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1月份模块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共25小题)

1、启蒙运动的参与者中,孟德斯鸠列举被告的种种权利,卢梭为儿童的权利辩护,伏尔泰为司法不公的受害者平反昭雪,康德分析世界和平的前提条件。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
A . 捍卫人道精神 B . 倡导人性解放 C . 批判专制统治 D . 呼吁宗教宽容
2、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提到:专制制度压制人的自由,杜绝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途径。但是,他又认为,要改变这一现象,不应该依靠人民,而是要祈祷出现一位开明的君主。这说明伏尔泰(    )
A . 认可当时英国式的代议制政体 B . 反对建立人民主权的理性王国 C . 契合中小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D . 宣扬天赋人权的资产阶级理念
3、《万国公报》是由英美传教士主办的教会刊物。甲午战争前后,该报系统报道战争全程,并在对时局的评论中袒日排俄、抨击清政府腐朽无能、宣扬变法。1896年,其发行量迅速增加,“购阅者大都达官贵介名士商绅”。材料表明当时(    )
A . 外媒报道相对客观公正 B . 民众爱国意识迅速觉醒 C . 教会左右清廷政治变革 D . 民族危机推动西学东渐
4、陈独秀认为,以往历次革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由他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可以说其实质是一场关于“人”的运动,即要改变“人”,要换“心”。这说明该运动(    )
A . 继承了明末早期启蒙思想 B . 忽视了政党斗争的价值 C . 聚焦意识形态领域的革新 D . 旨在宣传国民革命运动
5、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急速老化,人类在逃离太阳系,去往新家园过程中遭遇木星引力吸引,险些与木星相撞的故事。这一情节涉及到的近代自然科学原理是(    )
A . 哥白尼的“日心说” B . 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 C .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 .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6、瓦特研制蒸汽机的成功既是科学家的天才展露,也是一首科学家与企业家联姻的颂歌。他研制成的蒸汽机遇到了有眼光的企业家的赏识,发明家和企业家共同缔造了伟大的“蒸汽时代”。这从本质上说明瓦特的成功在于(    )
A . 企业家的赏识与支持 B . 书香家庭的熏陶 C . 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 D . 自己的好学深思
7、“玉蜀黍(注: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米气味甘、平、无毒,主治调中开胃。根叶主治小便淋沥沙石,痛不可忍,煎汤频饮。”这则史料应出自(   )
A . 《黄帝内经》 B . 《伤寒杂病论》 C . 《本草纲目》 D . 《农政全书》
8、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作品内容多为《二十四孝图》《状元及第》《包公打龙袍》《昭君出塞》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程朱理学的传播 B . 地域性商帮的形成 C . 市民阶层的兴起 D . 活字印刷术的发展
9、1956年,陆定一在谈到中共中央的某方针时说:“提倡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己的意见的自由。”该方针是(    )
A . “批评与自我批评” B .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 .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D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0、孔子对传统文化抱有深深的敬意,充分吸收夏、商、周三代的典章制度和思想成果,求助外在的传统礼仪,主张“克己复礼”。这表明孔子的思想( )
A . 重视宣传三代成就 B . 具有浓厚传统色彩 C . 注重借鉴外来成果 D . 形成完整系统体系
11、《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 )
A .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B .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 .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D .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1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同一主张的论述。这一主张有利于( )

主张

出处

“无辱宗庙,无羞社稷”“君子生不辱,不如死以荣。”

《春秋繁露·竹林第三》

“先国家之争,而后私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汉书·苏武传》

A . 加强思想控制 B . 凝聚宗族力量 C . 培育民族精神 D . 强化等级观念
13、从唐代遗存下来的雕版印刷品实物中,可考的专门刻家就有“成都府樊家”、“龙池坊卞家”、“西川过家”、“京中李家”等多家。这实际上反映了唐代( )
A . 民间活字印刷业成为印刷主导 B . 官营雕版印刷业的发达 C . 政府鼓励民营手工印书业发展 D . 私营雕版印刷业的发展
14、冯友兰先生说:“王阳明讲‘知行合一’,并不是一般的讲认知和行为的关系,也不是一般的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他所讲的知行合一其实就是致良知’”由此可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 )
A . 强调向外求真知 B . 重视道德的实践 C . 肯定求知的意义 D . 主张先知而后行
15、明代小说《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中提到了一个“吉零国”。而《明史》记载,巴剌西遣使入贡,因“去中国绝远”,舟行四年半,遇风飘至“吉零国”。这些记载说明( )
A . 《明史》作为官修史书记载更为可信 B . 文学作品可为官修史书记载提供佐证 C . 文学作品记载多为虚构不可作为史料 D . 明代小说从侧面反映了国人的世界观
16、1895年,上海有多达三十份的报纸和杂志;1897年,天津刊发了《国闻报》,湖南刊发了《湘报》和《湘学报》等,这些报纸和杂志都为推动改革而鼓呼。下列项中,属于“为推动改革而鼓呼”的是( )
A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D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7、在同盟会筹备会上讨论这个组织的名称时,有人建议叫“对满同盟会”,孙中山用“革命宗旨,不专在对满,其最终目的,尤在废除专制,创造共和”的理由否定了这个建议。这说明孙中山主张( )
A . 辛亥革命不以反满为目标 B . 辛亥革命以反封建为宗旨 C . 资产阶级政党的软弱性 D . 辛亥革命要铲除一切专制因素
18、孙中山倡导“均贫富”,其办法是“土地国有”“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把全国大矿业、大工业、大商业、大交通都由国家经营”,还要物产归公、人民共享。这反映出孙中山( )
A . 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 B . 主张实行自由平等 C . 具有浓厚的民本思想 D . 否定生产资料私有制
19、1899年,上海《万国公报》刊发了《大同学》一文,文中写道“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随后,梁启超、宋教仁、廖仲恺等先后撰文介绍《共产党宣言》。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 有识之士在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 B . 无产阶级初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 C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D . 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20、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强调“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毛泽东旨在( )
A . 重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 . 强调应首先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C . 批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彻底 D . 阐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性
21、延安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这两阶段理论成就分别是( )
A .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和“依法治国”方略确立 B . 毛泽东思想萌发和经济建设为中心指导思想确立 C . 毛泽东思想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提出 D . 毛泽东思想成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22、普罗泰格拉曾说:“至于神,我无法知道他们存在,也无法证明他们不存在。总之,对于神,我一无所知。”这体现了智者学派( )
A . 肯定人的判断,反对迷信 B . 创建了科学、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 C . 重视人的自由,忽视道德 D . 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23、学习历史要关注史事之间的联系。下列知识结构图中,箭头表示因果关系,其中空项处应该填入( )

