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来县2018-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 , 请您放心。 B . 刘瑜创作诗歌既讲法度规矩,又力求摆脱前人藩篱 , 有所创新。 C . 同学们整齐地宣读誓词,会场里面人声鼎沸 , 气贯长虹。 D . 《战狼2》创造了56.83亿的票房纪录,入选世界影史票房纪录的前100名,让同期的国产影片黯然失色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随着十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删掉“随着”) B .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将“提高”改为“加强”) C . 杨教授同老农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实验。(删去“多次”或“反复”) D .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将“多方面”与“多领域”互换位置)

二、句子默写(共1小题)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
(2)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吴均(与朱元思书)
(4)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美景,且大气磅礴,备受后人赞赏的诗句是:            
(5)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三、字词书写(共1小题)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jìng  mò(      )着。
(2)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yān cōng(      )里爬出来
(3)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chén mò guǎ yán(      )。
(4)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bù xiè zhì biàn(      )的神气。

四、语言表达(共1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给“霾”下定义。要求:简洁、准确。

    霾又称大气棕色云,是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增加、空气质量恶化的一种天气现象。它与机动车尾气排放及煤、石油等化学物质的燃烧有很大关系。霾天时,空气浑浊,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均匀浮游在空中,水平能见度常小于10公里,根据对空气质量污染的程度,分为轻、中和重三个指标。

    霾天时,大气中的气溶胶进入人体后不易排出,停留在肺泡,会造成危害。长期吸入易致鼻炎、支气管炎等症。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病人在霾天长期停留,病情会加剧。霾天还会使人们心情灰暗压抑,影响心理健康。

五、课内阅读(共1小题)

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意思。

①又何焉(      )   ②必以      )   ③望其旗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全文以“论战”为重点,紧扣“论”字选材与剪裁,详写曹判言论一战前准备取信于民的作战条件,战后总结胜利经验,这反映了曹判的“远谋”。 B . 庄公战前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对近臣施加“小惠“和祈求“神福”上;战中又急于求胜,战后还不知为何胜利。可见他是个糊涂昏君。 C . 课文主要记叙曹判与庄公的对话及指挥作战的史实,说明只有取信于民和战略战术得当,把握好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D . 文章惜墨如金,通篇以对话为主展开情节,做到了辞约而意丰,言简而意明。

六、课外阅读(共1小题)

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艾子教孙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而不悛。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一旦雪作孙搏雪而嬉艾子见之 , 褫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

(注释)①榎楚:榎,楸树的别称。楚,古树上指牡荆,落叶灌木。榎楚,用作鞭笞的刑具。②褫:夺取或解下衣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1)
A . 子仅有是儿/真无马邪 B . 使跪雪中/得一人之使 C . 艾子之/才美不外 D . 泣曰/望成龙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一 旦 雪 作 孙 搏 雪 而 嬉 艾 子 见 之

(3)你认为艾子教育孙子的做法对吗,艾子之子的做法对吗?试对两人的做法进行点评。

七、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⑦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本文第①段提到“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表明这则例子虽已被反复用过,但每次引用都足以让人震撼。 B . 本文第①段中画线句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C . 第⑤段中武亦姝和雷海为身上那种从容淡定的独特气质就是“内在丰沛”的体现。 D . 本文从多角度论述了阅读的作用,尤其是第⑥段针对一般人可能有的认识进行论述,使论证更严密。
(2)下面不能用来证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2)
A . 二战期间,美国士兵往往因为战争间歇期间生活乏味而士气涣散、训练消极,长官为此头痛不已。在政府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后,士兵很快就恢复了士气,积极投入训练中。 B . 著名学者黄侃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 C . 我把阅读比喻为“人生的方舟”,并没有想掺进那种生死攸关的意味,而是意谓人生途中不论出现了多少危难痛苦,一旦具备了从阅读中汲取精神养料的能力,便不会被生活的河流所淹没,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死”。——秦文君 D . 读孔得仁,读孟得义,读老得智,读庄得慧,读墨得力行,读韩得冷眼,读荀得自强不息。——易中天
(3)联系语境,理解文中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垂 钓

余秋雨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

    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吠,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只有几艘兵舰在海雾中隐约,海雾浓了它们就淡,海雾淡了它们就浓,有时以为它们驶走了,定睛一看还在,看了几天都没有移动的迹象,就像一座座千古冰山。

    我们在海边说话,尽量压低了声音,怕惊动了冥冥中的什么。

    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钩,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之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只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

    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

    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

 (选自《优秀作文选评•初中版》)

(1)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

内容概括

初见海参崴

      

      

情感变化  

      

纳闷震惊

      

(2)作者初见海参崴,对海鸥、 猎犬和兵舰做了细致的描绘,其用意是什么?
(3)纵观全文,胖老人和瘦老人各是一个怎样的人?
(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题目“垂钓”的理解。

八、作文(共1小题)

1、按要求作文。

    汪国真在他的诗歌里说:“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如薄酒一杯,像柔风一缕/这就是一篇最动人的宣言呵/仿佛春天,温馨又飘逸。”

请以“给我一个                          就够了”为题目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美观,字数不得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等。

九、名著阅读(共1小题)

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秋雨打着人们的脸。一团团饱含雨水的乌云,在低空慢慢移动。深秋,一望无际的森林里,树叶全落了。老榆树阴郁地站着,把满身皱纹藏在褐色的苔藓下面。无情的秋天剥去了它们华丽的盛装,它们只好光着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

    小车站孤独地隐在树林里。一条新修的路基从车站的石头货台伸向森林。路基周围是蚂蚁一样密集的人群。

    讨厌的粘泥在靴子底下扑哧扑哧直响。路基两旁的人们狠劲地挖着土。铁器发出沉重的撞击声,铁锹碰着石头,铿然作响。

    雨像用筛子筛过的一样,又细又密,下个不停。冰冷的雨水渗进了衣服。雨水也冲走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浆如同稠粥从路基上淌下来。

    湿透了的衣服又重又冷,但是人们一直干到天黑透了才离开工地。

    修筑的路基一天比一天延长,不断伸向密林深处。

    离车站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石头房的空架子,凄凉地立在那里。里面的东西,凡是撬得下、拆得开、砸得动的,早就被洗劫一空了。门窗成了张口的大洞;炉门成了黑窟窿。房顶也破烂不堪,好多地方露出了椽子。

    唯一没有遭劫的是四个房间里的水泥地面。每天夜里,四百个人就穿着里外湿透、溅满泥浆的衣服躺在上面睡觉。大家在门口拧衣服,脏水一股股流下来。他们用最难听的话咒骂这恶劣的天气和遍地的泥泞。水泥地面上薄薄地铺了一层干草,他们紧挨着睡在上面,相互用体温取暖。衣服冒着气,但是从来没有干过。雨水渗过挡窗洞的麻袋,滴落到地上。雨点像密集的霰弹敲打着屋顶上残留的铁皮。冷风不断从破门缝里吹进来。

    厨房是一座破旧的板棚。早晨大家在这里草草吃完茶点,就到工地上去。午饭是单调得要命的素扁豆汤和一磅半几乎跟煤一样黑的面包。

    城里能够供应的只有这些东西。

(1)结合小说的内容,说说保尔他们为什么要筑路。
(2)筑路队员的吃住条件怎样?体现了筑路队员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
(3)选文主要讲述了筑路的情节,联系实际,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惠来县2018-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