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东临沭县七年级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认为“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封建帝王是 ( )

A . 汉武帝 B . 唐太宗 C . 唐玄宗 D . 宋太祖
2、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 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 .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 . 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 . 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该材料赞誉的水利工程是(   )

A . 灵渠 B . 都江堰 C . 大运河 D . 会通河
4、“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5、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

A . 隋文帝 B . 隋炀帝 C . 唐太宗 D . 武则天
6、“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鉴真把唐朝文化带到了哪里?(   )

A . 新罗 B . 天竺 C . 日本 D . 大秦
7、雕版印刷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发明,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

A . 《水经注》 B . 《九章算术》 C . 《千金方》 D . 《金刚经》
8、电视剧《大明宫词》很受观众喜爱,下面是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大明宫含元殿再现的是哪座古代都城的富丽堂皇?(   )

A . 唐朝长安 B . 隋朝洛阳 C . 北宋东京 D . 明朝北京
9、朱德“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对联中,“诗圣”指的是(   )

A . 李白 B . 杜甫 C . 李商 D . 杜牧
10、“我评此画如奇书,颜筋柳骨追欧虞”宋代诗人陆游这句诗中的“颜筋柳骨”是对哪两位书法家书体的合称(   )

A . 阎立本、柳公权 B . 颜真卿、吴道子 C . 颜真卿、柳公权 D . 颜真卿、柳宗元
11、唐朝时期,人物画、山水画大量出现,其中,开后世写意画之先河,被誉为“画圣”的是(   )

A . 吴道子 B . 阎立本 C . 顾恺之 D . 祖冲之
12、电视剧《敦煌》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深受人们喜爱。敦煌莫高窟更是闻名世界。下面对它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地处甘肃省 B . 大部分洞窟开凿于隋唐时期 C . 反映的是道教文化特色 D . 堪称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13、“凌晨,将士突入馆驿中……太祖未及回答,有的人就把黄袍加太祖之身,众皆拜于庭下,大呼称万岁,声闻数里……太祖既得天下。”该材料描述的是哪一事件?(   )

A . 陈桥驿兵变 B . 玄武门政变 C . 八王之乱 D . 七国之乱
14、袁腾飞从2010年4月16日起在《百家讲坛》讲“塞北三朝”,这指的是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它们分别是(   )

A . 辽、西夏、清 B . 大理、金、元 C . 金、西夏、元 D . 辽、西夏、金
15、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

A . 澶渊之盟 B . 金灭北宋 C . 岳飞抗金 D . 签订《尼布楚条约》
16、他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他是(   )

A . 文天祥 B . 戚继光 C . 郑成功 D . 岳飞
17、梁山好汉鲁智深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   )

A . 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 B . 食客盈门的酒楼 C . 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D . 好汉比武的擂台
18、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到东北“闯关东”的故事。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最重要的结果是(   )

A . 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 . 使北方趋于平静 C . 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 . 平衡了南北经济的发展
19、小雨在翻阅一本有关我国海关的书籍,下列机构最有可能出现在此书中的是(   )

A . 宣政院 B . 安西都护府 C . 市舶司 D . 中书省
20、下图是一幅山东区划图,据图判断,当时我国对地方管理实行的制度是(   )

A . 郡县制 B . 郡国制 C . 州县制 D . 行省制
21、在我国历朝历代的疆域图中,有一幅在今天的西藏区域注着“宣政院辖地”的疆域图,那么它是(   )

A . 唐朝疆域图 B . 元朝疆域图 C . 明朝疆域图 D . 清朝疆域图
22、宋朝是我国词这种文学形式最为流光溢彩的时代。你知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名篇出自何人之口吗?( )

A . 苏轼 B . 辛弃疾 C . 李清照 D . 关汉卿
2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

A . 元宵节 B . 端午节 C . 中秋节 D . 元旦
24、

下图所示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巨著。下列对该著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 . 由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 C . 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 D . 有助于后人“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25、在某校组织的一次历史人物竞猜活动中,当主持人说道:“元代著名的书画家、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画作被誉为‘神品’。”茗茗同学立即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他是(   )

A . 张择端 B . 顾恺之 C . 赵孟頫 D . 颜真卿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它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材料三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即汉族),贱夷狄(指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四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什么?

(3)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举出唐太宗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件一例。

(4)材料四的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是什么?

2、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南宋时太湖地区……产量居全国之首,尤其以平江府为代表,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

材料二   宋朝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南方户口数比例占全国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宋史》中有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材料一中的“苏湖”是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材料二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材料一中的“苏湖熟,天下足”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3)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北宋时期,我国的印刷术的发展出现了新飞跃。

材料三   明朝人方孝孺认为:“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1)材料一反映了南方手工业的兴旺,著名的瓷都在哪里?图二中的交子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的哪个地区?

(2)北宋时期,采用了什么先进的印刷术?发明者是谁?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5—2016学年山东临沭县七年级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