 

A . 新航路开辟 B . 文艺复兴 C . 启蒙运动 D . 《拿破仑法典》
24、1940年,德国将入侵波兰的残酷情景拍成故事片《火的洗礼》,并在进攻挪威时放映,以打击其斗志。而英国则将这部电影改名为《苦难的一幕》在国内放映,丘吉尔还把它作为礼物赠送给苏联和美国。这段材料说明( )
A . 电影技术最早诞生于二战时期 B . 立场差异影响电影的使用意图 C . 历史影片能客观还原事实真相 D . 冷战时期东西方文化严重对立
25、如图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局部),它体现出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是( )
A . 注重理性,歌颂英雄 B . 强调感性,色彩瑰丽 C . 运用光影,刻画自然 D . 抽象表现,反叛传统

二、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5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5分。 (共3小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提出“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他认为“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

——摘编自林晓平《论孟子对历史治乱盛衰的总结》

材料二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宋孝宗继位,诏求直言。朱熹上疏提出了他的“帝王之学”的两条基本原则:“先格物致知”,“自然意诚心正”,这样就可以应对天下的一切事务。扩充了天理,克服了人欲,就会“圣心洞然,中外融彻”,也就是心正意诚。据《宋史》记载,此后不久,有人在路上碰到朱熹,劝他见皇帝不可再讲“意诚心正”,“上所厌闻,戒勿以为言”,朱熹回答说“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

——摘编自李申《简明儒学史》

材料三  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较晚,当时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16世纪末,耶稣会士来华后翻译了“四书”“五经”。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西方之间的对话处在相对平等的位置上,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很大影响。伏尔泰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他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有学者认为,“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17和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而转变之后,在许多方面与孔子思想都很相似”。

——摘编自《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朱熹的思想和品格。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文主义的特点: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众多奇妙造物中最奇妙的”。人文主义者并没有否定上帝的至高无上地位,但他们关注的焦点由上帝而转向了人。……二是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积极地生活。他们赞美爱情,歌颂创造,追求平等自由,肯定财富占有,把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苦行、守贫等观念弃置不顾。

——徐国辉《论彼特拉克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西方摆脱了教会的束缚,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思想的萌芽。但是,文艺复兴相当重要的成分是向希腊人文精神的回归,还没有产生一种新的精神取代它。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提出,新教的“宗教伦理”是产生资本主义的思想基础,这种看法不很全面。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所带来的并不是资本主义民主国家,而仍然是封建民族国家。工业化社会这种新的社会形态的成立,仅有宗教的伦理还不够,还要有与其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就是18世纪启蒙主义思想体系。

——摘编自方汉文《西方文化概论》

材料三

但丁

《社会契约论》

康有为

《新青年》

伏尔泰

《十日谈》

《变法通议》

彼特拉克

《狂人日记》

孟德斯鸠

《新学伪经考》

胡适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西方社会思想体系的发展和影响。
(3)阅读上表,从“近代东西方思想解放”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

示例:主题: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复苏

关键词:但丁、彼特拉克、《十日谈》

添加:达·芬奇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于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创建太学。董仲舒指出,太学可以作为“教化之本原”;他建议:“臣愿陛下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汉武帝时期的太学,虽然规模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50位博士弟子,但是这一文化雏形,却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材料二 近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各阶层人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了变法,必先改革教育。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教学机构纷纷成立。长沙创办的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为专门学。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制订了工厂制度,进行了教育和劳动结合的实验,以解决在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工人的无文化状况。马克思充分肯定了欧文的实验,认为“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来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毛泽东在教育领域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在1958年明确提出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指示。

——摘编自黄济《关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建议》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太学设立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维新派与洋务派教育改革的共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提出 历史背景,并说明毛泽东劳动教育思想的意义。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枣庄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1月份模块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