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七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
B .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 . 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 . 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2、配制溶液时最常用的溶剂是()
A . 水
B . 汽油
C . 酒精
D . 花生油
3、将浓度为a%、密度为d的盐酸b克稀释成c%的稀盐酸,需用到()
A .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
B . 量筒、托盘天平、烧杯
C . 量筒、烧杯、玻璃棒
D . 量筒、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
4、某温度下,m克溶质溶解在m克水里恰好饱和,此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A . 100克
B . m克
C . 2m克
D . 1克
5、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为S克,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S和a的关系是( )
A . S=a
B . S>a
C . S<a
D . 无法比较
6、用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与水配成100mL溶液,吸取上层溶液测得密度为1.14g/cm3 , 如果吸取下层溶液测密度,则数值为( )
A . 1.14g/cm3
B . 小于1.14g/cm3
C . 大于1.14g/cm3
D . 数据不全,不能确定
7、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g相同浓度的氯化钾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g水,析出5g晶体;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g水,析出10g晶体.则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 10%
B . 25%
C . 20%
D . 15%
8、现有一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 ,关于该食盐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m质:m剂=1:10
B . m质:m液=1:11
C . m质:m液=1:10
D . m剂:m液=10:11
9、100g 20%的硝酸钠溶液与100g 10%的硝酸钠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 15%
B . 20%
C . 30%
D . 无法确定
10、将40℃的饱和石灰水冷却到10℃,或加入少量生石灰但温度仍保持40℃,这两种情况下均不改变的是()
A .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
B . 溶质的质量分数
C . 溶质的质量
D . 溶剂的质量
11、下列条件下的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 . 80℃的饱和溶液
B . 20℃的饱和溶液
C . 80℃的不饱和溶液
D . 20℃的不饱和溶液
12、20℃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g。在该温度下,50g水中放入20gNaCl,溶解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A . 28.6%
B . 26.5%
C . 40%
D . 30%
13、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 . M点表示在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 升高温度可以使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 在t℃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45g
14、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水的电解
B . 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C .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 . 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15、在去瓤的新鲜冬瓜内有5%的氯化钠溶液。现有一木块放入该溶液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为h(如图1)。常温下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同学们绘制成了如图2所示的函数图象,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可表示(不考虑水的蒸发现象)( )
①溶质质量分数 ②溶液的密度 ③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 ④溶解度 ⑤溶剂的质量 ⑥溶液的体积
A . ①②④
B . ④⑤⑥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⑥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1、将少量的①粉笔灰.②煤油.③食盐晶体.④硫酸铜晶体.⑤高锰酸钾晶体分别放入足 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填编号,下同) ,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能形成蓝色溶液的是 ,能形成紫红色溶液的是 .
2、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 (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打开汽水瓶盖,汽水中也有气泡冒出。可见,气体溶解度随着 而减小,随着 而增大。
3、将100g酒精与100g水混合后,质量 200g;将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后,体积 200mL。(填:“>”、“=”或“<”)
4、一木块漂浮于
的饱和溶液中,如图a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
)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b所示的变化。



(1)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是 (填“升温”或“降温”)。
(2)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
晶体 (填“增多”或“减少”)。

5、将等质量的NaCl、KNO3、NH4NO3、NaOH等4种固体放入试管中,再加入等质量的水,盖好橡胶塞,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则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 。
6、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请说明在下列情况下弹簧秤读数变化情况(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1)如果在恒温时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弹簧秤读数 。
(2)如果降低上述(1)的溶液的温度,弹簧秤读数 。
(3)如果向(1)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晶体,弹簧秤读数 。
7、在一个温度不变的密闭容器内,放入一杯饱和的硫酸铜溶液,用细线吊住一块有缺口的硫酸铜晶体浸在溶液中(如右图)过几天后观察到:晶体上的缺口 (填“有”或“没有”)了;晶体的质量 (填“减小”、“增大”或“没变”);此时的硫酸铜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8、如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在t3℃时溶解度为 。
(2)P点表示 。
(3)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4)要从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A物质,可用的方法是 ,要从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B物质,可用的方法是 。
9、某物质(仅含一种溶质)的溶液在t℃时,恒温蒸发掉10g水,析出了2g晶体,再恒温蒸发掉10g水,析出了3g晶体,则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是 。
10、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现采用4%的硫酸溶液135g进行电解水实验,一段时间后,测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计算电解水的质量是 。
11、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2)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3)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 (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
12、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该图回答问题:
(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 (填“甲”或“乙”)。
(3)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
②B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三、实验题(共1小题)
1、下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上图表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
(2)图②中,有一种塑料仪器,其名称是 。
(3)称量NaCl时,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先将 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其质量为8.2g。然后再向右盘添加 。最后添加氯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 。
(4)根据计算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 (水的密度为1g/mL)。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 (选填“50mL”、“100mL”或“200mL”)量筒。量取读数时,下图视线角度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标号)
(5)溶解: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装有氯化钠固体的烧杯里,用玻璃棒 ,目的是 。
(6)把配制好的上述溶液装入 (填“广口瓶”或“细口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7)称量NaCl质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有一个砝码缺损了一个小角,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8)在配制过程中,能导致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②向烧杯中倒NaCl时洒了一些 ③砝码和氯化钠放错盘 ④配制溶液的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8)
A . ①②③④⑤
B . 只有①③④⑤
C . 只有①②③
D . 只有②③④⑤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实验室中浓硫酸的商标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有关信息计算:
(1)该试剂瓶中硫酸溶液的质量是 克。
(2)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这种浓硫酸 克。
2、将锌和硫酸锌(不含结晶水)的混合物20.8 g放入179.6 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00 g硫酸锌不饱和溶液。求: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原混合物中锌单质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硫酸锌溶液的质量分数