期 D . 买菜时,选择价格贵的蔬菜
10、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绿色食品要求()

①产品的原料必须是绿色植物 ②产品原料的产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③产品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生产技术标准 ④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储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1、下列行为不符合绿色消费的是()

A . 习惯于把还可以书写的只收集起来,以便重新利用。 B . 在洗衣服时,基本上使用肥皂或无磷洗衣粉。 C . 较多使用普通电池,较少使用可充电电池。 D . 即使某些野生动物现在能够人工饲养了,自己也不吃这些野生动物。
12、人们的很多行为都不符合绿色消费,下列不符合绿色消费的是()

A . 家里的气味不好,用空气清新剂除去异味。 B . 在工场合,看到有打开未关的水龙头,主动关上。 C . 在外就餐时,不使用一次性木筷。 D . 上街买菜时,使用自带的袋子。
13、下列不属于绿色消费的是()

A . 买食品时,选择有绿色食品标志的蔬菜、肉食 B . 去饭店用餐时,选择一次性餐具 C . 购买家电时,选择无氟冰箱、超静音空调、低辐射电视机 D . 装修房屋时,选用对身体无害的“绿色涂料”“绿色地板”
14、下列哪些说法已经得到了证实()

A . 一些转基因植物成为了“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着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B . 转基因抗除草剂植物已使杂草成了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 C . 转Bt基因玉米的花粉可使某种斑蝶幼虫死亡 D . 已发现因食用转基因食物而死亡的病例
15、基因污染是指在天然的生物物种基因中掺进了人工重组的基因,这些外源基因可随被污染生物的繁殖而得到增殖,再随被污染生物的传播而发生扩散。根据以上叙述,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转基因技术间接导致了基因污染 B . 转基因技术是通过基因的人工重组,从而获得生物的新性状 C . 转基因技术对基因做强制移植,完全打破了物种原有的屏障,破坏了生物原有的基因 D . 人类在发展转基因作物时,没有充分考虑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16、基因工程产物可能存在着一些安全性问题,但不必担心()

A . 二倍体转基因鲤鱼与正常鲤鱼的杂交,进而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 B . 运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生素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 C . 目的基因(如杀虫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 D . 目的基因通过花粉的散布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从而可能打破生态平衡
17、基因污染是指在天然物种的DNA中嵌入了人工重组基因,这些外来基因可随被污染生物的繁殖、传播而发生扩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基因工程间接导致了基因污染 B . 基因工程破坏生物原有的基因组成 C . 基因工程是通过染色体的重组发生基因交换,从而获得了生物的新性状 D . 人类在发展基因工程作物时,没有充分考虑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18、绿色食品的发展对环境带来的好处是()

A . 获得的食品种类更多了 B . 农民的收入增多了 C . 污染环境 D . 是农业生态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19、在生产绿色食品的过程中一般不使用杀虫剂,若长期使用杀虫剂,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原因是()

A . 农药对害虫的选择性作用 B . 害虫发生了基因突变 C . 农药失效了 D . 害虫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20、与普通的食品相比,绿色食品有三个显著的特征。下列哪项不是()


A . 强调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 B . 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C . 对产品依法实行标志管理 D . 对产品进行绿色检测

二、综合题 (共5小题)

1、

CCTV-2于2005年4月7日报道,卫生部4月6日发布了《苏丹红危险性报告评估》,报道中提到苏丹红是一种人工色素(工业染料),它在人体内代谢生成相应的胺类。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对其毒害性进行了检测。请回答

(1)用过程②检测有毒物质毒性的指标是      


(2)请完善检测苏丹红毒性的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大小相同的六只培养瓶依次编号为1~6,分别加入等量相同的培养液和小鼠细胞;

第二步:      

第三步:      

结果如下表:

培养瓶编号

1

2

3

4

5

6

添加剂中苏丹红浓度(mg•L-1

10

50

100

300

900

变异细胞比例

0

0





请把表格中的数据用坐标图表示。

(3)结论:      


