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辽东丹宁七中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
A .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标志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是( )
A . 西藏的和平解放
B .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 土地改革的完成
3、世界科技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1986年,我国为加快高新技术的发展,开始实施( )
A . “863”计划
B . “希望工程
C . “科教兴国”战略
D . 西部大开发战略
4、APEC 的含义是( )
A . 亚太经合组织
B . 世界贸易组织
C . 上海合作组织
D .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5、下列选项中对中国抗美援朝意图描述正确的是( )
A . 黄鼠狼给鸡拜年
B . 飞蛾扑火
C . 狗拿耗子
D . 唇亡齿寒
6、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 )
A . 实行土地改革
B . 发展重工业
C . 发展轻工业
D . 进行三大改造
7、有一首歌唱道:“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西藏和平解放
C .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8、邓小平曾在不同场合说,香港回归后,香港居民“股照炒、舞照跳、马照跑”。这是说香港回归以后,香港原有的( )
A . 政治制度不变
B . 法律制度不变
C . 生活方式不变
D . 金融中心地位不变
9、成为中共八大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
A . 听取了毛泽东的报告
B . 做出了“三大改造”的决定
C .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D . 宣布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0、四川一首歌谣写到“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这首歌谣出现于( )
A . 农业合作化时期
B . “文化大革命”时期
C . “大跃进”时期
D . 改革开放时期
11、某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 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 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
A . 民主法制遭受践踏
B . 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C . 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D . 外交事业停滞不前
12、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点”是指( )
A .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3、1951年,以和平方式获得解放;20世纪60年代初,废除农奴制;今天,她更加繁荣富庶。“她”是( )
A . 新疆
B . 广西
C . 西藏
D . 宁夏
14、“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歌颂的两位伟人是( )
A . 孙中山和毛泽东
B . 孙中山和邓小平
C . 毛泽东和邓小平
D . 刘少奇和邓小平
15、“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区,30年来,它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这里描述的城市是( )
A . 厦门
B . 深圳
C . 珠海
D . 汕头
16、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
A . 制定“八六三计划”
B . 恢复普通高校入学制度
C . 实施“五个一工程”
D .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
17、诗歌:“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此处的“白莲开”是指(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香港回归
C . 澳门回归
D .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迅速
18、某班级举办主题为“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所示成就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19、1982年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
A . 一届人大一次会议
B . 中共八大
C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
20、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是( )
①养老 ②医疗 ③失业保险 ④社会救济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二、列举题(共2小题)
1、相关链接题
(1)杂交水稻之父-----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主席是-----
(3)文化大革命最大冤案谁是受害者------
(4)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进行的形式------
(5)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6)改革开放开始的会议-------
2、列举题:
(1)文化大革命中的两个反革命集团:
(2)20世纪70年代我国重大的外交成就:
三、综合题(共2小题)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的光辉历程,正是她一贯勇于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才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请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图A中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彻底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2)图B中的人物因什么科技创新而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图D中的大型音乐舞蹈《团结颂》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这应该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哪项民族政策(制度)?图C中周恩来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以什么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请写出主要内容。
2、八年级某班同学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为主题创建了一个历史主页,下面是同学们为制作网页找到的图片和材料,其中有一些探究性问题需要你帮助解决。
材料一:“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
材料二:“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2)小明在网页中把右图和材料二组合到一起,请你帮他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3)有网友在浏览网页时不理解材料二中“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何意,发了一个提问帖,请你回帖答复其具体是指什么?
(4)我国改革开放新时代始于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时间和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