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

年级:六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9小题)

1、看拼音,写汉字。

chōu yē    róu zhòu    chú chuāng    liè fèng

                                             

guāi qiǎo    dǎ jiǎo    shēng xiù    piě zuǐ

                                          

2、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读音。

(1)身为邮(chāi  chā)绝不能出一点儿的(chāi  chā)错,否则,会使别人受到很大的损失。

(2)(pèn  pēn)泉旁边的小店(pèn  pēn)出烤鸡的香味。

3、下面词语全对的一组是_____。

A . 游手好闲、落荒而逃、鱼贯而入、满不在乎 B . 天崖海角、闻所未闻、与世隔绝、诚心诚意 C . 欣喜若狂、撒腿就跑、衣杉褴褛、若无其是
4、写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过来。

游手好娴          天崖海角          鱼贯尔人          落谎而逃      

与世融绝          文所未闻          用之不歇          郑重其是      

5、用“望”字组成七个恰当的词,填在下面这段话中。

小凡卡      得到幸福,但他受尽了老板的折磨,生活没有      了。他给乡下的爷爷写信,      爷爷能接他回到乡下到头,这是他美好的      。信寄出后,他整天      着。两个月过去了,爷爷没有来,他很      。半年后,乡下捎来口信:爷爷死了。凡卡从此      了。

6、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

(1)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

(1)
A . 正确 B . 错误
(2)《凡卡》的作者是契诃夫写的。

(2)
A . 正确 B . 错误
(3)《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所救的野人叫星期五。

(3)
A . 正确 B . 错误
(4)《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英国的马克·吐温。

(4)
A . 正确 B . 错误
7、把下列的名言警句补充完整。

(1)正直是      之本。迈哈福兹《      

(2)眼泪无法洗去      。拉克司内斯《      

(3)      是最朴实的。戈尔丁《      

(4)人是为了      才活着的。肖洛霍夫《      

(5)      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马尔克斯《      

8、连线。

《买火柴的小女孩》    俄国    笛福

《凡卡》    美国    泰戈尔

《鲁滨逊漂流记》 英国 安徒生

《飞鸟集》    丹麦    海明威

《老人与海》    印度    契诃夫

9、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记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      的悲惨故事,揭露了      ,表达了      

二、阅读积累与运用(共2小题)

1、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老板娘“捞起那条青鱼”中“捞”字的意思是_____

(1)
A . 从水里取东西 B . 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C . 顺手拿 D . 得到机会
(2)文中“打发”的意思是_____

(2)
A . 派(出去) B . 使离去 C . 消磨(时间、日子) D . 安排、照料
(3)凡卡称老板的孩子为“小崽子”带的感情是_____

(3)
A . 亲热 B . 蔑视 C . 仇视 D . 喜爱
(4)凡卡最终能离开吗?为什么?

2、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

     周恩来同志顽强的学习精神和旺盛的求知欲望,来自他的伟大抱负。

     早在青少年读书时期,他就确立了为着中华民族的富强,为着造福于人民而学习的志向。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随同伯父到东北读书。在这期间,他阅读了不少热心改革的中外政治思想家的著作,幼小的心灵燃起了改造中国、富强中华民族的火焰。

     有一天,身穿长衫的魏校长给学生上课时,问大家:“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啊?”

     教室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老校长叫起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学生,让他回答这个问题,他慢声慢语地说:“为明礼而读书。”

     老校长摇了摇头,又叫一个官家子弟。这个学生很傲慢地回答:“为做官而读书。”

     老校长叹了口气,接着把一个靴鞋老板的儿子叫了起来。他得意洋洋地答道:“为家父而读书。”

     其他一些家境贫穷的学生,有的说;“为挣钱,为吃穿!”也有的说:“为不欺负!”

     老校长皱着眉头,在教室里踱来踱去,眼光忽然落在周恩来的身上:“周恩来,你为什么到学校来读书?”

     周恩来从容不迫地站起来,用南方口音清晰有力地答道:“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异于寻常的回答,使魏校长十分震惊。他没料到一个年位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远大的抱负!校长睁大吃惊的眼睛又追问:“你为什么读书?”周恩来提高嗓音,坚定地重复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小小的教室里久久回响。老校长高兴地说:“______”

(1)请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形容说话响亮而有力。”可用文中“      ”一词来概括。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垂头丧气——          慌慌张张——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请将“这异于寻常的回答,使魏校长十分震惊。”这个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改变句意。

(6)“铿锵有力的声音”文中指的是      

(7)这异于寻常的回答,使魏校长十分震惊。因为      

三、习作(共1小题)

1、习作

作文题目: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2、写出真情实感,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字迹要清晰工整;3、如果要在作文中写校名,人名请用ⅹⅹ代替;550字左右。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