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地图上的发现》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运用(共5小题)

1、按拼音写汉字。

lún kuò

hén jì

shì hé

      

      

      

2、形近字组词。

            值      

            飘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漫不           参差           生动      

4、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些植物怎么会出现在南极洲这个严寒的冰雪世界中呢?

②两亿年前南极洲怎么会在今天的位置上呢?

5、选出正确读音

           (wēi       wèi)

           (kuō       kuò)

           (xiē       xié)

           (sì       shì)

二、阅读理解(共2小题)

1、课外阅读。

    一提起卫星,同学们可能马上会想到一个大大的圆球。啊!那你们可没完全说对。卫星的形状可多了,有球形的、罐头形的,还有煤气罐那样的,以及锻炼身体的哑铃形的,也有的像纺锤,像风车,总之样子很多。有的卫星还拖着长长的尾巴,长着“翅膀”。

    卫星为什么有这么奇怪的形状呢?原来这是根据卫星的容积、科学研究目的、动力要求等决定的。首先看为什么做成球形的。几何知识告诉我们,同样表面积的物体做成球形时容积最大。我们知道,初期的运载火箭推力有限,如果把卫星制成球形的,就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它的容积,装更多的仪器。那么为什么又制成旋转体呢(圆柱、棱柱、煤气罐等)?因为这样形状便于保持稳定运行,不至于随意乱翻乱滚。还有那张开的“翅膀”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人要吃饭才能学习、工作,卫星里的仪器也要有动力才能工作。有些卫星上的动力是靠太阳能来供应的,这样除了卫星外面要“身披铠甲”以外,还要像帆船一样,给卫星装上帆板,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翅膀”。这“翅膀”上敷设的东西和卫星表面的“铠甲”一样,都是硅片制成的太阳能电池片。卫星上拖的长长的尾巴是无线电天线。这么一打扮,卫星可真像一个宇宙飞行的“怪物”了。

    但是,尽管外形千差万别,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都包括这样几部分:轻合金的坚硬外壳,科学研究的仪器,灵敏的自动控制系统,动力装置。靠这些“五脏六腑”,卫星就可以自由飞翔了。

(1)选择正确的读音。

运载(zǎi zài)       帆(fān fán)       板 供(gòng gōng)       

(2)卫星的形状很多,主要有                                    

(3)有的卫星为什么制成旋转体那样呢?

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一次,他看到一份材料,里面提到南美洲和非洲大陆上的古生物化石有一定的相似性。一种叫中龙的爬行动物,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显然,这些动物当时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否则,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这个重要的发现大大鼓舞了他。他充满信心,又做了很多考证工作。

(1)找出短文的中心句,写在横线上。
(2)短文中有一个词语说明了魏格纳考证的工作量很大,这个词语是:      
(3)结合课文,想想魏格纳关于“大陆漂移说”的依据是什么?和同学们交流交流,然后选择其中的1~2点写下来。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仔细读课文《地图上的发现》,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语文版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地图上的发现》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