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河南省郑州市协作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填空题(共9小题)

1、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       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

2、如图所示,小红和小明同时看到到掉在地上的课本,这是由于太阳光射到课本上时发生了       现象,太阳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m/s.

3、

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外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有       (选坺“水滴”或“白霜”),这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易拉罐外壁遇冷       而成(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4、如图所示,MN是两种均匀介质的分界面,已知两种介质其中一种是空气.一束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则入射角大小等于         度,折射角大小等于         度,其中界面MN的       (填“左”或“右”)侧是空气.

5、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测量工具的使用必不可少.如图所示,物体甲的长度为         cm,秒表乙的读数为        s,温度计丙的示数为       ℃.

6、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路上起动时的平均速度,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三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如果拍摄时每隔2s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4.5m,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轿车做的是       (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轿车从物质1到位置2的平均速度为       

7、冬天,小华拍到了悬挂在屋檐下的冰凌,如图所示.冰凌的形成是因为冬天气温很低时,屋顶的积雪被阳光照射后       成水,在滴下来的过程中,又       成冰.(两空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8、一个铜球,体枳为25cm3 , 质量为89g,(ρ=8.9×103kg/m3),则该铜球空心体积是        cm3 , 若将空心部分装满水,这个水铜球的总质量为        g.

9、如图所示,一块冰用线系着浸没在水中,若冰的密度为0.9×103kg/m3 , 则当冰完全融化后,水面将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你判断的依据是       

二、单选题(共8小题)

1、小林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进,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拂。此时的风向是(  )
A . 向下游 B . 向上游 C . 向河对岸 D . 从对岸吹来
2、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小明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小明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 . 提出问题         B . 猜想假设 C . 进行实验 D . 分析论证
3、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装置甲可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B . 装置乙可探究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C . 敲动装置丙中的瓶底时烛焰会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D . 装置丁可以探测海底深度,所用的原理是超声波的回声定位
4、如图所示,在水中A处有一条鱼,但岸上的人却看到这条鱼在B处,在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  )

A . B . C . D .
5、3D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关于3D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B . 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 拍摄时,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cm D . 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的镜头焦距
6、夏季,小华在饭店吃饭时,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空调吹出了白茫茫“冷气”的同时,自己的幵水杯水面上正在冒“热气”.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正确的是(  )

A .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B .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C .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 .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7、

分别由不同物质a、b、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A . 物质a的密度最大 B . 物质b的密度是1.0×103kg/m3 C . 物质c的密度是a物质的两倍 D . 物质a、b、c的密度都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8、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 . 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 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 D . 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减小

三、作图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考古人员需要对一口古井进行清理,为了解决照明问题,请你帮他们把太阳光反射到井里,并能垂直照亮井底.

2、如图所示,站在岸上的小明(眼睛在A点),看到空气中的B点有只小鸟,水中的C点有条小鱼,请作出小明观察鸟、鱼的光路图(空气和水的密度均匀).

四、解答题(共5小题)

1、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

2、在平“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图中C所指的器材名称是       ,为完成探究,除了图示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2)选择蜡烛A和蜡烛B的外形完全相同是为了       

(3)实验时,将A蜡烛点燃的目的是       

(4)该实验需要做若干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后几次实验必须改变的量是       

(5)实验中,当蜡烛A靠近器材C时,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图所示,小明用蜡烛、焦距为l0cm的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凸透镜固定不动,在图1所示的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下,要使物体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填“上”或“下”)调整.图示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

(2)若将蜡烛向右移动10cm,则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小华将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2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的烛焰像.这像是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像.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        (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像.

(4)该实验的“物”是指        (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不含烛焰的蜡烛       B.蜡烛的烛焰          C.蜡烛和烛焰的整体.

4、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酸奶密度”的实验中 。


(1)调节天平时,游码移至左端零刻线处,小明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要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他应该将       向       旋一些 ;

(2)他用己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为37.4g;接着把酸奶倒入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 , 如图所示,则m1=        g;然后把烧杯中的酸奶都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Vm=        cm3;则酸奶的密度ρ=        g/cm3

(3)在交流讨论中,小雨同学认为小明测得的酸奶密度值偏       ,其原因是      

(4)小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小雨用天平、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玻璃瓶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也测量出了酸奶的密度.请你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调平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瓶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空瓶       ,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相同的小瓶装满酸奶,用天平测出瓶和酸奶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酸奶密度的表达式ρ=         (用测得的量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 。

5、

一个容积为3×104m3的瓶内盛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将石块逐个投入瓶内,当总共投入0.25kg石块后,水面刚好升到瓶口.(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求:(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

  (2)石块的密度 。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5-2016学年河南省郑州市协作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