2、卫生部已发布的《苏丹红危险性报告评估》,提到苏丹红是一种人工色素(工业染料),它在人体内代谢生成相应的胺类。但最近还发现含苏丹红Ⅳ号的红心蛋,科研人员以鼠为实验材料,探究苏丹红Ⅳ号是否能诱导鼠肝癌的发生。请完成下列实验:

I、实验材料和用具:大鼠若干只;普通饲料;三种不同剂量的苏丹红Ⅳ溶液A、B、C(分别为低、中、高浓度);其他所需条件均满足。Ⅱ、实验目的:探究苏丹红Ⅳ号能否诱导大鼠肝癌的发生。


(1)Ⅲ、方法步骤。(请简要写出)

       

       

       

④两年后,检查大鼠的健康状况,统计各组大鼠肝癌的发生率。

(2)Ⅳ、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至少写出三种情况)

       

       

       

3、卫生部发布的《苏丹红危险性报告评估》中提到苏丹红是一种工业染料,主要应用于油彩、汽油等产品的染色,共分为Ⅰ、Ⅱ、Ⅲ、Ⅳ号,它在人体内代谢生成相应的胺类。某校学生拟对苏丹红Ⅳ号的致癌作用进行检测,但他们没有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请你帮助完成:
(1)实验思路: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对其致癌性进行检测。如果细胞发生了癌变,则这些细胞的特点是:      。(至少写出两个)

如果按照你的设计思路,应该以      作为鉴别苏丹红Ⅳ号是否引起动物细胞癌变的依据。

材料和用具:小鼠肝脏组织、培养瓶若干、生理盐水、苏丹红Ⅳ号、动物细胞培养液、显微镜等。

(2)实验步骤:

第一步:剪取一定量的小鼠肝脏组织细胞,进行动物细胞培养,形成细胞群。

第二步:      

第三步:向1号瓶中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向2~6号瓶中加入      ,将6只培养瓶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第四步:      

记录形态变异的细胞数目。

(3)假若下表为你记录的结果:

培养瓶编号

1

2

3

4

5

6

添加瓶中苏丹红Ⅳ号浓度(mg·L-1)

0

10

50

100

200

400

变异细胞比例

0

0

1/106

5/106

6/106

9/106

据此可得出结论为:      

4、“苏丹红I号”是一种红色的工业合成染色剂,用于溶剂、油、蜡、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的增光。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苏丹红I号”会导致鼠类患癌症,它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也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请设计实验探究“苏丹红I号”是否能诱导大鼠肝癌的发生。
材料和用具:大鼠若干只;普通饲料;三种不同剂量的苏丹红I号溶液A、B、C(分别为低、中、高浓度);其他所需条件均满足。

(1)方法步骤(请简要写出)

步骤1:选取      的大鼠若干,随机平均分成      组,并编号甲、乙、丙、丁,分别饲养。

步骤2:分组分类处理(√表示添加)


普通饲料

苏丹红Ⅰ溶液

A

B

C

等量水

步骤3:将四组置于      分笼饲养,定期测量体重,注意观察记录。

步骤4:两年后,检查大鼠的健康状况,统计各组大鼠肝癌的发生率。

(2)结果预测与分析(至少写出三种情况)

5、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对当地栽培作物种类进行调查时,发现有的地方种植了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这种玉米在喷洒除草剂的环境中生长良好。杂草被除草剂杀死,玉米还能正常生长,给农民节省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跟踪调查还发现,这种转基因玉米除可直接食用外,还被加工成食品摆在超市的货架上。请完成下列问题:

(1)一部分同学认为,这种转基因玉米不会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如果你同意这种观点,请你列举出三条理由:

A      

B      

C.      

(2)转基因玉米的加工食品被摆在超市货架上,生产厂商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对产品进行转基因生物标注,这样做是为了保护      ;在有关标识中,应标注“      ”或“      ”;如果该产品中已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成分,应标注为“本产品为      加工制成,但本产品中      ”。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生物选修2第二章第五节绿色食品的生产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