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福建晋江平山中学七年级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统一是中国历史上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继秦汉之后,又一次实现统一的是(   )

A . 三国 B . 两晋 C . 隋唐 D . 南北朝
2、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   )

A . 《隋律》 B . 《唐律疏议》 C . 《贞观要政》 D . 《贞观氏族志》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红头文件”的说法,它实际上是一种国家政府的书面表达形式。那么在唐朝负责起草政令的政府机构是(   )

A . 中书省 B . 尚书省 C . 门下省 D . 吏部
4、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做出了不少创造发明。下面属于唐朝时期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

①曲辕犁      ②筒车     ③水排      ④耧车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①④
5、在唐朝时期,假如吐蕃的使者来到长安,负责接待的部门应该是(   )

A . 刑部 B . 兵部 C . 吏部 D . 礼部
6、“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后世对唐代哪位皇帝的评价(   )

A . 唐太宗 B . 唐高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7、下列人物中被西北各少数民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的是(   )

A . B . C . D .
8、泉州开元寺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公元783年,皇帝诏令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遂改今名。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开元寺的名称源于(   )

A . 唐高祖 B . 唐太宗 C . 唐玄宗 D . 武则天
9、下列遗址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

A . 秦兵马俑 B . 敦煌莫高窟 C . 大昭寺会盟碑 D . 唐招提寺鉴真坐像
10、诗句:“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反映的是(   )

A . 唐与吐蕃的关系 B . 汉与匈奴的关系 C . 唐与突厥的关系 D . 五胡乱华的情况
11、开放与交流是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唐朝统治者以博大的胸怀吸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

A . 洛阳 B . 长安 C . 扬州 D . 成都
12、为“唐风洋溢奈良城”作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

A . 阿倍仲麻侣 B . 玄奘 C . 僧一行 D . 鉴真
13、你若要研究唐朝时期印度和西亚的有关历史,可以参考的书籍是(   )

A . 《论语》 B . 《史记 》 C . 《大唐西域记》 D . 《西游记》
14、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15、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两个重要人物。请分析他们的名字中的“靖”、“康”与以下哪一事件有直接有关(   )

A . 澶渊之盟 B . 金灭北宋 C . 西夏建立 D . 元朝建立
16、在戏曲《小放牛》中,村姑问道:“赵州桥什么人儿修,……”牧童回答:“赵州桥鲁班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知道赵州桥的修建者是(   )

A . 鲁班 B . 李冰 C . 李白 D . 李春
17、

下图所示货币,最早出现于何时何地(   )

A . 北宋、福建 B . 南宋、广东 C . 北宋、四川 D . 唐朝、广东
18、你若要了解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可以查阅(   )

A . 《霓瓽羽衣舞》 B . 杜甫的诗 C . 《秦王破阵乐》 D . 李白的诗
19、“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这说明宋朝(   )

A . 进士人数多 B . 重视科举考试 C . 商人地位高 D . 官员生活优裕
20、学习完宋朝历史后,某同学编了一个反映宋朝社会生活的小剧本,请指出下面哪个环节符合史实(   )

A . 最受百姓重视的三大节日:元旦、立春、中秋 B . “瓦舍”是固定的娱乐场所 C . 宋朝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城市 D . 宋朝地位最高的是商人

二、综合题(共4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说历史】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图。

【论从史出】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汴水》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1)读材料一图后,请你从南到北填出隋朝大运河四段河道的名称。

A        B              D      

(2)材料二、三中作者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如何?(选择其中一位说明即可)

(3)假如你是唐朝时期江南的一位富商,要把江南的一批粮食贩运到北方的涿郡,你会选择走陆路,还是水路?请说明理由。

2、读图1—3,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玄奘带回佛经657部,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335卷。他把自己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下来,由弟子整理成书,这就是著名的《大唐西域记》。他还曾把《老子》翻译成梵文,介绍到天竺。

(1)图1、图2两人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什么特点?

(2)观察图3《唐玄奘西游图》,想想他西行途中可能会遇见哪些困难?

(3)根据材料二中的介绍,归纳玄奘的主要贡献。

(4)你从玄奘18年的西游和19年的译经生涯中学到了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入彀:被收买笼络的意思)。”

材料二:“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赏宝此三镜,以防己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在哪一个朝代形成的?唐朝科举制度有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请举出唐太宗“以人为镜”的人是谁?

(3)简单评价唐太宗。

(4)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方法很多,请你例举三点以上。

4、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封建社会政治、经济中心南移,泉州社会经济.陕逮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而商业的繁荣则为海上贸易的发展准备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材料二: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南宋时期,福建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元朝初期,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游历泉州,认为泉州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港口之一。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如下图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经济中心南移到哪一地区?

(2)材料二中宋朝政府在泉州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南宋时期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的原因有哪些?

三、指出错误,并说明理由(共3小题)

1、老师布置了一篇小论文“假如我中了进士”,小明在文中有一段这样的话:唐朝创立的“三省六部制”是一套完善的政治机构,我喜欢中书省工作,可以替皇帝起草政令。

错误:                                           

理由:                                            

2、王玲:唐朝时期,下图人物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错误:                                     

理由:                                      

3、北宋前期,书生李某从泉州前往杭州探视兄长,他用交子选购了一些地方特产准备作为礼物送给哥哥。

错误:                                      

理由: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5—2016学年福建晋江平山中学七年级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