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化学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0小题,1-5题各2分,第6-10题各3分,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0小题)








亚硒酸钠(Na2SeO3)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产生明显误差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
A | 除去铁制品表明少量的铁锈 | 用过量的硫酸长时间浸泡 |
B |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 | 加入稍过量的稀盐酸 |
C | 鉴别氢气和甲烷 |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
D | 从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后的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 | 溶解固体,过滤后对滤渣进行洗涤、烘干 |
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二、非选择题(共8小题,75分)(共8小题)
黑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爆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请完成配平(在方框内配上计量数,计量数“1”也要写): KNO3+ S+ C K2S+ N2↑+ CO2↑.
如图是燃料在使用过程做的碳循环示意图:
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6X C2H4+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水者,万物之本.
①农业生产中,用质量分数7.1%的KNO3溶液作为无土栽培的营养液,欲配制200g该营养液,需水 g;KNO3在水中解离出的阳离子为 (填符号);
②KCl和KNO3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30℃时,两物质各取25g,分别用100g水充分溶解,再把两溶液降温到10℃,析出的物质是 ,其析出的质量为 g.
可用带柄V形玻璃管完成以下实验:
无机物甲、乙、丙经一步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①若甲为常见的酸,甲、乙、丙含相同的原子团,丙溶液为蓝色,则丙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②若甲为常见的碱,且相对分子质量为74,甲、乙、丙含相同的金属元素,丙溶液为无色,则丙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如图,往该烧杯中继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为紫色,再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活性炭,充分混合,过滤后得到无色滤液.
①加入活性炭的目的是 ;
②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探究一:氢气的燃烧实验
a.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从图1中选择仪器组装一套随开随停的发生装置,所需仪器为 (填编号);仪器B的名称是 .
b.按图2操作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需用试管收集不同体积比的氢气与空气的混合物,现用a中组装的正确装置制取氢气,如何用试管(假设试管容积为10mL)收集氢气与空气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写出其操作方法: .
c.用不同体积比的混合气体做氢气的燃烧实验,结果如表: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氢气与空气体积比 | 9:1 | 8:2 | 7:3 | 5:5 | 3:7 | 1:9 | 0.5:9.5 |
点燃现象 | 安静 燃烧 | 安静 燃烧 | 弱的 爆鸣声 | 强的 爆鸣声 | 强的 爆鸣声 | 弱的 爆鸣声 | 不燃烧 不爆鸣 |
分析上表信息,你对燃烧或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
探究二:可燃性粉尘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
a.用如图3装置研究某可燃性粉尘颗粒大小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用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衡量,容器内壁的传感器可测出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
①实验过程中需改变的实验条件是 ,不能改变的是 、 、 (仅列三种);
②实验测得可燃性粉尘颗粒大小与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的关系如图4所示,其原因是 .
b.兴趣小组另测得可燃性粉尘浓度与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的关系如图5所示,结合图5信息,提出防止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烧的合理建议:①禁止烟火;② .
步骤i 将样品全部溶于盐酸生成SnCl2溶液;
步骤ii 往所得SnCl2溶液加入过量的FeCl3溶液,发生反应:
SnCl2+2FeCl3═SnCl4+2FeCl2
步骤iii 用K2Cr2O7溶液测定步骤ii反应生成FeCl2的质量.
现有金属锡样品1.20g,经上述方法测得生成的FeCl2质量为2.54g(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计算并回答:
①样品溶于盐酸生成的SnCl2质量;
②样品中锡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