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局属初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三次联考试卷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请判断我国的地理位置是(    )
A . 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B . 位于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 C . 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D . 大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2、读图中国的疆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图片_x0020_100001

(1)图中标注的我国领土“四至”中,位置标注错了的是(    ) (1)
A . 最北端 B . 最南端 C . 最东端 D . 最西端
(2)图中我国濒临的四大海域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2)
A . B . C . D .
3、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_x0020_100002

(1)字母A所在省区的行政中心、简称分别是(    ) (1)
A . 呼和浩特、内蒙古 B . 乌鲁木齐、新 C . 石家庄、冀 D . 哈尔滨、黑
(2)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下面组合更符合字母C所在省区的是(    ) (2)
A . 维吾尔族——手鼓舞 B . 蒙古族——摔跤 C . 高山族——丰收节 D . 傣族——孔雀舞
4、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哪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
A . 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B . 热带、亚热带分界线 C . 人口分布分界线 D . 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
5、黑河地区还是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已在春耕大忙了,这是因为(   )
A . 东西跨经度大 B . 南北跨纬度大 C . 海陆差异大 D . 人们生活习惯差异大
6、B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主要是因为中游流经了千沟万壑的某一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该高原是(    )

图片_x0020_100003

A . 青藏高原 B . 云贵高原 C . 内蒙古高原 D . 黄土高原
7、下图为“百度地图春节人口迁徙大数据”某年1月26日(春节前农历26)某个时段的数据图,图中用若干个光点来表现搜集到的春运迁徙数据。光线强弱则代表人口迁徙的数量,光线越亮,人口迁徙的数量越大。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片_x0020_1969616026

(1)影响图示日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1)
A . 地形 B . 气候 C . 科技 D . 交通
(2)春运现象反映出(   ) (2)
A . 京、沪、皖等省市劳务输入量大 B .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C . 城市化进程快于工业化 D . 区域环境质量差异大
8、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是(    )
A . 西南、西北、东北 B . 东北、东南、西北 C . 西南、西北、东南 D . 东北、西南、东南
9、生活在我国福建省东南沿海的惠安女,因其独特的服饰而蜚声海内外。惠女服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论春夏秋冬,惠安女总是把头包裹得严严实实,却让肚皮露在外头,裤子又特别的宽大,被人们风趣地称之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

图片_x0020_1612049449

结合图所示的惠女服饰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惠女服饰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头戴的斗笠涂上黄漆,起到了防日晒雨淋的作用

②花头巾包系在头,有挡风防沙、御寒保暖的作用

③斜襟短衫,肚皮外露,衬托出女性身段的曲线美

④裤脚宽阔,被海水、汗水浸渍后,利于海风吹干

(1)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2)《舌尖上的中国3》第二集重点介绍了泉州一种叫“四果汤”的名小吃,其主要原料是由惠安女采摘的“石花草”加工制成。石花草最有可能生长在(    ) (2)
A . 深海里 B . 湖水中 C . 河水中 D . 岛礁上
10、读“中国东部四条大河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四条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是(    ) (1)
A . 松花江 B . 黄河 C . 长江 D . 珠江
(2)图示四条河流中,没有结冰期的是(    ) (2)
A . 长江、黄河 B . 长江、珠江 C . 黄河、松花江 D . 黄河、珠江
(3)图示四条河流中,流量最大的是(    ) (3)
A . 松花江 B . 黄河 C . 长江 D . 珠江
11、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片_x0020_100008

(1)下图中比较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是(   ) (1)
A . B . C . D .
(2)若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则夏秋时节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 (2)
A . 台风 B . 寒潮 C . 水污染 D . 干旱
12、下列地区的植被,在垂直方向上分异最明显的是( )
A . 秦岭南坡 B . 横断山区 C . 华北平原 D . 四川盆地
13、“地大物博”说明我国自然资源( )
A . 总量多,种类少 B . 人均充足,用之不竭 C . 总量大,种类多 D . 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14、由“地大物博”变为“地大物薄”的主要原因是(    )
A . 资源种类较少,利用率非常低 B . 人口总量增长,人均不足 C . 资源的需求量减少 D . 自然资源总量不足
15、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图片_x0020_997733525

(1)下列城市中,最适宜安装太阳能路灯的是(    ) (1)
A . 拉萨 B . 重庆 C . 武汉 D . 上海
(2)正常情况下,夏至日傍晚太阳能路灯亮灯时间最早的城市是(    ) (2)
A . 哈尔滨 B . 北京 C . 武汉 D . 广州
16、关于下列铁路枢纽站的名称说法正确的有(  )

图片_x0020_1027823599

A . ①为南京 B . ②为西安 C . ③为兰州 D . ④为上海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明确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中国节水标志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11 B . 图片_x0020_100012 C . 图片_x0020_100013 D . 图片_x0020_100014

二、解答题(共3小题)

1、读”中国的疆域及邻国略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 A 是      (国家),B 是      (国家),C 是       (国家);
(2)图中,数字①是       (海洋),②是       (海洋);
(3)图中,甲是       (山脉), 乙是       (山脉);
(4)山脉甲以东的地形区是:       ;乙以南的地形区是:      
(5)图中a、b两大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是:       ;海拔最高的是:      ;(填字母);
(6)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所在的省区③是      
(7)图中,北回归线共穿过了      个省区,其中位置最东的是      
(8)下图是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从因地制宜的角度考虑,下列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合理的是(_______)。(双选)

图片_x0020_100017

(8)
A . A地开垦耕地,发展种植业 B . B地种植花卉、蔬菜,方便供应城区 C . C地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D . D地发展海水养殖
2、读下图,回答下面问题。

           

(1)图中两河流均发源于      (填地形区),都属于      (外流河/内流河),相比之下,      流域面积广。黄河最终注入B      ,长江最终注入C      
(2)图中山脉A      是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该山脉是      走向,该山脉还是我国1月      ℃等温线和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山脉。
(3)图中①②两个区域内都修建有大型水电站,请各写出一例:①      ,②      
(4)黄河甲河段最突出的水文特征是含沙量      ,乙河段由于泥沙的沉积,河床抬高,形成了著名的      
(5)据图可知,长江、黄河的流向大致相同,都是      ,主要原因是      
(6)两条河流中,被誉为“黄金水道”的是      ,其价值主要体现            、灌溉等方面。
(7)与长江航运交汇与武汉的高速铁路是      
(8)以下两句歌词,颂唱黄河的是      。(选择填空)

①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②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B、C、D所示的是我国一些主要山脉,请根据要求填空。A西侧的地形区名称是      ;B东侧的地形区名称是      ;D东侧的地形区名称      
(2)我国的天然草场主要分布在干湿区中的      区和      区.我国的四大牧区在图中甲的是      .甲所在的区域天然草场广布,农业中的      业地位重要,乙所在的区域是      业、林业和渔业的主要分布区。
(3)下面四幅图中能反映①所示城市气候特点的是      

(4)图中山脉C和河流③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名称是      ,该线以北地区耕地多为      ,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以南地区粮食作物以      为主。
(5)我国的天然林主要分布在      部和      部。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安徽省蚌埠局属初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三次联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