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1、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
A . 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 . 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 . 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 . 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
2、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 .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B .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 . 1962年爆发古巴导弹危机 D . 北约和华约对峙局面的形成
3、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
A . 推行马歇尔计划 B .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 . 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 推行杜鲁门主义
4、读“马歇尔计划”的漫画,其意义在于说明美国提出该计划的目的之一是(    )

A . 遏制共产主义 B . 控制西欧国家 C . 推行自由贸易 D . 造成两极格局
5、图是1947年美国的一幅宣传画《制造和平》,漫域反映了(    )

A . 二战后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共同心声 B . 美、欧希望用经济互助来巩固战时同盟 C . 美国企图以发展经济来稳定西方阵营 D . 美国放弃了军事扩张的传统对外政策
6、二战后参与对德国分区占领的国家包括()
A . 英国、法国、丹麦 B . 美国、比利时、苏联、法国 C . 荷兰、美国、英国 D . 美国、苏联、英国、法国
7、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市斯大林选区选民大会上称: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表明,“苏维埃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更优越”,他还说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必然会引发这个制度的“总危机”,指出“战争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资本主义存在,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他的这段讲话(    )
A . 反击了杜鲁门的反苏纲领 B . 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世界大战 C . 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 D . 强调了苏维埃制度的优越性
8、1947年6月,美国政府官员提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符合逻辑的。”为此,美国(    )
A . 重建资本主义金融体系 B . 援助西欧实现经济复苏 C .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 推动欧洲走向经济联合
9、图是一幅漫画,漫画作者的用意在于(    )

A . 支持美国援助西欧发展经济 B . 讴歌美国维护世界和平 C . 承认美国有强大的力量来保护西欧国家 D . 揭露美国通过经济援助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10、“从波罗的海边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上述言论的出现(    )
A . 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B . 形成了军事集团的对峙 C . 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D . 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复苏
11、战后,苏联等国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在该条约影响下()

A . 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 B . 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C . 美国对苏联全面冷战 D . 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部分
12、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到:“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的这个政策通常被称为()
A . 马歇尔计划 B . 罗斯福新政 C . 杜鲁门主义 D . 尼克松宣言
13、“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下列各项中,对上述言论分析不正确的是()
A . 随着美国实力的增强,美国扩张的野心膨胀 B . 美国谋求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居主导地位 C . “二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国家 D . 美国按照自己的实力谋求在世界上的新地
14、下列关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美国领导建立的军事政治组织②它的建立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③它的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④两极格局瓦解后其规模逐渐缩小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15、二战后初期,丘吉尔致函美国总统杜鲁门说:“仅向你带领你的国家所制定的政策致以最深的敬意!我诚心诚意感谢你们为拯救世界免受饥荒、战争之苦,所做的一切!”这主要是因为(    )
A . 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B . 美国主导成立“北约” C . 美国提出“遏制共产主义” D . 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16、在“冷战”时期,美国、苏联之间爆发了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使人类从未如此接近一场核战争。这一危机指(    )

A . 修筑“柏林墙” B . 朝鲜战争的爆发 C . 古巴导弹危机 D . 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是(    )
A . 中国 B . 法国 C . 英国 D . 苏联
18、丘吉尔曾在一次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扩张”,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他发表这一演说应在20世纪(    )
A . 20年代 B . 30年代 C . 40年代 D . 50年代
19、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 . 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 . 成立经互会 C . 成立华约组织 D . 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20、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A . 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 B . 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 C . 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D . 美国发动朝鲜战争

二、材料题 (共5小题)

1、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朝鲜半岛自分裂以来,民族饱尝对抗分裂之苦。“相约千年”的朝鲜和韩国首次首脑会晤,(2000年)6月15日在平壤落幕。双方在共商民族的和解与团结、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的大计上初结硕果,签署了《共同宣言》。北南首脑会晤的这一成果,利及北南、东北亚和亚太的和平与稳定。

――摘编自《人民日报》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导致朝鲜半岛出现分裂的直接原因;

