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9-2020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七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阅读理解。 (共5小题)

1、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和沙漠较量的女人

    当听到记者称荣获第四届“中国十大女杰”的殷玉珍为“和沙漠较量的女人”时,殷玉珍摇着头说:“和沙漠敢较量、斗气,是后来的事了。一开始,我哪敢和它斗气?我是怕得不行呀!”

    1985年,年仅20岁的殷玉珍,从陕西省的一个小村子,嫁到了内蒙古毛乌素沙漠的腹地——乌审旗的井背塘。说是村子,其实只有他们一家人,方圆几十里是茫茫无际的沙漠。新房竟是半掩在黄沙里的一个地窖,人要深猫着腰才能进去。一起风,黄沙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小屋随时都有被沙魔呑噬的危险。风一停,一家人就得赶快用铁锹把门口和屋顶的沙子往外铲。她暗下决心:这辈子宁可治沙累死,也不能让风沙给欺负死。

    这年秋天,殷玉珍用一头羊换回600株树苗,用驴分6次驮回了家,把自己的房前屋后都围种上。第二年春天,栽下的树竟然全活了!一家人兴奋得几夜睡不着觉。初尝甜头,更加坚定了殷玉珍种树的决心。

    为了买树苗,她每年都要喂几口大肥猪,卖肉换钱。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家里的收入全部投到了种树上。有时凌晨3点,就到19公里以外的苗圃驮树苗。一次,3头牛好不容易爬上一座山,可随之而来的一股大风,把苗垛子刮到了坡底。殷玉珍一次又一次地把苗垛子重新抬上了牛背。还有一次,她和丈夫正在离家几十千米外挖树坑,突然间来了沙尘暴。沙丘开始向他们所在的方向移动,他俩被吓坏了,赶紧向家里跑;可由于眼睛睁不开,半天也找不到家。后来,还是循着自己家的狗叫声摸到了家里。

    多年与沙漠的较量,使殷玉珍摸索出一套治理流动沙丘的好办法:层层设防,步步为营。这大大加快了治沙速度,也提高了林木的成活率。现在,她每年植树的控制面积都在3000亩以上。在殷玉珍看来,治住沙了,才能种上地,有了好地,才能喂牲口,把牲口卖了,才能增加收入,然后再投到治沙上,形成良性循环。去年,她除了种一些常规作物外,还种了西瓜、哈密瓜、桃树、杏树、葡萄等经济作物。如今,殷玉珍已勾勒出一个“生态经济园”的雏形。据林业部门最新测定,到目前,殷玉珍的治沙造林面积已达5.548万亩!

    殷玉珍,这个在毛乌素沙漠创造出奇迹、营造绿色的瘦弱女子,让我们又想到了成语----人定胜天。她说,等明年夏天,她会用自己亲手种的水果迎接四面八方的朋友,当然,还有那漫山遍野的绿色。

(1)阅读文章,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无际                  地             而来           为营

良性            人定                        方                  

(2)请写出文中对“村子”描写的句子。
(3)“她暗下决心:这辈子宁可治沙累死,也不能让风沙给欺负死。”请用一两句话说明“她”下决心的原因和“她”的实际行动是什么。

①下决心的原因:      

②实际行动:      

(4)更加坚定殷玉珍种树决心的原因是(    ) (4)
A . 有人取笑她自己治理风沙的行为。 B . 围种在自家房前屋后的树苗都活了。 C . 治好了一点风沙就能得到大家的称赞。 D . 她发动了好多人来帮助她治沙。
(5)对殷玉珍所遇到的困难表达不正确的是(    ) (5)
A . 她治理风沙用的树苗都是用自己家的收入买的。 B . 运树苗的路上常常遇到大风。 C . 得不到丈夫的支持和帮助。 D . 沙尘暴来了,让她睁不开眼睛。
(6)在殷玉珍看来,治沙可形成的“良性循环”指的是(    ) (6)
A . 等现在种下去的树苗长大后就可以砍了卖钱,增加收入。 B . 治沙有了成就,就能得到大笔奖金,就能改善自己的生活了。 C . 治好风治,就能住在这里享受好的环境。 D . 治住沙后有好地,然后养牲口卖钱,再投入到治沙上。
(7)关于“人定胜天”一词的理解,你认为以下表达不符合文章内容的是(    ) (7)
A . 只要是人,想怎么样就能实现,老天一定会帮你的。 B . 只要下定决心做一件事,就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C . 人可以改变我们所生存的环境。 D . 在恶劣的自然环境或天气面前,我们人类同样是不可战胜的。
2、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而美丽的。

    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盖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在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短文描写了锡林郭勒草原                  的特点。
(2)“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这一自然段是      ,起      的作用,同时,它又是本文的      ,作用是      
(3)在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并找出一个拟人句。
(4)短文第      自然段侧重描写了草原的静态,着重写了                  
(5)短文第      自然段侧重描写了草原的动态,突出了草原      的特点。
(6)在文前的横线上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
(7)短文引用了歌唱草原的歌曲作为结尾,描写草原的诗句、歌曲还有很多,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  屹)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  尉)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  副)庄严绚丽的画图。

    迈进金黄色的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钮  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万人大礼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体积达86000立方米,像一座大厦。但是由于设计师们处理得巧妙,走进大礼堂的人放眼一望,从屋顶到地面,上下(浊  浑)然一体,并不感到怎样空旷。

    屋顶是穹隆形的,天花板上纵横密排着近500个灯孔。灯光齐明的时候,就像满天星斗。顶部的中心挂着红宝石般的五星灯,灯的周围是70条瑰丽的光芒线和40瓣镏(liú)金的向日葵花瓣,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在它的外围,有三环层次分明的水波形暗灯槽,同周围装贴的淡青色塑料板相映,形成“水天一色”的奇观。

    大礼堂呈椭圆形,有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至   致)的整体。两层挑台连地面共3层座席,有9600多个席位。礼堂的主席台像个小会场,能容纳300多人。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合适的字。
(2)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自然段交代了哪些内容。
(3)第二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是(   ) (3)
A . 举例子 B . 打比方 C . 列数字
(4)第三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
(5)文章介绍万人大礼堂采用的顺序是(   ) (5)
A . 时间顺序 B . 空间顺序
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①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①下:指出兵。②白登:古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汉代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1)这首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2)请简要分析整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3)诗人借思妇月夜高楼的叹息来抒发戍人      的情感。
5、古文赏析。

    管宁与华歆,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见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①过门者,宁读如故,华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②,曰:“尔非吾友也。”

【注释】①轩冕:指车子。②宁割席分坐:后人以“管宁割席”“割席分坐”喻朋友断交。

(1)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词。

见管神色      

非吾友也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

(3)管宁为什么要和华歆断交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2019-2020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