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期末专项复习第三单元(一)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正确的传播路径是( )
A . 良好的耳朵→介质→物体振动
B . 介质→物体振动→良好耳朵
C . 物体振动→介质→良好耳朵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B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 .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为了保护听力,正确的做法是( )。
A . 经常戴耳塞听音乐
B . 在教室里大声喧哗
C . 遇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时,用手捂住耳朵
4、弹琴时会发出“dou.1 ruai.2 mi.3 fa.4”等声音,期中音调最低的是( )
A . dou.1
B . ruai.2
C . mi.3
D . fa.4
5、( )不属于家里的声音。
A . 菜市场的吆喝声
B . 炒菜的声音
C . 打呼噜的声音
6、在研究同类音叉发出的声音时,下列条件能形成对比的是( )
A . 敲击的力量大小
B . 天气的阴晴
C . 实验者
7、用一根钢尺,在下列几种情况下,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最高的是( )。
A .
B .
C .



8、同年龄的男女发出的声音相比,( )。
A . 男的比女的声音要高
B . 女的比男的声音要高
C . 一样高
9、欣欣在一空塑料罐里放了几粒小石子,做成了一个“发声罐”。要使这个“发声罐”在摇晃时发出的声音变轻一些,最好的办法是( )。
A . 往“发声罐”里加几粒石子
B . 往“发声罐”里塞一些棉花
C . 减少“发声罐”里的小石子,但不能拿光
10、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A . 气流
B . 直线
C . 波
11、在月球上人们听不到相互的说话声,是因为( )。
A . 月球上没有空气
B . 月球离地球太远
C . 月球上没有生命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手拍打墙面,可以听到声音,但没看到墙在振动,说明发声时不一定要振动
B . 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的
C . 声音能在气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13、下面对音叉轻触水面时的现象,正确的是( )。
A . 击前轻触水面,水面有明显的波纹
B . 敲击后轻触水面,水面有明显的波纹
C . 敲击后轻触水面,水面没有明显的波纹
14、用相同的力敲打盛水的珓璃杯子的杯口时,描述正确的是( )。
A . 水越满,音越高
B . 水越满,音越低
C . 水的多少和声音的高低无关
15、我们耳朵里的( )时时刻刻都在接收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
A . 鼓膜
B . 听小骨
C . 耳蜗
二、判断题(共8小题)
1、音叉检查在鉴别耳聋方面是一种简便可靠的常用诊查方法。( )
A . 正确
B . 错误
2、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总能听到声音。( )
A . 正确
B . 错误
3、当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短,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
A . 正确
B . 错误
4、耳朵可以长时间使用,所以也可以长时间使用耳塞听音乐。( )
A . 正确
B . 错误
5、噪声只会影响我们的听力,与身体健康没有多大关系。( )
A . 正确
B . 错误
6、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长发出的声音越高。( )
A . 正确
B . 错误
7、声言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没有关系。( )
A . 正确
B . 错误
8、声言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慢。( )
A . 正确
B . 错误
三、填空题(共6小题)
1、音叉是一种 ,用来 和 。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 。
3、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 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 。
4、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 。
5、耳中的 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 ,引起液体的振动。
6、用相同的力拔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 ;皮筋越松,声音 。
四、探究题(共2小题)
1、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米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
2、按照要求完成观察,填写记录单。
(1)①观察一:保持小鼓与气球皮的距离不变:用 敲击小鼓。
②观察二:用相同力敲击小鼓;改变 。
(2)仔细观察气球皮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①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②汇报结果
距离不变 |
发声强 |
鼓膜振动幅度 |
发声弱 |
鼓膜振动幅度 |
|
力度不变 |
距离近 |
鼓膜振动幅度 |
距离远 |
鼓膜振动幅度 |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