归纳这次首脑会晤所取得的积极进展并指出其重要意义

2、材料一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此等武装攻击及因此而采取之一切措施,均应立即呈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安全理事会采取恢复并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必要措施时,此项措施应即终止。

——摘自《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1999年4月4日,北约在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中迎来了它成立50周年的纪念日。4月24日,北约19个成员国在华盛顿举行纪念庆典,并讨论通过了北约21世纪的战略新构想,即北约的《联盟战略概念》。其核心内容是:把北约的“集体防御”改为“捍卫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北约可以在其成员国以外地区乃至欧洲以外地区采取军事干预行动,其中包括对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恐怖活动、民族矛盾的爆发和地区冲突等一切被认为是可能危及北约安全的威胁;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需取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

——摘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北大西洋公约》的实质。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联盟战略概念》和《北大西洋公约》在内容上的主要不同点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后,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需要安全保障,但是,它们对此的解释各不相同。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

——(英)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二“在世界历史的现阶段,几乎每一个民族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之中选择其一。这种选择大都不是自由的选择。……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现在世界上分成两大敌对阵营,一个叫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一个叫做反帝国主义的民主阵营……”

——1947年9月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日丹诺夫

材料四(1962年)苏联为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开始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美国很快发现了正在古巴建造的中程导弹发射基地,并获得了关于导弹型号及其他数据的确切情报。随后,美国开始武装封锁古巴,美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苏联武装部队也随之进入戒备状态。经过美苏两国的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一册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结束前后苏美对“安全保障”的不同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安全保障”,美国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举措?
(2)对比材料二、三,双方的观点有哪些相似之处?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的背景。该事件的解决说明了什么?
4、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力量的消长和重组,体现在地缘政治不断有热点凸显,有的媒体甚至以“新一轮冷战”来形容当前的国际关系。这一现象也引发了学术界对一战后美苏冷战的重新关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冷战爆发以来,国际学术界对冷战起源的研究持续不断先后出现了“正统派”、“修正派”和“后修正派”等三个学派。“正统派”在40~50年代占据主流。他们认为,苏联寻求世界霸权是导致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修正派”在60年代成为主流。他们认为,冷战的爆发应该由美国负责。资本主义的经济需要一个世界体系,而美国的决策者们担心.苏联和其周围的共产党国家会与世界经济体系相互隔绝,因此对苏联发动了冷战。“后修正派”于70年代兴起。他们认为,美苏两国的实用主义政策,以及双方的一系列决策错误与误解,是冷战发生的重要原因,双方对冷战的爆发都负有责任。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把研究的视野扩大到了欧洲和亚洲,探讨了英国、中国和朝鲜等国家在冷战中的作用。

——徐蓝《冷战的起源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进入70年代以后,冷战史研究的大环境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冷战初期的有关档案资料在美国等国开始解密,美苏两大国之间“缓和”体制的逐步建立,又抽去了国际关系中冲突性因素的紧迫性。随着国际政治对抗中“常规化”趋势的出现,冷战中意识形态对峙的因素也进一步淡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后修正派”开始崛起。……进入90年代以后,苏联及其集团的瓦解又为学者们在不同程度上打开了接触利用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档案资料的大门。与此同时,美国及一些西欧国家的档案资料(尤其是与冷战走向结束的进程有关的资料)也进一步开放。

——陈兼、余伟民《“冷战史新研究”的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

材料三一些当时发生时看似严重的事件,在之后反观时经常被证明为无足轻重;而另一方面,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事件的后果得以充分展示,从而这种变化反而会变得举足轻重。

——(英)理查德·克罗卡特《50年战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际学术界对冷战起源基本观点的变化。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70年代起学术界对冷战责任认定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50年代国际关系中的两个典型事例来论证材料三中所提到的“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反而会变得举足轻重”。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研究国际关系史时应注意怎样的原则?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一一《大国崛起》

材料二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使为时常象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一一《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西方。一一《大国崛起》

回答:

(1)材料一中“相逢一笑氓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事例。
(2)材料二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事例。
(3)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